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好久不見,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11的職業自行車賽季其實早就結束, 不過在台灣, 應該是在北部的"陽金P字道"之後, 才正式告一段落吧...。倒是去年年底, 也就是12月31日"輪轉台灣"的大型活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去共襄盛舉一下呢...

2011年從世錦賽之後, 就很少上單車版, 因為自己也慢慢在玩比賽。從200K, 鐵人(今年只跑了一個半程), 陽金3P, 泳渡日月潭, 還去跑了42K的全馬, "生活真是充實啊...!!", 所以也好久沒寫寫東西了。倒是這一年職業車壇的大事之一, 就是HTC-highroad車隊, 因為宏達電的三年贊助期滿後, 宣布2012年起不再繼續冠名支持, 讓這一支才剛包辦男子公路賽和個人計時賽雙料世界冠軍的車隊, 正式向車迷們說再見...。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HTC-highroad的全員合照...

其實, 這一支車隊從1991年正式成立之後, 培育出多位知名車手, 也歷經禁藥風暴, 經過好幾次的廠商贊助和冠名, 至少稱得上是一支在近代相當具有分量的知名車隊, 而且台灣的兩個從本土出發的企業, 也因為適時和這支車隊的異業結盟和贊助冠名, 順利打進國際舞台, 成為國際化的知名企業。所以在送走2011, 迎接2012之時, 也來好好為文紀念一下這支, 我曾經因為支持壯哥, 而對它恨得牙癢癢, 後來卻也因為其他因素, 慢慢轉而支持的車隊...。

車隊的成立 1991年

雖然車隊正式成立是在1991年, 其實它可以從更早的1988年開始說起。曾經拿過奧運金牌(1972)和世界冠軍(1975)的荷蘭籍車手Hennie Kuiper, 在'88年的年底, 經由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市政府的支持下, 在第二年正式成立了Stuttgart-Merckx-Gonsor車隊, 騎的當然就是Eddy Merckx的車啦。這支新車隊當時有9名車手, 包括後來拿下德國公路賽冠軍的Udo Bölts。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這支老牌車隊的創始人 Hennie Kuiper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車隊的第一代主將 Udo Bölts

其實, 在那個年代, 德國籍車手雖然不少, 但是德國並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國家的車隊, 當時, 德國境內也沒什麼比較引人注意的大型自行車賽, 只有一個比較知名的Rund um den Henninger-Turm賽事, 也就是現今的"法蘭克福市區繞圈賽"(Eschborn-Frankfurt City Loop, 或是Frankfurt Grand Prix, 2011年的冠軍是德國在地車手John Degenkolb, 也是HTC-highroad車隊的...)。只不過這一項從1962年就開始舉辦的比賽, 在1990年為止, 也只有三年(1963, 1970, 1978)是德國人把冠軍留著, 他們當時和鄰近各國的實力可見一斑。

這支車隊成立之後, 旗下的車手Dariusc Kajzer, 就為他們拿下第一個冠軍頭銜-1989年德國公路賽冠軍;1990年, 這支車隊因為其他德國本土企業的加入贊助, 再更名為Stuttgart-Mercedes-Merckx-Puma車隊, Bolts就是在這一年, 成為德國公路賽冠軍。

德國電信集團(Deutsche Telekom)開始贊助的Team Telekom 時期 1991–2004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1991年, 德國電信公司(Deutsche Telekom)開始以支持本國自行車隊的名義, 對這支車隊注入資金, 成為最主要的贊助者, 所以車隊再改名為Telekom-Mercedes-Merckx-Puma車隊。根據當時車隊經理Walter Godefroot的說法, 德國電信之所以願意加入贊助的行列, 主要是因為他們希望能先看到這支車隊的車手, 在大型的多日賽中能有不錯的表現, 而當時的主力車手Bolts, 就在那一年的環西班牙大賽(Vuelta a Espana)拿下總成績第17名, 才會答應全力支持。Godefroot就在德國電信公司的贊助下, 簽下了好幾位當時實力不錯的古典賽好手, 包括那一年Paris–Roubaix大賽的冠軍, 法國車手Marc Madiot。至於從車隊一成立就當家的Bolts, 也因為在1992年的環義大利大賽(Giro d'Italia), 拿下最艱難的第19站, 加上Jens Heppner也在那一年的環法大賽(Tour de France)再拿下總成績第10, 這支車隊在歐洲自行車界慢慢建立起名聲。Bolts直到2003年才離開這支車隊, 轉往另一支德國車隊Team Gerolsteiner, 2004年正式退休。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算是這支車隊的第一代掌門人: Walter Godefroot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Marc Madiot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Jens Heppner, 車隊第一位在環法大賽拿下不錯成績(第10名)的車手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Christian Henn

