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威 wrote:
她不是博士,而是博士後啊!
都是"博士"學位阿,
博(士)後沒比較厲害, 有時候是找不到理想的學術教職, 而先找個研究機構作一些研究.
博士後:
博士後,又稱博士後研究員,
指那些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大學或科研機構中有限期地專門從事相關研究或深造的人
博士後研究是一個職位,並非學位或學程,故與研究生不同。博士後
just truth wrote:
都是"博士"學位阿,...(恕刪)
補充一點,大部分理工科的博士(假設希望找教職,而不是業界工作)都會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再找一個大學或研究機構做兩三年的博士後研究,主要目的是跟不同的老闆做一些不同於博士論文的研究,以擴展研究方向。過早取得教職進入大學,有可能會研究越做越窄,最後就只能做一些重複而無關緊要的研究。
這位新科奧運金牌的研究也是相當亮眼,博士後是在瑞士聯邦洛桑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瑞士排名前兩名大學,另一間是 ETH Zurich),博士論文登載在 Journal de Mathé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ées,在數學領域是最頂尖的雜誌之一,另有論文登在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是數學物理領域裡的頂尖雜誌,如果她來台灣找教職,我相信台清交及中研院應該都會慎重考慮。
Pseudonym1 wrote:
這場比賽有跟到(約從40...(恕刪)
看了全程,Anna Kiesenhofer 和波蘭、以色列、那密比亞、南非五位車手
幾乎是一開始就脫逃出去。
反觀擁有UCI排名1,2,4,5 黃金陣容的荷蘭隊卻是一路耍廢,
游動在主集團的中後段,AVV甚至魂游物外到
在所有人都閃過丹麥Emma Norsgaard的摔車時,
在主集團後面好幾秒的她竟然還撞上去。
所以當AVV拿沒有無線電導致策略上的誤會來說嘴,
一副如果不是這樣,我該會拿下金牌的態度,
再加上在終點荷蘭隊沒人上前向Kiesenhofer 道賀的表現,
使荷蘭隊遭到排山倒海的批評。
好笑的是,Vos在受訪時表示,她知道AK在前面,
這讓AVV的說法顯得更加無力。
話說AK的業餘奮鬥歷程,有興趣的版友可以看看這篇
Anna Kiesenhofer
我也回看了這場比賽,想看她一起跑就突圍的那一段,不看還好,知道結果再看反而一整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自起點武藏野之森公園出發後,前10公里是所謂的中立區,這一段整整持續了20分鐘,選手們排成整齊的集團列隊緩步前進,像是節慶遊行般地接受兩旁群眾的夾道歡呼,有些選手不分國籍彼此交談閒聊,有些人則只是靜靜地踩踏著。
透過鏡頭尋找Anna的身影,發現她在一出發的這10公里內,自始至終都騎在集團的最後方,而且,還刻意保持一個非常明顯的社交距離,整整持續了20分鐘。
到底是個性有多孤僻到完全不想與人接觸? 還是有集團恐懼症?
在我看來,那種舉動更像是一個可疑人士混進了活動,默默地躲在後方,完全不想被任何人認出來的樣子,非常詭異。
隨者10公里中立區即將到達尾聲,正式比賽起點的是政橋映入眼簾,Anna開始逐漸往前方移動,提速超越集團,在大會前導車放行的那一刻,她宛如脫韁野馬般地狂奔出去,跨越多摩川。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總之,Anna的出現,消失,彷彿就在轉眼瞬間。
邊緣人的大勝利。









奧運公路賽&場地賽 資格如何取得?
看單車誌的文發現,
要擠進奧運公路車的窄門裡,
如果只是民間高手應該做不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