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sugizo wrote:
關於捷安特建大
我想貓大也是愛之身責之切
今年的幾個大賽也是有看到捷安特建大上頒獎台
北海岸 王胤之
武嶺盃,環台賽第八站 朱梵心
環花東 小黑
當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加油再加油!!!
看到「愛之深責之切」這幾個字我心頭就一緊,好像又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了,呵呵!我是個評論者,喜歡追究事情的本質,台灣的每位專業或業餘選手,能夠一直走在這條路上的,我都非常尊敬,也希望他們都有雅量接受評論。
捷安特建大的現役車手,not bad but not best。個別的實力都非常好,但看不太出來奪勝的企圖心。賴冠華來是個很好的典範,他給我的感覺是,只要他想拿到某場國內比賽的冠軍,就一定拿得到,不會有人質疑他的這種能力(沒準備的比賽他也不會刻意去爭個第二第三名)。同樣的,冠軍 Christopher Smith 的決心也很強烈,來就是要贏得比賽。這是心理素質上的差異。新一代的車手,不論是哪一隊的,都應該要培養這種心理素質才是。教練可以給予引導,但動機還是要從選手自身的心中去尋找。
dgame wrote:
真好看的報導...
真的要有實力跟勇氣 才能在40km 就發動攻擊...
這個確實不是local 的選手能夠發動的
畢竟 對於路段的熟悉
這樣的攻擊 很可能會被認為是魯莽之舉
十分同意這樣的看法~
相信論路線熟悉度,
台灣在地選手一定比國外選手的好很多。
但國外選手來台灣參賽,
NOTHING TO LOSE,先攻擊就對了,沒在怕,
最後成果是甜美的。
有攻擊有機會,雖然積極,犯錯的機會也高。
只能說賭一把看看,Smith賭對了。
台灣的比賽,似乎都不太鼓勵這種"積極攻擊"的策略。
主要還是出在台灣人自己的民風吧~
往往只看高不看低,只看第一名。
而比賽中作苦工,燃燒自己的熱血選手.....卻很少給予肯定。
(Smith這種賭很大的策略,真的屌)
這樣很難培養的出積極策略的選手~
攻擊不見得有機會,但不攻擊,就只能等對方失誤了。
高強度的比賽,大家都很強,要等對方失誤太難了。
只能說馮俊凱太可惜了,要是能積極一些,
再配合地主選手對地型的熟悉度,這20秒應該不成問題。
可惜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