這支由德國電信為主要贊助的車隊, 慢慢開始鎖定自己國家境內, 具有未來戰力的年輕車手進行簽約網羅, 這樣的作法事後證明是相當成功。除了前面提到的Jens Heppner之外, 1992年又簽下了Christian Henn('88漢城奧運個人計時賽銅牌);1993年, 簽了Rolf Aldag, Steffen Wesemann,和Erik Zabel;接著在1994年, 再簽下了Jan Ullrich, 大部分來自兩德統一前的東德地區車手。而這些車手大部分都在這支車隊待了10年以上。另外, 曾在1990年環法大賽拿下綠衫積分王的Olaf Ludwig, 也在1993年加入車隊, 直到2006年退休。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Rolf Aldag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Steffen Wesemann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Erik Zabel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Jan Ullrich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Olaf Ludwig

先前的耕耘, 慢慢開始看到了成果。從1993年開始, 這支車隊的車手, 包括Bernd Grone(1993), Jens Heppner(1994), Bolts(1995, 1999, 加上先前的1990), 以及Christian Henn(1996), Jan Ullrich(1997和2001), Erik Zabel(1998和2003), Rolf Aldag(2000), Danilo Hondo(2002), 和2004年的Andreas Kloden, 算一算, 他們在往後的德國全國公路賽, 連續稱霸12個年頭。而Zabel也在1994年, 為車隊拿下當時列為UCI Road World Cup系列賽的第一場冠軍- Paris–Tours(他生涯一共拿下三次, 另兩次是2003和2005年)。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Erik Zabel(謝謝freerider兄指正, 這不是1994年, 原來是2005年的照片....)

這樣的成績, 讓這一支車隊成為國際自行車界名氣響叮噹的隊伍, 不過1995年, 他們竟然沒有被邀請參加那一年的環法大賽!最後在主辦單位的同意下, 德國電信車隊旗下的Rolf Aldag, Udo Bolts, Jens Heppner, Vladimir Pulnikov, Erik Zabel, 和Olaf Ludwig等6人, 加上當時的另一支車隊ZG Mobili的三個人, 組成另一個混合編隊, 加入了那一年的環法賽, Zabel也順利拿下其中2個單站冠軍。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車隊第一位拿下環法大賽黃衫的Bjarne Riis

當然, 德國電信車隊繼續在國際重要大賽中佔有一席之地。丹麥車手Bjarne Riis再被Godefroot引介進來, 他先在1995年在環法大賽拿下總成績第三, 第二年終於穿上黃衫(不過後來因為EPO事件, Riis的冠軍被拔掉);而在Riis於1996年站上環法頒獎台的時候, 在他身邊拿下總成績第二名的, 則是他的隊友, 當時年僅22歲的Jan Ullrich;同一年, Zabel也穿上他在環法生涯的第一件積分王綠衫(他從那一年開始, 綠衫6連霸)。此外, Bolts拿下了西班牙the Clasica de San Sebastian的勝利;Wesemann則是拿下在東歐境內一項千餘公里的老牌比賽-the Peace Race的冠軍。他在這項比賽, 生涯一共拿過5個冠軍, 在德國電信車隊的時候, 拿了3個(1996, 1997, 1999), 另兩個是1990和2003年。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1996年的環法頒獎台, 黃衫得主Bjarne Riis(中), 總成績第二名的Jan Ullrich(右), 以及第三名的法國車手Richard Virenque(也是當年的登山王)

