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溫度隨便都會破40度 (中午最熱)
來討論一下 怎麼一個訓練騎單車+耐熱
裝備的準備:
1.心率手錶: 這個很重要,為了每天分析自己目前的心跳,是否正常或是太超過,或是極限,必須要習慣開始戴手錶隨時隨地檢測自己的心率。還沒有接觸運動,心跳肯定超過160以上,練習一段時間後,心跳會慢慢適應炎熱的夏天,然後會開始降下來 160>150>140等
2.物理防護措施: 炎熱的夏天,最好要穿長袖,不要脫衣服的運動,因為排汗的同時會流失很快,如果穿全長袖的衣服,至少水分會留在衣服上,會有下坡時冷卻的效果,也不會那麼熱,多多少少有明顯的降溫
3. 生理需求: 雖然會不渴,但是要固定喝水,無論有沒有渴都要喝水,因為運動一段時間,一定會流失水分,如果過一小時,會流失至少1000CC的水分 (體內) 但是補充的水分會不及1000CC,所以要每20-30分鐘或是更短的時間補充水分,如果是四小時的長距離比賽,流失的水分會更多至少5000CC,因此要計算好自己要喝多少水。
4. 準備能量包,鹽巴,香蕉: 流失水分很快,體力也會明顯下降,必須要開始進食,拖延疲勞,補充的能量,不會很快,但是不補充,會更慘,會全身無力,以及內臟體溫也會上升很快
5. 呼吸很快: 心跳快,呼吸也跟著快,必須要停下來休息,降心跳,以及呼吸要正常化,不能過度的急促呼吸,這也會造成熱衰竭。
6. 運動保險: 很多人對這個就非常無視,一份運動保障不要造成家人的負擔。生病大家不願意,但是萬一遇到了,還是要保個險,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人。
補充一下
7. 追求自己
練車,或是參賽,有時候是心態的問題,意思要看自己的強度可以到哪裡,然後針對不同的強度去做訓練。
簡單的說: 前面很多高手,自己也很難去追上它們,後面有很多剛踏入這個騎車的樂趣,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磨練自己。 那麼自己的定位要先清楚,身體健康很重要,再來就是訓練強度,不能免強。如果自認比誰厲害,會導致很多所謂的運動傷害,或是過度運動引起的負面心理障礙。
夏天騎車首先要先適應炎熱,高溫,意思是說很多人會很早起床去騎車,溫度都在30以下,這不是算訓練炎熱的夏天,而是應該要在35度以上出來騎才算是訓練炎熱。
舉例: 如果一直都是在早上25-30度騎車,突然要比賽 (高強度) 溫度平均在40度,肯定會掛,因為沒有經過高溫訓練,絕對會吃虧。所以必須要從高溫度開始訓練,一天從30分鐘慢慢拉長。適應了就比較不怕高溫下騎車。
我們舉例: 陳彥伯,林義傑,為了跑沙哈啦,都專門喜歡挑正中午的時候訓練,因為它們知道沙哈啦的溫度會更高,如果不訓練,去比賽肯定掛了。
一樣的意思,去南極比賽,也必須要先到黑龍江零下訓練,才能在比賽得到好成績,也不會掛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