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17自行車KOM挑戰賽美中不足的部分


王傳理 wrote:
看到這畫面我想不用...(恕刪)


主播真的太混了
連冏爺進入終點也只有五秒畫面
台灣第一名車手只知道背號30號
連名字都不知道
一路上都是廣告
連騎乘的時間都看不懂
更不要說最後的某不知名大媽官員的神來一拉
一場好好的比賽就敗在這些不懂專業的人
雖然感謝民視願意轉播
但至少找些專業的人吧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其實沒有這麼嚴重,照片截在會讓人誤會的瞬間而已

我覺得大家應該多學學柯P精神,沒有活動是一次就完美,每次結束之後檢討改進,下次做得更好,這樣想對事情才會比較有幫助。

Freshness wrote:
其實沒有這麼嚴重,照...(恕刪)


是嗎?讓我們看看傳到連對岸都知道的視頻,看看是瞬間還是不懂細節的傻大媽!

http://news.ifeng.com/a/20171020/52727872_0.shtml
應該要完整看完 Bryton 台灣 FB 的2017 KOM 頒獎影片,再來做判斷比較好。因爲Nibali 較高大,又站在第一名凸台,副局長在為Nibali掛上獎牌前,還開玩笑地表示用跳的方式也掛不到,而大會似乎也沒告訴Nibali掛上獎牌後要和副局長讓媒體及贊助商拍照,才造成這看起來不禮貌的囧圖。影片再往下看,第2名的Oscar要避免彎腰低頭拍照,就自動蹲下讓畫面協調些,我當時就在台下觀看,那時是覺得這段和選手一一拍照的過程是多餘且不協調的,而副局長也只是配合整個頒獎的進行。總之,頒獎流程需要改進。

Beeston wrote:
應該要完整看完 Bryton 台灣 FB 的2017 KOM 頒獎影片,再來做判斷比較好。

因爲Nibali 較高大,又站在第一名凸台,副局長在為Nibali掛上獎牌前,還開玩笑地表示用跳的方式也掛不到,

而大會似乎也沒告訴Nibali掛上獎牌後要和副局長讓媒體及贊助商拍照,才造成這看起來不禮貌的囧圖。

影片再往下看,第2名的Oscar要避免彎腰低頭拍照,就自動蹲下讓畫面協調些,

我當時就在台下觀看,那時是覺得這段和選手一一拍照的過程是多餘且不協調的,而副局長也只是配合整個頒獎的進行。

總之,頒獎流程需要改進。...(恕刪)


看完視頻、看完兄台的發言....真正是...

這麼說吧!

一:咱們大家,要請人往前站...推屁股,小力向前推???安咧....

二:咱們大家,要請人向上抬頭....推下巴,,輕輕向上推???安咧....

=========分隔線=======

錯了,貽笑國際.....川普也常被取笑...

但要改進...麥哥凹啊!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Beeston wrote:
應該要完整看完 Bryton...(恕刪)

我當天看直播時唯一的想法就是
這女人是哪位啊? 沒禮貌又礙眼!

要看影片沒什麼困難
當天直播、各家錄影都有
我相信很多人並不光只看那張截圖
而同樣一段影片
如果覺得「無禮、不妥」的人比較多
我覺得已經足夠解釋

至於跑去問Nibali會不會覺得不爽…
這根本廢話…
人家世界冠軍大器不跟你計較
還真當沒事嗎?
FlameJoker wrote:
人家世界冠軍大器不跟你計較
還真當沒事嗎?...(恕刪)




世界冠軍...

一:對此路線的美,讚譽有嘉哩!...正港的"鐵屁股"...

二:對這樣的行為...如果說了什麼?也不敢說什麼吧!....會擔心害怕吧!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王傳理 wrote:
看到這畫面我想不用多...(恕刪)

台灣現在最慘的是,
大家都很容易被狗屁拉渣的小事所引導
簡單來說,這件事是KOM活動真最需要檢討與改進的嗎?
頒獎人不得體,下一次換個人頒可不可以?
這樣來看,
你真覺的這事重要嗎? 
有需要花時間激動討論嗎?
我覺的隨便都有十多個議題更值得討論
轉播品質
在出發前有沒有針對重點車手分組跟拍?
知名車手鏡頭或前一名六名奪獎機會車手間的攻防
Vincezo Nibali 跟 Oscar , John Ebson 的差距都是幾分鐘間,轉播有沒有跟到,車手間的對抗,怎麼拉開,何時拉開?
亮點選手介紹
吸晴的,漂亮的,能不能拍,要怎麼拍
拍了後,可不可以當賽事特寫,廣告宣傳
有特殊背景的車手,有沒有給畫面,能不能介紹?
單車媒體 GCN 的知名記者車手 Simon Richardson , Matt Stephens 參加,有沒有給他們些特寫,有沒有介紹下 Global Cylcling Network,他們腳下的車,只有六公斤,特色在哪,LW 的輪組強在哪
囧爺的車只有5kg,有跟BMC請教特別在哪? 全場轉播囧爺的鏡頭不到三十秒,以行銷觀點來說? 沒改進的空間?
到達終點後,有沒有訪問主要車手心得,後續這些訪問能不能編輯拿去宣傳?
轉播時,山區訊號不佳,賽事結束後,能否提編過畫面編輯過的版本請專家講評,解說?
自我挑戰組,五小時,六小時後才到的車手,主辦單位有沒有去關心車手進度,狀況,後續有沒有機會讓這些素人說說心得,找些國外男女車手分享心得,再藉由網路行銷,未來賽事參加人員變多時,安全如何管理,這不更該認真思考嗎?
KOM,不是環法,也永遠不會變一級賽事,目的就是行銷台灣單車觀光,行銷台灣單車運動,花了這麼多資源後,我們得到什麼,收獲什麼.
相關的單車飯店除了賺錢之外,可以在未來支援活動什麼? 這些都更值得討論.
今天真要談,談一百個議題都還不夠.
但現在台灣社會,就只會談些最不用大腦,最不需有人承擔責任的議題來當成檢討改進的方向.
車友,你傻了嗎?
一個官員阿姨喜形於色,忘了行為事否得體的事件,竟然成為頭條話題.
現在活動結束了,你有在Youtube看到針對男女組前三名車手,或重點知名車手對於KOM路線,活動的評價影片嗎?
這跟阿姨失禮,你覺的哪個才是真該關心的議題?

看過YOUTUBE的影片了
那個歐巴桑~不只頒冠軍這樣拉~頒每個人獎牌都有這樣拉扯一下帶子的壞習慣~真的很糟糕

tt13 wrote:
台灣現在最慘的是,...(恕刪)

那天看了轉播,跟環台賽比真的是天差地遠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