carl2417 wrote:去年武嶺開始,武嶺、...(恕刪) 內行~內行~~但全線交管不可能,能做到主集團動態交管,已經不容易!只是這個人數迷思,JAY,還是要稱讚主辦單位,叫你第一名啦^^還有很多車友願意把大會應當負責執行規則的人力攬到自己身上(相機舉證?網路留言?邊抱怨邊報名?).大家真是既可愛又熱心^^
疑問:若要限制人數,該限制哪些人?年紀,車種,騎車里程數,拿過200K、300K證明?主辦單位可能很難決定吧。去年好像三千多人,狀況還可以。但有補給車在行進中遞香蕉給車友,害我差點撞上。11點多開始起霧。回程遇到下雨。總里程140幾km.下山途中遇見數起車友的摔車事件。下山時精神已經耗去大半,又冷,煞車煞到手僵,注意力很不集中。沒有補給車的車友,請注意您的安全。還有,下山騎車不要接手機,很危險。
Trueheart wrote:疑問:若要限制人數,...(恕刪) 限制人數跟資格,例如辦 300K ,想要參加的人一定要通過 200K .. 以此類推。(這是資格限制)限制人數,如果限制一千人,就是額滿為止,不管你是新手、老手。按照報名的優先順序受理,直到額滿(人數限制)根據當地的路況,交通狀況,馬路的可承受流量,安全,大會的人力等。限制一定的報名人數,而不是完全無限制的接受無上限人數的報名。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有品質的活動,也是一個負責任的單位。想想當天的新中橫,五千台腳踏車,加上補給車,支援車,工作車輛,還有開車去的人,其他的遊客... 等...真不敢想像當天的「盛況」...
其實要躲避塞車 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跟住 第一 集團 不管哪個 挑戰賽 第一集團 都不會塞到.不然就是跟第一集團時間 差不到 1小時的 應該也不會塞====================================如果跟我一樣只跟的上 塞車集團, 往好處想. 人多 沒辦法騎 就當作 牽車 看風景.既然是挑戰賽 就放寬心享受活動旅程.因為整天在那邊 抱怨 又呆呆的 付錢 參加 這種感覺就好像.整天說差 又呆呆的 繳錢,不覺得這種動作很可愛嗎.雖然它是說 報名49XX, 加上補給車+加油隊+陪騎.應該隨隨便便也破6000. 因為我都是參加 NS 活動陪騎團的那種, 我覺得獎牌不吸引我, 但我喜歡湊熱鬧.(因為沒這種大活動,自己去騎又怕無聊)而且我覺得收我錢 又辦的濫, 那簡單去 陪騎很大 陪騎不用錢 >_<!至於交管, 如果不是 真正的國際活動, 我是覺得 住在那邊的 人也是要吃飯, 要交管 對當地 或是要賺錢 養妻小的 也不公平.武嶺NS 花蓮300K 你看路邊那些貨車 人家努力送貨賺錢 卻被我們這些來參加活動的 閒人 來擋她們財路,將心比心, 今天我打開公司門 看到300台腳踏車 在我公司門口, 叫警察 警察 又不管 那種心情 應該就會懂了.至於 主辦單位 應該也是希望更多人參加, 再怎麼說 台灣等了 N 百年終於 帶動腳踏車流行.所以還是 去的人 少帶點 補給車 真的比較實在.一台補給車=6-7台腳踏車SIZE 如果今天5000人 都不帶 補給車 基本上 5000X4<=算少一點= 20000基本上就是多20000單車的位子.還不如把補給根支援留給大會表現.要補給 就交給大會.陪騎 不付錢 就沒的 補給吃自己
太平宅車男 wrote:其實要躲避塞車 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跟住 第一 集團 不管哪個 挑戰賽 第一集團 都不會塞到.不然就是跟第一集團時間 差不到 1小時的 應該也不會塞 這種比賽,領先的人不會是"集團"啦 . . .前200名應該都是三三兩兩的上去,甚至單飛獨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