1997年, Ullrich在Riis的全力帶領下, 也擁有了環法大賽的黃衫和白衫, 車隊也贏得團隊的總冠軍; Riis則是在稍早的Amstel Gold Race拿下勝利。此外, Bolts在"小環法"(the Criterium du Dauphine Libere)跑第一, Zabel贏得生涯在Milan–San Remo四個冠軍中的第一個勝利。Ullrich除了稱霸環法之外, 也在德國境內拿下Hamburg semi-classic的冠軍。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1997年的環法大賽, 當年黃衫總冠軍的Jan Ullrich(中), 第二名的Richard Virenque(右, 當年也是登山王四連霸), 以及第三名的Marco Pantani

德國自由車部隊在歐洲大小賽事的大舉攻城略地, 也引起UCI當局的高度注意, 首當其衝的就是從1911年開始, 在德國歷史悠久的the Deutschland Tour, 從一直默默無聞, 甚至在1983年之後停辦, 直到1999年開始, 不但恢復舉行, 還被提昇為World Cup等級, 當然也獲得德國觀眾的大力支持。這一年, Heppner拿下了重新舉辦的第一屆勝利; 兩年後的2001年, 冠軍還是這一支車隊的, 獲勝的是來自中亞哈薩克的Alexander Vinokourov。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世紀末, Alexander Vinokourov開始在自由車界展露頭角

Ullrich在1998年的環法黃衫衛冕戰中, 最後以將近3.5分鐘的時間, 將冠軍讓給了"海盜"Marco Pantani, 屈居第二, 而他因為膝傷, 錯過了1999年的環法賽, 讓Lance Armstrong開啟了他的冠軍7連霸傳奇, 不過Ullrich後來贏得了環西大賽總冠軍, 並且在世錦賽的個人計時賽稱霸, 穿上彩虹衫, 而也在隔了一年的2001年再度稱霸。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1998年的環法大賽前三名: Pantani(中), Ullrich(左), 和第三名的美國車手Bobby Julich(Cofidis)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1999年, Ullrich成為世界計時賽之王, 2001年再次稱霸

時間進入到21世紀, Ullrich重回環法舞台, 面對要來衛冕的Lance Armstrong, 他以6分鐘左右再一次當老二。不過Ullrich在那一年的雪梨奧運會, 一舉羸得男子公路賽金牌和計時賽的銀牌, 把只在計時賽奪銅的壯哥硬是比了下去。同一年, Zabel也在Milan–San Remo和Amstel Gold Race兩項古典賽奪冠, 同時獲得UCI Road World Cup的冠軍頭銜。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0年的環法大賽, 領先的Ullrich(左)最後還是當老二, 因為壯哥(右)的時代來了....

2001年, 壯哥在環法三連霸, Ullrich再以6分44秒, 連兩年當老二;Zabel則是在Milan–San Remo連莊, 拿下他在這項古典賽的第四冠, 也在環法和環西總共拿了6個單站冠軍。2002年, Vinokourov拿下Paris–Nice大賽勝利, 同時在2003年再度衛冕;他更在這一年再奪得Amstel Gold Race古典賽, 和環瑞士大賽(Tour de Suisse)的總冠軍。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3年, Vino開始成為車隊的大當家...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3年環法大賽, 壯哥黃衫5連霸, Ullrich(左)還是老二, 首次成為Team Telekom車隊主將的Vino(右)則是第三名...

Ullrich在2003年離開德國電信車隊, 轉到Team Bianchi, Vino成為這一年車隊在環法大賽的主將, 結果那一年他拿下第三名, 落後5連霸的壯哥4分多鐘。那一年的亞軍還是Ullrich, 倒是他和壯哥的差距只有1分鐘多幾秒, 是壯哥在環法7連霸之中, 和亞軍差距最少的一次。而Zabel則是繼續在其他比賽發威, 再拿下他生涯第二座Paris–Tours的冠軍, 另一位來自義大利的Daniele Nardello, 也在同一年贏得瑞士老牌比賽Zuri-Metzgete的勝利。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Andreas Klöden上場了...

