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BMW操控

superwjj wrote:
要體驗車子的操控還是...(恕刪)


CIVIc Type R ,有使用前18吋10.7J、ET55,搭配295/30/R18的輪胎;後18吋9.5J、ET46,搭配265/35/R18的輪胎

配這麼寬的胎,而且車頭重配比後輪更寬的胎,就可以彌補車頭轉向不足的問題

但這樣就無法前後調胎,如果前後都使用295的寬胎,照理乾地下不推頭的過彎極限也跟前面後輪用265一樣

反過來操作,一般FF車種,後輪換比原廠更窄的胎寬,窄到過彎時會比前輪更早打滑,就能享受轉向過度或中性了,也不一定需要選前後配重接近50:50的車種
AlfaBrera32 wrote:
CIVIc Type...(恕刪)


所以我後來不太在意配重,驅動形式,反正賽道成績快,而且是多條賽道成績都比較快,就可以了,再用其他因素來篩選選擇
BMW的電控技術,會讓駕駛覺得自己擁有超凡駕駛技術,真的...自己開BMW超過35年,BMW極限或許沒有些品牌的高,但BMW的車,會讓駕駛時非常有信心,再急再快的彎,都會讓駕駛非常有信心,勇於架快速度,有很多朋友開BMW,直線可能都開得一般速度,但是一碰到彎道,反而開得更快....這也是非常喜歡BMW的原因。

除了十字路口,有哪個高架橋道路90度彎道是直角轉彎,彎角當然是弧形,但進出路線就是接近90度,會懷疑速度,是因為自己駕駛技術未到位,不然這些替車廠刷紐柏林賽道的車手,年新高到無法想像.....

U TURN速度50-70,再BMW中並非難事,長期開BMW駕駛應該都可以做到,懷疑我說得太誇張,歡迎私信,載你跑一次觀音山的幾個U TURN,歡迎眼睛盯著時速表,車很老2000 E46 318,避震器也是副廠非改裝避震器,全車原廠....BMW的油門超級線性,在彎中運用油門控制離心力,老實說真的非常輕鬆,自己也試過其他品牌車種,油門反應不是不足,就是反應過激,尤其是動力愈大的車,而BMW動力大小,油門反應差異都不大,直線當然差異很大。駕駛喜歡的方式都不同,例如朋友開X5 M 50D,直線常上200,彎道也很快,朋友常覺得自己的車很像BMW3系的靈活,只有在停車時,才知道車很大.....

每個人喜歡車種,不盡然相同,也有自己的偏好,但自己認知不同,並不代表事實,從年輕喜歡駕駛開山路,這也是會遺傳,兒子開F30 318D刷一階,跑烏來山路,多數彎路130-160之間,直線開很慢等朋友跟上...大女兒小女兒也常跑陽金...

BMW的電子差速器(eLSD),這是BOSCH的專利技術,算是防失控裝置的延伸,但需要有單獨可控的煞車線性控制,電子差速器是運用電控後物理性原理,用比較簡單的軸心旋轉來看,就容易理解物理原理,這超越後驅物理過彎特性還更強,前輪驅動的BMW重煞,當然無法脫離前驅原有的物理特性,但是輕煞或不煞車的狀態下過彎,駕駛完全不會有感覺前驅車原有的推頭慣性。
翔仲科技

會這樣問,就一定沒開過BMW,這無所謂,只要自己去租一台BMW,開三天就知道答案或為什麼!

2024-07-08 0:05
starfox33

我的F20 120i, 馬力不大, 同上面所說, 直線普通, 但彎中感覺不到前頭引擎重量,過彎是整個車過去,沒有頭重腳輕現象,跟之前開的日系後驅完全不同, 也可能是四缸有關, 就是蠻愛這種過彎感覺

2024-11-28 23:50
翔仲科技 wrote:
BMW的電控技術,會...(恕刪)

操控好應該反映在賽道成績短,所以,基本上競爭車款,我一定會查國外"多條"賽道成績的比較
https://zeperfs.com/en/perfs.htm

尤其影響車輛性能的因素太多了,比較好的設計可以進步多少?最好也有數量化的數據可以知道,好一點點,意義也不高,而且通常也有其他的設計可以彌補,改善

以中低速彎道多的而言,非高速路段,或許 Toyota GR Yaris 可以在不少賽道都比 BMW 還快
AlfaBrera32 wrote:
操控好應該反映在賽道...(恕刪)


在賽道表現好有很多因素,但車廠要去刷紐柏林,幾乎都會高薪聘請賽道高手,因此市售車跑賽道成績參考就好,因為刷賽道成績可能訓練及跑了N次所得成績,BMW車並非賽道中最強,但同樣駕駛技術跑等級差不多成績時,BMW車很容易跑出最佳成績,因為BMW算是最容易輕鬆駕馭的車!

Toyota GR Yaris 跑出比BMW更好成績,可能是賽到某一部分成績,若以完整賽道成績來看,應該沒Toyota GR Yaris的事!TOYOTA FANS可以安慰自己,但事實上是,這二者完全沒有可以相提並論之處,這不是德國車的傲慢,這是德國人與日本人在造車上,完全不同思維,日本人重視包裝後,低價取勝,但德國人是以實力取勝,這二者售價差是1-2倍.....日系車,在全世界市場節節敗退,現在是大陸品牌崛起,未來幾年後,印度品牌也會強勢崛起,但世界車系領導者,最終還是德系車!
翔仲科技 wrote:
在賽道表現好有很多因...(恕刪)

電動車目前看不到德國車處於領導地位了
翔仲科技 wrote:
在賽道表現好有很多因...(恕刪)


台灣有些人,自家造車不怎地,每每上演下仕(日)干上仕(德)的自我滿足感,總以為窮小子也能干翻富家子弟虛無感動自我腦補,扯的是嘴的一副日車是你自家研發、熟知其造車之工藝的樣子…

如果德系車也極端搞輕量化、偷雞就是為馬力負荷輕快好看,眾家德系造不出來喔? 還有日雜小y 出來嘴的餘地?
從一般車到豪車,自過去到現在,是日系向上(德)比得多,還是德系沒事來對標日系的多? 誰勝誰負很明白了

德系、日系各有長處 (但日系多是成本低、好養這類優點居多),看個人需求…
世界車系領導者,最終還是德系車… 技術老本或許還可,但能撐多久,這不好說

電動車目前看不到德國車處於領導地位了? 或許,但日本車根本連尾燈都看不到了
一己偏見之言,君不見德廠努力在"整合" 陸電動來補短板,避免在電動車市場缺席
不計純電動車,傳統大車廠,德國車已努力補考、盡量不脫隊…韓國現代也是,反觀日車??
BMW性能真的頂
BMW 賽道成績不一定是最好的,操控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開起來,會讓人感覺好像操控很好….
Johnsonhung wrote:
BMW 賽道成績不一定是最好的,操控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開起來,會讓人感覺好像操控很好….
又不是在造賽道用車⋯BMW原廠即使是在造M Car也得兼顧車主日常用車時的實用性吧?不然你搞出一台開起來硬橋硬馬的紐伯倫賽道成績第一名的車來⋯一年是能賣出幾台?
原廠要考慮跟兼顧的事情實在太多了!BMW還能讓車主感覺操控很好就很不錯了!否則就像MB那樣⋯坐的人都讚譽有佳但開的人臉上都三條線⋯我花這個價位但開起來還不如一台最低階最爛的BMW!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