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騎士協會還是不公正的單位~~~~

Lapierre wrote:
賽場上,戰術面,要對付只跟不輪的方法很多,沒有人輸了才在那邊靠腰,誰叫你不會反制!
單車除了比體力、比技巧,還要比頭腦,你們都不用頭腦騎車的嗎?
只有(少數)騎不贏的人才會想,我們是來比「尊重」,不是比「成績」。


如果要這麼說也不能算錯...誰叫大家都不會反制...不用頭腦...

但重點是e-MA的形象在這塊土地上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要不然就不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了)...如果眼光放遠一點,對今後台灣聯賽與車壇是具有帶頭性示範的意義...讓大家更能學習與了解公路車競賽的意義與內涵,這樣的意義更大更好!!不是嗎..

就像一位高人,它內功深厚,他是不會跟一般人瞎攪和去爭所謂的支微末節...根本不用出手,大家聽到名號就覺得他是位強者...也不用非得上場殺得你死我活,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要爭名次是爭在一時,贏得尊重才會是長長久久...

teric117 wrote:
威廉大~因為您一直提...(恕刪)


撐了很久
終點前2 KM 帶了2 KM,這樣不就進終點了嗎?
『帶 or 輪車』還是『脫逃 or 攻擊』
如果還沒分清楚怎麼談比賽...



unny wrote:
撐了很久

終點前2...(恕刪)


是看到"終點前2km"的牌子之前, 帶了約2km, 因此時集團速度只有30km, 且沒人要帶! 這個位置進可攻退可守!
不是一路帶到終點的!


teric117 wrote:
是看到"終點前2km...(恕刪)


那當然囉

不是一路帶進終點的

是跟在別人後面等看到終點之後跑出去的

我懂了,謝謝說明

沉寂了一段時間,既然被Williane兄挖出來了,就不吐不快~~

騎士協會舉辦的活動在十年前可說是篳路藍縷,披荊斬蒺。近年來單車風氣大盛,參與競賽活動騎士大增,騎士協會功不可沒。也因此協會越來越壯大,越壯大才能為越多人服務。
在協會裡,老莫積極的為賽制研究一套適合台灣的規則,協會也相當積極的舉辦與各車隊領導人的相關座談,期望單車競賽在台灣有健全且正向的發展。

幾年前,參賽人數突然暴增,在此情況下,大多數選手參賽經驗匱乏,我曾建議協會做兩件事,第一,限制新人參賽場次;第二,強制參賽新人參加參賽禮儀訓練。

我也是從新人過來,因此知道很多新人會"不知道的事",這些新人不知道的事對老手來說是理所當然,是潛規則,是倫理。自我訓練後的新人想玩玩比賽,卻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哪一場比賽,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新人覺得該選路程短的參加,於是,捷安特大甲繞圈賽的路程最短,但新人不知道越短越危險的道理,因此往往成為新人首要參加的場次。

當時協會認為這兩件事是車隊該對選手所做的教育訓練,但身在車隊裡,我認為沒有一位選手會把時間花在"禮儀課程"上,這是車隊幹部苦的地方。

從以前到現在,大部分的較晚進入單車圈的新人,都只知道以成績論英雄。我也是如此,總覺得在賽場上總要爭個你死我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膚淺阿。

我永遠記得當時車隊副隊長阿彬跟我說的一句話"你的成績很好,但你還很菜"。
"菜"代表的是經驗不足,代表的是對倫理的無知。

在單車路上,大家都曾經菜過,阿姆斯壯亦然。看過重返艷陽下的車友對於阿姆斯壯衝線時,一旁的所有競賽者選擇緊急停車的一幕想必相當震撼。

騎單車很快樂,能參與競賽很幸福。如果在參與競賽與自己能力拼鬥的同時,能快樂的與有緣分在同集團裡認識或不認識的車友相互打氣與鼓勵,個人認為那是在競賽裡得到的最大滿足~~~

teric117 wrote:
出去帶的時候! 是慢...(恕刪)


騎在前面不表示在帶....

硬要說這最低都還有 control pace 的意味,雖然不知道目的為何?

當然 Pace Maker 本來就可以利用拉風箱控制集團,照這情況看主集團似乎沒有人打算去追這兩隻,風箱拉不動,其實是突圍的好機會!! (單飛進終點就不會有人說任何話了)

只是說利用這裏攻擊大概是人人都想的到的,因此成功率相對也低(奇襲才是王道)。

一般比賽的上坡段攻擊都是用這種距離慢慢拉開的...不然怎麼分裂集團?