車隊的戰績輝煌, 名聲響亮, 贊助商投入的資金也愈來愈多, 足夠讓車隊繼續簽下頂尖的車手。所以從1998年開始, 車隊也鎖定一些年輕好手, 像是同樣來自東德的Andreas Klöden, Jorg Jaksche(1999), Matthias Kessler(2000), 和Stefan Schumacher(2002)等人, 他們都是23歲以下的德國籍新秀;當然, 他們也不是只簽”自己人”, 所以像是奧地利籍的計時賽好手Georg Totschnig, 前面提到的Alexander Vinokourov, 從澳洲來的Cadel Evans, 第一位拉丁美洲籍的世界計時賽冠軍(2002), 和2000年環法大賽登山王的哥倫比亞籍車手 Santiago Botero, 以及後來拿下兩屆環義冠軍(2002, 2005)的義大利車手 Paolo Savoldelli, 都成為當時德國電信車隊的一員。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Cadel Evans也曾經是這支車隊的一員, 他在這裡待了兩個賽季(2003-2004)

T-Mobile時期 2004–2007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捷安特登場!! 第一代的GIANT TCR T-Mobile版本公路車

2004年, 車隊因應贊助商的改名, 從原本的Team Telekom, 更名為T-Mobile。值得一提的是, 這一年開始, 台灣的捷安特公司(GIANT)以"運動行銷"的手法, 大舉進軍國際市場, 他們希望自家的"頂尖產品", 應該經由知名車隊和大型自行車賽來密集曝光, 所以就和T-Mobile車隊合作, 提供當時捷安特引以為傲的第二代TCR碳纖車, 取代原先的Pirenallo座騎;Jan Ullrich也在這一年從Bianchi車隊鳳還巢。當然, 車隊的軍容壯盛, 聲勢和實力如日中天, 所以又開始在新的賽季橫掃千軍。Steffan Wesemanns先以"環法蘭德斯古典賽"(Ronde van Vlaanderen)冠軍打響勝利的第一砲, 接下來, Klöden以德國公路冠軍的身分, 加上Ullrich的環瑞士大賽總冠軍加持, 在那一年的環法大賽, 成為車隊的雙主將, 一方面也是因為Vinokourov, 在環瑞士大賽摔車受傷而無法在環法賽當家的緣故。那一年環法大賽, 黃衫當然又是壯哥的, 多次和他對決的Jan Ullrich, 只拿到總成績第四, 倒是Klöden竟然搶到第二!而T-Mobile車隊則是繼1997年之後, 再一次拿下團隊冠軍。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4年T-Mobile車隊的雙主將: Klöden(左)和Ullrich

到了2005年, Vinokourov傷癒歸隊, 就以四月在比利時的 Liege–Bastogne–Liege 古典賽宣告他回來了;而當時車隊的主將Ullrich, 則是在那一年的環法大賽, 再次想要中斷壯哥的黃衫霸業, 雖然有著Vinokourov和另一位同隊義大利車手Giuseppe Guerini, 一起吃下三個單站冠軍(11, 19, 21)的協助, Ullrich最後還是以6分鐘之差拿下第三, 第二名則是當時還是Team CSC車隊的義大利車手"一萬八索"(Ivan Basso), 壯哥則是創下連續第7年贏得總冠軍黃衫的紀錄。不過T-Mobile車隊則是連莊團隊冠軍;Zabel也在賽季尾聲的 Paris–Tours, 拿下他在這項比賽的第三個冠軍。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義大利車手Ivan Basso(中)在2005年, 創下了他在環法大賽的生涯高峰, 不過還是阻擋不了壯哥(左)的黃衫7連霸...(右邊的是Ullrich)

倒是2005年, 車隊的人事開始有了變化。其實在環法大賽期間, Vinokourov和車隊的合約就已經到期, 雖然他對外聲明, 說他將會繼續留在T-Mobile車隊, 不過在環法結束前夕, 他以希望成為真正的車隊主將, 完成他贏得環法勝利的夢想為由, 還是決定離開了T-Mobile, 他後來加入Liberty Seguros車隊(前身是ONCE車隊, 然後變成現今的ASTANA...)。而車隊的另一員大將Erik Zabel, 也在經歷車隊從"Team Telekom"到"T-Mobile"的13個年頭之後宣布離開, 成為Team Milram的新成員。而在2006年開季前, 統領車隊多年的總管大人Walter Godefroot也下台一鞠躬, 新職則由 Olaf Ludwig 接任。

