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平到宜蘭蘇澳,需要爬越三個大坡,一個又比一個困難。為了即早趕到礁溪溫泉鄉,大夥五點半準時起床,在住宿旅館旁的和平國小做起晨操,以便迎接倒數第二章。

排隊準備出發,一樣每15秒放行一人,以避免大群人馬並排騎乘,造成其他用路人的不便也顧及車隊的安全。

限量版的T33,就是小弟今天的戰馬



雲層雖厚卻不時有陽光灑落在太平洋上,離開了工業城和平,便要開始爬坡。

第一站便來到電影練習曲的場景--漢本車站。有幸和站長大合照,也為綠騎士們加油打氣。

教練:"嘿嘿嘿...自己開車看人爬坡就怎麼會有一種莫名的快感


水泥與電廠,還有載運貨物的北迴列車,是對和平站的第一印象。

痛苦的爬坡所幸還有大平洋海水的慰藉。

蘇花公路一路從接近海平面的和平開始爬升。

耶穌光灑落在蔚藍的海面上。

公路依山而建,繞了半圓只為了不斷累積爬升高度。

第一個大坡也許是因為綠騎士們體力充沛,游刃有餘的輕鬆解決,唯獨在下滑往南澳市區前的長下坡,地面因灑水車剛經過,大夥被噴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巴,連單車也不能倖免。

略作休息等待全員到齊中。

練習曲場景二:莎韻之鐘乃為紀念於1938年泰雅族少女莎韻在為老師遠征送行途中,不幸遭遇暴風雨跌落南澳南溪不幸罹難。

面對難度越來越高的爬坡,更需要彼此的打氣。

開始征服第二段長坡,距離蘇花終點蘇澳還有24公里。

第二個坡幾無平路可以緩和,騎來只有雙腿發軟喘氣連連


公路車美少女一馬當先,參與環島全程11天卻不顯一絲疲態。

每個人都期待轉彎的那頭就是休息點


呼...好不容易來到新澳隧道前的高點。

這個坡會不會太超過了啊


第一天騎機車陪老公出發,之後接手最後十天的小潘潘大姊,每天都想放棄卻每天都堅持騎完,直叫人感動


蘇花全程最安全的新澳隧道,單向雙線。


出了隧道迎面而來的就是藍天與大海,還有痛快的下坡


穿過東澳市區,大夥在東澳國小前集合,準備前往中午的休息點:東岳湧泉。

放飯囉



來到東岳湧泉營地,看到清澈的泉水,大夥眼睛為之一亮,紛紛或坐或臥享受這片好山好水。

南澳鄉的東岳村僅有500多名泰雅族部落住戶。在東澳國小後方,便是水質清澈見底的東岳湧泉,水溫終年只有十五度C左右,是當地最具盛名的景點。東岳湧泉位於舊的鐵道橋下,是10多年前開挖新永春隧道時的「意外收穫」。當地居民說,民國84年新永春隧道開工,遇到多處斷層,又發生巨量湧水,隧道內水量之豐,好像一條河流。直到隧道貫通後,湧水仍源源不斷,流到鐵道橋下形成河道,水深約數十公分,水質十分冰涼,泡在水裏全身舒暢,暑氣全消。

沁涼的泉水是回復體力的寶物。

飛馳而過的太魯閣號列車。

吃飽喝足後就是環保綠騎士們地毯式的環境清潔時間,要替東岳湧泉保有最乾淨的面貌。

從東澳出發,迎接綠騎士們的是最艱困的第三段爬坡,不僅爬坡距離長,高度也更甚前兩個坡。

在次高點略微休息還得爬上至高點才能下滑。

美麗的半月灣,雙腳踩踏對於美景的感動更甚開車。

從至高點下滑時,雨神竟然與風神暗渡陳昌私下接力,雨勢全面降臨。

面對環島以來第一次在騎乘中下起雨,綠騎士們格外的小心,為山九仞豈可功虧一簣。

大雨滂沱加上後方砂石車轟隆而來,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所幸大夥都平安克服險峻的蘇花公路下滑至蘇澳。辛苦的領隊不僅要為大家擋風指路,在集結的路口還必須為騎士們注意交通安全。

全身濕加上背後的泥水,是對蘇花的見證。

下到蘇澳還得穿越羅東、宜蘭才能到達今晚住宿的溫泉鄉--礁溪。

濺起的水花未曾停歇。

冷冽的氣溫與濕答答的身體,每個人的表情都沈重了起來


就在夜幕低垂時,綠騎士們終於抵達礁溪,換下濕淋淋的車衣車褲,祈禱晴天娃娃能為明天的北宜公路帶來好天氣。

即將進入最終章的綠騎士們,明天將會通過北宜公路回到台北紐約紐約,實踐環島接力減碳的任務,如果車友在路上與騎士們不期而遇,請不吝給他們最熱情的打氣與加油

★更多環島精彩片段請參閱利樂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