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BMW操控

翔仲科技 wrote:
BMW的電控技術,會...(恕刪)

完全不是難事!
試過駕駛在香港家人的G20(完全沒改裝, 輪胎還是原廠配車RFT)以48km/h很輕鬆過路面很窄的髮夾彎.


翔仲科技 wrote:
BMW的電控技術,會...(恕刪)

https://zeperfs.com/en/duel7280-6234.htm

BMW M2 vs Audi TTRS, 馬力差異 10HP, 不過 TTRS 比較貴:


11條賽道成績, TTRS 8條都比較快, 3 條賽道比較慢,但慢的秒數為 0.08, 0.08, 0.84, 像這樣的數據,要我判斷為因為賽道成績不準,參考就好,應該是 BMW M2 操控比較好,賽道成績實際上如果是自己來開, M2 會比 TTRS 快,我個人是難以做這樣的結論,如果我買車的目的是以快,操控為主,我還是會算很多條賽道成績都快的車種
或許操控真的好,但這個8-90過彎跟跑山路好幾天水瓶不倒真的是…
自己做不到過彎速度,不代表別車主無法做到,彎道要得到更高速度,主動式避震或主被動式防傾桿(主動式防傾桿是BMW專利)配備或LSD、和其他配置,還有彎中如何控制油門得到最低的離心力,當然最佳完美路線更重要,有很多是影響過彎速度,後驅模式幾乎是過彎速度最快的代表,四驅(後驅為主)是過彎安全代表!

BMW過彎速度並非最強,但應該是對駕駛技術需求是最低,有太多朋友開過BMW後,才知道彎中原來是可以這樣開....BMW的油門即時細膩的反應,在彎中很容易用油門深淺來控制物理性轉向過度和不足現象,來增加過彎速度。1或2系列的前驅,就更簡單,BMW運用BOSCH的電子差速器的物理原理,來克服過彎的物理極限(前驅的慣有推頭現象),BOSCH電子差速器,在車廠運用,不只是前驅車,高階的超跑也運用上,差別是做動的最低時速點,超跑電子差速器做動得時速比較高,比較低的時速過彎需要更多一點的駕駛技術,否則很容易失控(轉向不足,在油門不足時),在彎道時發現過不去時,人性正常反應是收油門踩煞車(接近行駛動線的直線),但後驅或以後區為主的四驅模式,克服是更深的油門來得到過度度轉向的物理現象反應,來救回失控外拋路線...
翔仲科技 wrote:
自己做不到過彎速度,...(恕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wlQkLxAnM






改過的 Type R vs 2022 BMW M4,最寬的胎寬 285mm, 前驅就放在前輪,後驅就放在後輪, 其他細項沒有認真去比對公平性.

賽道成績還是前驅快...

以物理簡單的推理, 車輛馬力,扭力一樣, 車重一樣時, 輪胎的抓地力極限也需要一樣,才能完全發揮引擎輸出,以及過彎部打滑, 因此輪胎的貼地總面積需要一樣, 配重重的位置需要用更寬的胎,扭力輸出比例高的位置需要更寬的胎, 在這些前提下去比較才公平.


BMW 絕大部分的車配重都接近 50:50, 前後胎寬可以設計一樣,最多後輪寬一點, 而大部分前驅車前後配重 3:2, 前輪使用跟後輪一樣寬的輪胎,從設計來看,性能上就不公平了,不過這樣設計很務實,便於前後調胎,養車費用上比較經濟
K.J-Huang wrote:
或許操控真的好,但這個8-90過彎跟跑山路好幾天水瓶不倒真的是…
那可能是您見識少⋯
不要說幾天⋯現在已經幾個月了~那個水瓶還不倒勒!
本來以為只有我沒辦法80過髮夾彎、幸好不是只有我
我以為操控看的是繞錐與麋鹿測試

20多年前大七就有下列的水準:
前車為 四代 (2001)
後車為 三代 (1994)
(這是當年「魔毯」的水準)

直到去(2023)年
終於有人超車
Porsche (Panamera) Active Ride 主動車高控制系統底盤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