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自由車環台賽(2009) 台北站繞圈賽 - 觀戰指南

(本文適用於單車運動新手,以及想要看懂單車比賽的人)

自由車環台賽( Tour de Taiwan)

2009年官網網站
http://www.khhtri.org.tw/tourdetaiwan/index.htm



在進入正文前,來回顧一下2006自由車環台賽,台北站繞圈賽,冠軍和亞軍的衝刺對決

 
 
 
先敘述這比賽的背景和歷史。
 

環台賽,這是台灣舉辦的各項自行車比賽中,最具國際性的比賽,有得到國際車總UCI(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的等級認可。台灣所舉辦各項公路車比賽中,也以環台賽的比賽強度最高。簡單來說,環台賽在台灣的比賽的地位,就好比環法賽於法國,環加州賽於美國,日本盃於日本一般崇高。


  
自由車環台賽每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21週年,每次都會邀請許多國外的車隊選手來參加。由於比賽時間約在每年春天三月,算是國際賽季一年之中的初期賽事。世界級公路車的賽季,一般都會在二月底到三月初開始,十月做收尾,和職業棒球的賽季還蠻類似的。所以環台賽很適合當春訓,並驗收初期訓練成效,尤其是那些住在緯度高,天氣比台灣冷的國家的選手。

 
 
自由車環台賽是個多日賽,以近幾年來看,一般約有七~八站,也就是要騎七天~八天,中間並無休息日。在2000年之前所舉辦的環台賽,曾經有到九~十站,依照UCI車總規定超過一定天數就要設立休息日,休息日也會花掉比賽經費,所以這也有可能是環台賽的站數被縮減的原因。
 
 

另外最近幾年的環台賽的路線內容,多以平路和繞圈賽為主,爬山路段已減少許多。對於平路衝刺型的選手,有很好發揮的空間,但這也引來不少老車迷的不滿,認為比賽內容是越辦越倒退,沒有了阿里山,壽卡,武嶺,陽明山,缺乏這幾座高山路線,減低了比賽的強度,也讓登山型和全能型選手減少苦無發揮的空間。
 
————————————————-

3/14 台北站-繞圈賽,觀戰攻略。

http://www.khhtri.org.tw/tourdetaiwan/img/therace-2-7-4-1.jpg
連結為現場的示意圖
 

因為這是國際水準的賽事,可以觀賞到更高層次的比賽內容,以及更強的選手,教練,後勤支援,還有裁判。多看大比賽,可以提升自已的單車知識水平和眼界,再加上在台灣一年下來,頂多只能看到一次國際級的公路車多日賽,所以能去看就儘量去,尤其是住在台北市的車友們,更要好好的把握住。

 
繞圈賽的基本特徵:騎乘路徑是個環狀,起點和終點大多設在同一位置,然後繞行數十圈。以本屆環台賽-台北站繞圈賽為例,繞行台北市政府建築物一週,每圈約一公里,要繞行60圈,差不多1分15秒~1分30秒就能完成一圈,大約一小時三十分就能騎完比賽。

 
正也因為繞行六十圈,所以旁邊的觀眾可以和選手”碰面”六十次,有別於一般的公路賽,在路邊等待許久,但只能和選手”碰面”一次,選手騎過去就沒有了。所以繞圈賽對觀眾而言,是很幸福的一種賽制。

 
在這六十圈中,選手大多是以大集團方式在行進,但仍會有想要選手單飛,或小組合作攻出,但多半很快就被追回。除非是實力超強的單飛選手,才有可能追擊主集團一圈,但選手們不會因此退縮,在六十圈的比賽裡,發動一二十次的攻擊都還蠻正常的。

 
繞圈賽的平均速度,會比一般公路賽的平路段還要快。台北站繞圈賽,是屬於四方型直角路段,四個彎道都是九十度直角,每次進彎就是減速,出彎後就是加速,等於不斷的在做間歇運動。”手風琴效應”在繞圈賽也很明顯,每亠次進出彎道時,集團就會拉長成一直線,落在最後方的選手,會減速減的比較多,進入直線路段就必需要再多花一點力氣,才能加速回到原有的速度。每一圈有4個直角彎,乘以60圈,等於要過240次的彎道,選手們的身體必需要承受得住這兩百多次的減速再加速。

 
如果有人脫離集團攻擊出去,成為領先者,你可以幫他計算和主集團的每圈秒差,如此便可判斷他是正在拉大領先差距,還在被縮小差距。根據秒差的變化,選手和教練可以再下達其它戰術。

 
計算秒差方法很簡單:選擇一個固定位置的當計時地點,領先選手通過時,開始計時,接著等到主集團通過時,計下差距秒數,這是基準點秒數。如果接下來幾圈,秒差增加時,代表領先幅度加大,反之則是減小。假設上一圈差15秒,下一圈只差12秒,代表主集團追回了3秒,主集團速度目前比較快。這個方法也可以計算選手每圈的騎乘秒數,來判斷目前集團的速度是上升還是下降中。

