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超人】 wrote:
風雖然會產生阻力,但也有好處,可以產生撞風降溫、風冷排汗的效果。 就好像機車的引擎風扇冷卻降溫效果。
凡事有正反兩面,風與水、刀......,都一樣。 看是什麼時機點,有時候是好,有時候不好。
騎車時順風好,逆風不好(但是飛機起飛喜歡逆風)。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刀可切菜,也可殺人。
一切的結果,端看人如何使用與時機點。
【麵包超人】 wrote:
慢跑(路跑)的難度比單車還高,
在夏天跑步,真的很累,會流很多汗。
跑步只靠兩隻腳,不是跑就是走,如果休息就停下來了。
而騎車,還可靠下坡時得到喘息的機會;平地也可踩三下休息兩下,車子還是前進不停。
至於爬坡,當然就拼命踩了,沒得休息,不然就得下馬。
所以,一般來說,跑步會比較難(費力)一些。
【麵包超人】 wrote:
昨天也有騎車,中部沒下雨,不過下午山區有下,太晚撤退,被淋到一些雨。
夏天淋點小雨,應該是很涼快。 最熱的是要下雨之前的那段醞釀期。
不過台灣的雨好像是酸雨,淋雨小心禿頭。
【麵包超人】 wrote:
不過,個人覺得輪霸西濱160、傳說的136、台72線自行車賽的獎牌重量沉、夠大器,會讓人珍惜完賽的回憶。
如果是活動(賽事)中分組前三名的獎盃,那應該是更加珍貴,之前有熱門討論是關於環花東的分齡分組第一名奮戰過程。 看了「2012 AMD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賽Day1」,上頒獎台拿獎盃的感覺,應該是眾車友前輩們一生一次想經歷的吧?
最近有看網球賽,上星期,德國舉行的「哈雷草地網球賽」 費德勒拿下冠軍,看他的冠軍獎盃(參見哈雷草地網球賽費德勒專訪1:26秒處 )超大,又很重的感覺。 假設一下,如果下一屆「郵局萬人單車挑戰102K」除了人人有鐵馬獎座,又另外頒發分齡分組前三名超大超重獎盃,那會不會半天就秒殺額滿 ?
不管是獎杯、獎座or獎牌,我都喜歡。 有份量的、沉甸甸的,就更棒了。
以前,能拿到獎杯、獎座or獎牌的人,是屬於比賽優勝的選手,這是獎品,當然珍貴。
一般人只有在台下流口水、羨慕的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活動都有完賽獎牌、獎座。
也就是說只要你能騎完全程or跑完全程,那麼不必是優勝選手,也能人人有獎。
這樣就可以滿足一般人的夢想。
否則,99.999999999%的大部分人,充其一輩子也不可能有這麼棒的紀念品(獎品)。
國際賽事的獎杯精美,那是因為賽事的規模與等級不同,經費財力更不用說。
郵局活動,目前是定位於敦親睦鄰,經費也不多,所以不能與國外相比。
除非活動目的改變,經費也增加,那就可能。
【麵包超人】 wrote:
(5)逆風+大雨,會更危險。
輪霸西濱160的風太強、夾帶雨勢,就放棄了。聽說PeterChen大哥沒放棄,這要請教PeterChen大哥克服輪霸西濱160的方法了。
上次輪霸西濱160沒有什麼坡,連標高80m的好望角小坡也沒有。
當時大逆風+小雨+低溫,大肉腳的我也沒有什麼技巧or方法,就低著頭努力踩踏而已,可能傻人有傻福,就完騎了。
如果要仔細研究,我覺得可能是小雨+低溫的幫忙。 因為騎車會產生流汗與熱量,這時候小雨+低溫剛好來降溫,中和一下,反而不很累。 這星期六,大家要有曬太陽的心理準備。 如果能來場小雨降溫,就太棒了。
【麵包超人】 wrote:
嗯~真實的情感,抒發出來會比較舒坦。
有話直說。 真小人勝過偽君子。
【麵包超人】 wrote:
不知道自由車比賽(活動)之中,除了身體(體能)因素會影響過程,那「當天心情(心理壓力)的好壞」與「完賽」,有沒有影響性?
心理因素(心情、信心......),當然會影響參加活動表現。
我認為心理因素,甚至於比"生理條件"(體能)更關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