爆發禁藥醜聞 2006–2007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1998年環法賽期間, 當時爆發了一連串參賽車手服用或施打禁藥的醜聞, 鬧得滿城風雨;5年之後的2006年, 在環法大賽的史特拉斯堡序幕賽(Strasbourg prologue)前夕, 多達13名參賽車手, 因為涉及西班牙警方查緝禁藥的"海港行動"(Operacion Puerto), 而被取消資格, 等候進一步調查, 這其中包括了被認為最有希望在環法"後壯哥時代"拿下第一個黃衫總冠軍的Ullrich, 以及另一名同隊的西班牙車手Oscar Sevilla, 這使得 T-Mobile車隊只剩下7名車手參賽。因為這起事件, 車隊在7月9日宣布, 開除他們的運動部門主管Rudy Pevenage, 讓他為曾是環法冠軍的Ullrich涉及禁藥醜聞案負責;車隊同時也在稍晚的7月21日, 宣布開除正在接受調查的Ullrich。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禁藥風波鬧得滿城風雨的2006年環法大賽, 就連當年的黃衫得主Floyd Landis也被捲入其中....

倒是那一年的環法大賽, T-Mobile車隊雖然只有7個人去跑, 竟然還是幫車隊跑出了團隊冠軍三連霸的空前紀錄!而Andreas Klöden也第二次站上巴黎香榭大道上的頒獎台(第三名, 後來贏得黃衫的美國車手Floyd Landis, 也因為禁藥被取消資格, 讓後面的名次往前遞補), 隊友Matthias Kessler拿下第3站, 另一位烏克蘭籍的Serhiy Honchar, 則是贏了兩個計時賽站(第7和19站), 還曾因此把黃衫從第7站穿到第9站。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6年的環法大賽, 只有7個人的T-Mobile, 還是跑出了創紀錄的車隊總冠軍三連霸..

環法大賽結束後, 整個車隊也進行大洗牌。車隊經理 Olaf Ludwig走人, 換上了Bob Stapleton, 再由Rolf Aldag, Allan Peiper和Tristan Hoffman等人負責掌管運動部門。基於先前車隊包括Ullrich, Sevilla兩名主力車手, 和總管Pevenage因為禁藥案件而被開除的事件, 車隊決定先和車隊中幾位元老車手, 像是Steffen Wesemann, Andreas Kloden, 和Matthias Kessler等人, 表明他們的合約不再無限期延長, 而Jorg Ludewig則是因為可能在加入T-Mobile之前, 就被影射和禁藥有關, 而選擇不和他續約;就連才剛加入車隊的義大利車手Eddy Mazzoleni也因此必須走人, 加上不少車手的合約到期也暫時不談新約。

而車隊的醫療團隊, 從1995年開始就在車隊的Dr. Lothar Heinrich和Dr. Andreas Schmid, 則是被要求必須建構新的車手血液樣本檢測系統。據說, Dr. Heinrich就差一點因為"港口行動"事件而被開除, 還好因為Stapleton的新官上任, 在他的力保及要求之下, 和新的行政團隊成員, 一起建構一套新的內部醫療檢驗系統, 象徵T-Mobile車隊的其他車手都是清白的, 也重新建立起比賽的公信力。結果到了2007年5月, 一位曾在Team Telekom車隊時代, 擔任車隊按摩師的比利時人Jef d'Hont, 在他所出版的回憶錄中, 透露了1990年代中期, 車隊中的重要成員包括Erik Zabel, Rolf Aldag, Brian Holm, Bjarne Riis, Bert Dietz, Udo Bolts和Christian Henn, 都曾有施打禁藥(包括EPO)的事實, 而他們的作為, 兩名隊醫Dr. Andreas Schmid和Dr. Lothar Heinrich也都知情, 當然, 包括Riis和Ullrich, 在1996和1997年拿下環法冠軍, 也和禁藥有關, 車隊的形象, 因為這本書的大爆料, 再一次受到考驗。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就是這個人(Jef d'Hont)的這本書(Memoires van een wielerverzorger
, 中譯:"單車保母的回憶錄" 整個爆出了從Team Telekom時代開始的禁藥醜聞...