 
陣中有實力的爆發力衝刺型選手,多半會留在集團內,等到衝刺搶分點或終點的前一兩圈,才會開始真正的衝出來。在繞圈賽中途,會逃脫的大部份都是速耐力選手,或是想碰運氣的選手。

 
速耐力型選手,會想藉由過人的個人計時賽能力,來達成單飛,而成績普普但又想力求好表現的選手,則更需要找到好時機攻出去,並且不讓太多人(整個大集團)黏上來,只希望能帶出少許人便可,彼此整合成一個小集團,然後一起合作輪車,拉開和主集團之間的距離。此時,領先集團裡並不一定會是同一隊的選手,但各位選手並不會互相排斥,反而選擇一起合作,連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主集團)。

 
至於主集團,要不要選擇追回領先集團,會有幾種判斷方式,最常見的兩種:

 
1.
集團中的黃衫選手(總成績領先者),他的領先地位是否受到影響。假設黃衫選手目前總成績20小時5分30秒,而領先集團裡,總成績排名最好的選手,他的成績是20小時15分30秒,兩者目前差距10分鐘。至於領先集團目前只拉開主集團1分鐘,兩者相比,1分鐘的單站領先,對於10分鐘的總成績領先,是杯水車薪,對黃衫選手是毫無影響的,因此多半不會很努力追回主集團。

 
2.
自己的隊上有五名選手,其中一位在領先集團,另外四位留在主集團,這時就不會想要去追回領先集團,並反而施以干擾戰術,壓低主集團速度,只要一個隊友成功,就是整隊的成功。如果領先集團裡,並沒有自己隊上的選手,那多半會選擇追回來,不要讓那些領先集團裡的其它車隊選手,獨享好成績。

 
但這又回到一個問題,主集團裡,有的隊伍想要追,有的隊伍不想要追,產生了矛盾,那結果會是如何?這沒有一定的答案,主要是看哪一邊的態勢比較強,如果想要追擊的人比較多,那最後也比較容易形成追擊。

 
大集團處於高速狀態時,隊伍會形成一條長龍。如果你看見集團從一團球狀,突然變成一條單排長龍時,就是選手們又在發力加速了。

 
講了這些戰術和可預期的狀況,除此之外,我也建議,最好能搭配選手名單號碼,和目前成績排名來分析賽況,這會讓”觀賞比賽”這件事更加有意思。

 
選手名單在這裡

http://www.khhtri.org.tw/tourdetaiwan/therace.htm

 
以上大概是賽場內可遇見的狀況。

 
—————————————————-

 
場外的觀察學習:

因為是繞圈賽,所以各車隊教練和職員都會在賽道旁邊,你可以靠他們近一點,聽聽他們在講什麼內容,觀察他們在做什麼事,在下達什麼戰術。

 
各隊伍也有一些支援待命的器材和比賽用車,你也可以觀察他們的選擇了什麼器材,並去思索他們選用的理由為何。

 
如果運氣好,在比賽前或比賽後,可以跟選手要簽名和合照,或是跟教練/職員/機械師/裁判哈拉一番,並詢問一些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建議各位鼓起勇氣,試著和他們交流,順便也做國民外交,介紹一下台灣的單車市場環境。



觀賽地點選擇:
 
賽道的轉彎處和起點(終點)處,是最多觀眾聚集的地方。大會攝影機多半架設在起點處,車陣中還有會有動態攝影機,但若能再有高空動態攝影機(或直升機攝影)就更好了。在轉彎處也會聚集許多業餘的靜態攝影愛好者,可以看到一堆鏡頭大炮在該處聚集。
 


2009-03-10 23:03 發佈
大大辛苦您了,寫的非常詳細,期待3/14的到來
我愛單車.新路線.新冒險 .能騎多遠就看心有多堅強
這天氣象報導似乎會下噢,遇到下雨要怎麼辦?會有很多人撐傘擋住視線吧
遇到下雨也是會繼續比的

雖然會比較掃興

但氣侯也是比賽的一部份
恩....像今年的環加州就幾乎都在雨中競賽

對選手來說是辛苦了點......
講解得很詳細, 給版大拍拍手.

週六就依照本篇教戰守則來去現場觀戰.
又是一篇精彩的講解....感謝....

讓我們又多了解如何看自由車賽了....謝謝..
有沒有台北縣的觀戰指南啊?
想明天就先去看看
沒意外的話明天去拍拍
DSLR 太久沒出動了 !!!
上坡過了最高點,就是一連串爽快的下坡,但是還是會有令人不爽的上坡等著你
明天雨勢如果過大,會不會延賽呀???
下雨天,天雨路滑,會不會有很多spin off的.....(環台賽應該沒有safty car & pit吧~~我承認這句是來亂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