至於Day 1的過程,我爆胎了所以不知道,但是Day 2我在集團中是有聽到一些抱怨,AnyWay 比賽都過了,當作技術交流分享吧。
www.cycliving.com
e_MA漢克 wrote:
死老莫,你現在要我死...(恕刪)

是從佩服你的勇氣,轉變為要學習你的風度

這三年,不論網路上賽場上,似是而非又大言不慚者很多,上面幾篇再次印證這點

而敢直言又言之有物者屈指可數,又能省思尊重彼此看法者更少

對於競賽的倫理或價值觀,不只對手會看,觀眾也會看,且大家都在進步中,倒是某些業餘市民深陷成績泥沼而不自知

沒錯,比賽之所以稱之為比賽,就是因為有成績,而這成績是透過與他人的競爭而來,只是這成績是要與能力相當或更強的對手爭取來才有意義,聯賽分了4個級數,其中R3的市民分齡旨在給業餘市民一個認識競賽及學習競賽的入門過程,JAY都會鼓勵身邊車友,這機會難得,在安全前提下可多方嘗試,成功失敗都是自己最寶貴的經驗,沒有任何損失也沒職業車隊或贊助商的壓力,好好享受比賽的刺激滿足,若只想著在這兒爭名次搶最後衝刺,是不會有成長的一天!想見識真正的公路賽,就努力提升自己,朝市民菁英去努力或參加其他水準級數更高的國外賽事

報告漢克:今年初已將聯賽賽制交由騎士協會全權處理,10年了~他們也該學著成長,強化自身對競賽的了解認知,而我~下半年要回來玩玩比賽了^^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e_MA漢克 wrote:
沉寂了一段時間,既然...(恕刪)


對於漢克所提出的論述真的一針見血,到盡目前台灣各種自行車賽所存在的現象,自行車倫理是我們要向其他自行車歷史悠久的國家好好學習。

我以前也很看重成績、勝負,但經過這些年,我感觸很多。
我不是職業選手,成績對我來說是次要的,快樂的比賽騎車才是重點。
能在路上、賽場認識朋友,大家聊練車、一起勉勵對方、上場競爭,
偶有失落偶有光榮,人跟人相遇在一起,吃頓飯,騎個車,喝咖啡聊心情 . . . 這是最大的收穫。

獎盃是塑膠做的,一直都不是最重要...
我也承認我還很菜
但曾經被老前輩教過的我希望留下去

至於砲不砲的早就放下了
重要的是留給自己與車友們的未來
在這扯上職棒原因與扯上阿壯與光頭佬......
舉例不當還請包含

也順便提一下
近來比賽出事頻頻
人多固然也是因素
很多連手勢與招呼都不了解也是跟著衝衝衝
難怪焦隊長脾氣不好~
明明道路縮減也沒人打手勢沒人喊
有閃過的也沒接著喊下去或招呼後面的
罵了又罵還是一堆把礦泉水直接就當水壺用
不是精神要傳承,安全與潛規則也要大家幫忙留下去
協會也有一在提醒,也希望各車隊隊長幹部們多勞心
就算是別隊的也雞婆提醒一下
也希望車友間彼此多學習,砥礪

不然騎車要比啥?
我補一點
要跟其他共苦共拼的車友選手們一起比去年成績
看看今年是否比去年快
而不是躲阿躲得被後面那組追到併團
比去年快幾分鐘勝過以前的自己那種快樂不輸給上台的
這也是大家樂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不然那實力好的10個去比就好阿
實力不好還拿錢跑那麼遠比心酸
我認同的或許別人不認同
但請嘗試看看或許你也會喜歡
但最近發覺與老車友競爭比上台還重要
樓上說的深入我心

至於teric117兄你要的道歉我隨時都能給你
你要我的尊重我沒辦法,硬擠都擠不出來
相信你懂得,明天菁英組你想表現應該都很難
一山還有一山高,客氣點有好沒壞

williane wrote:
我也承認我還很菜但曾...(恕刪)


嘴上功夫, 一個比一個好...
字裡行間, 一個比一個酸...

騎車本來就是騎爽的 !
何必搞的這摸複雜 ?

有人喜歡死跟不輪,
有人喜歡戴頭猛衝,
開心就好....

幹麻還要強要別人接收你的 "尊重" ?!
實在不懂 !

以同樣的話, 還給大家...............一山還有一山高,客氣點有好沒壞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