倒是先前內部大力整頓, 帶著清新形象重新出發的T-Mobile車隊, 在2007年還是受邀參加環法大賽, 而他們也希望一掃過去, 和禁藥聯結的負面訊息。結果, 那一年車隊的參賽車手Patrik Sinkewitz, 由媒體披露, 在賽前的訓練期間, 被測出送檢樣本中有睪酮素(testosterone)陽性反應, 後來車隊決定臨時不讓他參賽, 對外的理由是"因傷退出"(Sinkiewitz had dropped out of the Tour because of injury.), 而他也還是在7月31日被車隊開除。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Patrik Sinkewitz, 他是讓德國電信集團退出贊助的最後一根稻草??

Team High Road時期 2007年底–2008年6月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7年11月, 也就是那一年自行車賽季結束後, 德國電信公司集團對外宣布, 他們中止了繼續贊助這支職業車隊的計畫, 並且立即施行。被拿掉了原本的贊助冠名, 所以這支車隊從此冠上他們原本的運動經紀公司之名-"Team High Road", 同時在2008年2月, 將設籍國家從原本的德國遷隨美國。而在新年度還找不到贊助金主的情形下, 只能由車隊"老闆"Bob Stapleton不斷地想辦法找錢, 填補平時車隊的所有開支, 也讓車隊得以繼續參賽。倒是因為捷安特在2007年, 再和車隊簽約到2010年, 至少他們的戰駒來源是不受影響的。2008年, 來自盧森堡的計時賽型車手Kim Kirchen, 拿下了那一年La Fleche Wallonne古典賽的第一. 加上後來車隊仍然受邀參加環義大賽, 這也為他們後來尋找贊助商的資金, 帶來一線曙光...。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Team Highroad車隊的捷安特..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贏得2008年La Fleche Wallonne古典賽勝利, 為車隊帶來新希望的Kim Kirchen

Team Columbia時期 2008年8月 –2009年6月

2008年6月15日, 著名的"哥倫比亞運動服飾公司"(Columbia Sportswear)宣布從7月5日開始, 將對這支車隊提供3年的贊助, 包括職業男子隊和女子隊, 這個時間剛好就是環法大賽開始的那一天, 所以這支車隊有了新的名字-"Team Columbia"。在年度最重要的自行車大賽前有了大型企業的資助, 對於車隊來說, 果然有正面的鼓勵。這一年, "哥倫比亞車隊"在環法大賽一舉拿下5個單站冠軍, 其中有4個是由來自於英國曼島的23歲衝刺車手Mark Cavendish獲得, 這也讓他在那一年一砲而紅;此外, 車隊主將 Kim Kirchen也在環法大賽中, 一度擁有領先的黃衫和積分王綠衫;而整個車隊總成績雖然最後排名第7, 但是在環法大賽期間, 一度追在車隊總成績領先的Team CSC後面, 形成重大威脅。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曼島飛彈"Mark Cavendish在2008年環法大賽的第一場單站勝利(第5站), 其實這不是他在三大賽的第一個單站冠軍, 因為早幾個月前, 他就已經在環義大賽的第4站初試啼聲了(下圖), 不過從環法開始, 讓大家真正領教到他在三大賽平地站終點前的高速衝刺力...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Team Columbia-HTC和 Team HTC-Columbia時期 2009年6月-2011年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相信大家對這一張一定印象更深刻!! 這是2009年環法大賽的第3站, Cav在抵達終點前, 刻意一手打電話, 一手指著胸前, 廣告效果十足; 但我個人比較喜歡下一張(2009環法大賽第10站)...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到了2009年6月29日, 另一家電子企業也宣布, 將要對這一支車隊進行3年的贊助, 這就是來自台灣的"宏達電子科技"(HTC), 這個時間點剛好又是環法大賽開始之前, 所以這支車隊在新的一年, 又有了新的名字-"Team Columbia-HTC"。當然, 多了一個企業贊助, 再一次鼓舞車隊在重要比賽上的表現, 他們在環法大賽再囊括6個單站冠軍, 而且都是由Mark Cavendish一個人包辦。他們在環法等三大賽事平地賽站的終點前數公里, 幾乎整個車隊的成員開始組成高速衝刺列車, 再於1公里左右由隊友輪流逐漸把速度拉高, 最後再由Cavendish獨力衝刺完成奪冠的過程, 每每讓車迷瘋狂至極, 而台灣的車迷也似乎覺得特別親切。這一年, 車隊環法大賽最後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衝刺奪冠, Cavendish在脫離專職的lead out man-Mark Renshaw的帶領, 以最高速度衝刺拿下這最後一站的冠軍, 作嫁的Renshaw雖然以30公尺之遙得到第二, 他卻還有時間高舉雙臂, 慶祝隊友和整個車隊的勝利, 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後來還成為"Chasing Legends"這支紀錄片的重要片段。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9年環法大賽的最後一站, Cavendish和他的最重要助手Mark Renshaw(後)一起張開雙臂, 慶祝勝利..



