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前,若文長有不妥處,先向各位前輩抱歉,也請包涵~
小弟的VAG自新車(2005/07)以來一直使用中油98,自從2010年12月加了中油98後,出現油表浮動的狀況,迄今諸多資訊揭露大致是中油及福斯二方各自表態。
標達: 含銀成份的感知器相較於含銅成份者,具備壽命更長、感應更靈敏、並可計算出瞬間油耗、平均油耗、
剩餘行駛里程等傑出優點,因此Volkswagen汽車自2000年開始, 即秉持一貫導入最先進車款為宗旨,並
行銷全球包括台灣地區,榮獲全世界車主喜好及信賴。十年來台灣地區發生油表感知器因加油後發生失靈之
問題極為少數。日前所發生的感知器失靈一事僅於2010年十月間發生在台灣南部地區。
中油: 1. 符合國家規範(CNS12614)(1/24),含硫量標準是50 ppmw以下。
中油公司由國外文獻及專利資料中得知,歐系車廠、車型油量感知器敏感元件引發之功能異常狀況,
應可經由更換油量感知器元件之金屬成分、添加添加劑、或改用含硫份較低之汽油而有效改善。(1/24)
2. 浸泡模擬實驗之油品皆取樣自中油南部加油站,五組實驗皆無變化。
中油公司1月28日另進行兩款歐系車之車輛「油量感知器」實車試驗,在實驗室內及實車道路測試方
面,依行駛距離與「油量感知器」油量表位置比對,結果未發現任何異狀。由相關實驗結果均無異常,
可推論此次客訴事件之可能原因為部分歐系車款為提升其整體操控性能,其「油量感知器」採用之靈敏
材質與油品中所含微量硫份作用形成薄膜,而影響其敏感度。(2/10)
綜括上述,沒有一方願意承認自己的疏失,小弟就個人感想說說自己想法,老實說我還是認為中油98造成問題最直接,我並不是車商也不是油品供應商,但就一位駕駛人加完油立即發生的事件做一推論如下。
就車輛設計部分: 科技日新月異,大家追求的事更高科技的發展,沒有理由使用更舊的設計,若標達使用新設計發新使用國家的油品無法達到標準,是否該主動提醒告知消費者,讓大家不致陷於錯誤,也可以維護商譽。
就油品標準部分: 臺灣不是落後國家,我們的3C產品都領先在世界,人民生活水準也算高,民眾購買歐系或進口車也算平常,如二造新聞稿所言,標達2000年後就使用這樣的感知器,現在是2010年已經10年了,相信其他進口車也有,時間性也不短,中油也自承"文獻有看到",為什麼還要生產不符當代標準的油品?因為技術無法達到?
或是法規空間容許便宜行事?且這些問題不是發生在全國兒是南部區域,民營業者卻不會發生?不知道國營企業的經營法則何在?油品也算科學的產品吧?納稅人挹注金錢的國營事業卻跟不上現代化?
也許二造雙方不絕的油表異常是什麼大事,試想,今天若是因為油表不準在路上沒油拋錨不會發生事故嗎?假設是這些生產者的親人呢?會覺得心安嗎?也許我是狗吠火車~
事件發生後,爬文發現一篇文章不錯,有興趣的前輩們可以搜尋"國營事業活恐龍,千錯萬錯中油都沒錯",如果這樣的標準可以存在,那消費者是不是應該購買最新設計的汽車"外型",然後使用舊的引擎跟舊的電子設備,因為我們的國家沒辦法供應現代化的燃料?真是令人感概啊~
最後,文長不妥處,敬請各位前輩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