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比賽主辦單位要痛定思痛,不能再麻木不仁了。
最重要,比賽道路的道路品質一定要考慮激烈競賽的安全性。
分級、或是認證制度也非常重要,要趕快建立起來。
我自己騎單車,已經二年了。我很慶幸遇到很好的車友,一開始就告訴我安全騎乘的觀念。例如如何跟車,例如遇人孔蓋、路凸、水壺...的正確處置方式,例如過彎技巧,例如輪車技巧...等等。腳踏車,很簡單,大家都會騎。一個人騎算是單純,但是集團騎乘就複雜了。
希望這一次的不幸事件,是最後的一次。
id 改 jw.
Hasien wrote:
我還有一些話不吐不快...(恕刪)
資源都在精英組,我覺得還好吧
比賽要什麼資源?裁判、交管
在市民組的資源我覺得也不錯阿
只是這些交管通常都只集中在主集團或領先集團
落單的選手真的就比較吃虧了
其實精英組跟市民組資源差不多啦
有哪一位參加的人說了一句鼓勵的話,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為了參加的車友們盡心盡力在做,
而且大多數是犧牲自己騎車的權力來服務車友,如果版上是苛責大多於肯定也等於是抹煞了,多數義工們的努力,
意外絕對不會是一次或是一個因素就造成這樣大的迴響,
車友本身的因素,車隊的職及義務,銷售業者,各個主辦及協辦及執行單位,
都應對這樣的結果負起責任,如果只是要將矛頭指向個人或單位這是不公平的,
請各位車友們務必及時向車隊幹部提醒向各隊員們安全教育,遇危險時如何應變,
畢竟不是在參加自行車活動才會發生,自己在從事運動時亦可能為會發意外,
請各位車友為自行車運動安全,改善自行車環境付出自己一份薄力,
降低風險。小弟我也在今年的花東賽撞車過,還好只有腰瘀血和挫
傷,因為前方的突然給他停車下來。所以我覺得是不是平時車手們
應先做好賽前教育,如:要注意路上的班馬線.貓眼石.外線道的小
碎石.......等,主辦單位則要告知選們那個路段施工路面較差,控制
出發人數,不要什麼路段都只分年齡就出發,比賽有時3.4百人同
時出發,前5公里3.4百人使出全力在拚,想想最會有狀況就是前
面的幾公里,所以可以建議一下嗎?反正都有晶片算時間,那每次
出發的人數是不是,可以控制每梯次100~150的人數,每梯
次間隔個2分鐘,應該可以減少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吧!
只能說大家多多建議和分享經驗,讓協會知道建議,讓其他車友能
多吸收經驗,相信騎車的環境和安全會越來越好。大家加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