到了八月, 車隊繼續傳來好消息, 來自挪威的Edvald Boasson Hagen, 在環波蘭大賽(the Tour of Poland)奪下兩站, 最後也站上頒獎台, 拿下第三, 他還在稍後的the Eneco Tour贏得總冠軍;接下來的環西班牙大賽, 車隊再拿下5個單站, 其中4個由Andre Greipel包辦。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Edvald Boasson Hagen從2009年開始, 展開他的生涯顛峰, 不過他後來和一票車手都離開了..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9年為車隊衝下19個單站冠軍, 加上環西積分王的Andre Greipel, 卻因為車隊裡始終以Cavendish為主角, 讓他後來也轉隊追求自己的衝刺舞台..

雖然再一次創造多次勝利的高峰, 不過這支車隊似乎沒有外界想像的資金雄厚, 來繼續抓住這些頂尖車手, 加上他們每每在終點前的衝刺戰術成功, 也讓有意尋找衝刺型車手的其他車隊, 開始在Team HTC-Columbia車隊裡鎖定對象, 傳達2010年離隊加盟的訊息。所以, Kim Kirchen去了Katusha, Edvald Boasson Hagen, Michael Barry和Thomas Lovkvist去了Team SKY, George Hincapie也投向BMC車隊的懷抱, 車隊只能去簽一些年輕, 未來有發展性的車手, 像是Jan Ghyselinck(比利時), Rasmus Guldhammer(丹麥), 和斯洛伐克的雙胞胎兄弟Martin & Peter Velits。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曾被freerider兄認為是自行車界未來之星的Velits雙胞胎兄弟...(左邊的是Peter, 右邊的是Martin)

前面提到, 捷安特在T-Mobile車隊時代的2007年, 就和他們另外簽下了4年的合作協定, 直到2010年。2007年從Team Highroad, 到2008年的Team Columbia, 車隊還是騎著捷安特的車, 不過到了2009年, 車隊換成了Scott; 一直到2010年10月17日, Team HTC-Columbia再宣布從2011年開始, 和自行車界的另一個品牌Specialized合作,這個品牌將提供包括比賽用車, 安全帽, 到其他周邊相關配件在內的所有東西。在多數的公路賽中, Specialized提供了"Tarmac"的車型;以石板路為主的古典賽, 則是提供另一款"Roubaix"的公路車;另外, 計時賽有"Shiv TT", 這些比賽用車及配備, 都是全新的"S-Works"等級。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11年, 車隊改騎Specialized的車...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2008年發跡, 4年環法生涯拿了20個單站, Cavendish終於在2011年, 如願在巴黎穿上他的第一件積分王綠衫, 也在後來穿上彩虹衫, 成為世界冠軍...(下圖)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延續德國(特別是東德)車手以高速著稱的傳統, Tony Martin(中)也在2011年多次擊敗"計時賽之王"Fabian Cancellara(右)之後, 取代他成為新的世界計時賽冠軍...(左邊的是英國籍的Bradley Wiggins)

