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business/will-tesla-and-google-kill-the-german-car-a-1293415-amp.html
德國明鏡周刊的一篇文章, 點出德國汽車工業的困境, 文長, 可以轉成中文閱讀:
在加利福尼亞的企業家和中國的暴發戶的威脅下,德國汽車製造商正緊急試圖在機器人和電動汽車的新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寶馬,戴姆勒,奧迪和大眾設定了一個世紀的標準,但現在已經落後了。
電動車, 自動駕駛, Tesla, 共享, 中國新勢力, 裁員, 虧損, ... 風光了100年的德國汽車工業走到了轉折點.
王傳強 2019-11-14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群指出,當Tesla的上海廠(Gigafactory 3)進入量產階段後,這家美電動車大廠的淨利率(profit margins)可望大幅提升,讓車輛銷售的淨利率達到3成。目前市場投資人也正對賭這個願景的實現。
CNBC報導,上海廠為Tesla首座海外組裝廠,執行長Elon Musk曾信心滿滿的表示,這座廠房代表公司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主因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此地對公司產品的需求亦日益增加。
與Tesla的加州廠相比,上海廠預計可將公司勞動成本壓低在10分之1的區間。加州廠目前的員工數量超過1萬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群表示,有如此程度的勞動成本撙節,這意謂著Tesla將可提升車輛銷售的淨利率至30%。這個幅度約當德國車廠保時捷(Porsche)的獲利等級。
這家又稱大摩的投行指出,當投資大眾多半談論中國對Tesla的需求為公司成功關鍵時,大摩卻認為這個論點大致正確,但更重要的是,上海廠以在地化、大規模與低成本結構的方式生產,對Tesla而言更具獲利能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