2011年, 哥倫比亞服飾公司, 因為贊助期滿而退出, 車隊的主要贊助商, 只剩下了HTC, 所以車隊再把原本的運動經紀團隊名稱加回來, 變成現在的名字: HTC-highroad車隊。這一年, Cavendish在環義和環法大賽, 總共再拿下7個單站;Tony Martin也多次擊敗"計時賽之王"Fabian Cancellara, 而兩個人更在後來, 雙雙成為世界冠軍, 穿上彩虹衫。只不過, 早在8月時, HTC宣布3年的贊助期滿之後, 2012年不再繼續與車隊合作, Bob Stapleton在多次努力奔走, 找不到接續的資金來源之下, 也只能黯然宣布, 車隊的運作只到2011年為止。後來, 車隊中的重要車手, Bernhard Eisel去了Team SKY; Matthew Goss回到澳洲, 加入GreenEDGE車隊; 幾位擁有計時賽能力的好手, 包括世界冠軍Tony Martin和年輕的Velits兄弟, 都加入了合併後的比利時車隊Omega Pharma-Quick Step; 而在三大賽平地賽站, 一直無怨無悔, 為Cavendish拉高最後速度的Mark Renshaw, 則是加入了Rabobank車隊, Cavendish則是在幾番猶豫之後, 還是決定去了Team SKY。這一支維持了20年左右, 曾在自由車壇叱吒風雲, 在三大賽拿下51場勝利, 3個總冠軍(環法1996-1997, 環西1999), 12個積分王(環法7, 環西5)和1996-1997環西衝刺王(Intermediate sprint classification, 積分王前身), 總共累積513場自行車賽勝利的傳奇職業車隊, 在2012年正式和車迷們說再見。

迎向2012年, 紀念讓台灣企業2度沾光的"HTC-highroad"車隊
從當年一位被德國電信併購的網路通訊公司VoiceStream Wireless的老闆, 後來誤打誤撞成為職業單車隊的頭頭, Bob Stapleton還是沒法讓這一支傳統車隊的傳奇繼續下去....
2012-01-01 19:04 發佈
jtlcheng wrote:
好久不見, 先祝大家...(恕刪)


好詳細的解說!!! 謝謝屁大,5分獻上



頭香~
不好的照片就像一整段話;好照片則像一個句子;最棒的照片則像個詞兒

SUPER BIKE MEN wrote:
好詳細的解說!!! ...(恕刪)


太讚了~~~非看一兩次環法賽事就能參透的自行車史..............
好精的文章!
jtlcheng wrote:
好久不見, 先祝大家...(恕刪)
jtlcheng wrote:
好久不見, 先祝大家...(恕刪)


Erik Zabel(1994年Paris–Tours的奪冠瞬間)這張照片應該不是1994年(照片中的Zabel騎的可是Giant)

...tune不合,frequency不搭...
讚讚讚, 屁大出品必屬佳作 ! 對於自行車歷史真是信手拈來 ~
只可惜文章只能在車隊結束營業後發, (算是蓋棺論定嗎 ?! XD) 難免帶著一絲哀愁 ~~

再忍三個半月古典賽就要回來囉 ~~ 繼續期待 ~~

jtlcheng wrote:
好久不見, 先祝大家...(恕刪)
]

先標記起來!!

準備去睡 明天有時間再看...
感謝啦~~

版主出品 必是佳作!!~
HI I am Gary!~ http://mussod.pixnet.net/blog
034的捷安特....
居然有人比烏利克還變態....

freerider4248 wrote:
Erik Zabel...(恕刪)


謝啦..., 照片已重新說明...

周日下午在google照片, 一看解說提到Paris-tours, 就給它上傳了....

雖然是抄過來的, 找照片也是累啊.....
jtlcheng wrote:
謝啦..., 照片已重新說明...

周日下午在google照片, 一看解說提到Paris-tours, 就給它上傳了....

雖然是抄過來的, 找照片也是累啊


屁屁屁大))))))))))

新年快樂啦)))))))

還有還有, 所有的好朋友們 , 小弟想說,..


你們都好嗎 ? 新年快樂 !))))))))


古典賽還要三個半月 !? 等不及了啦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