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WRX STi wrote:
活塞有沒有小一號,從排氣量、缸徑和衝程就可以看出端倪。有些排氣量友善的車款,反而是日系車比較多。當然,近年來歐系車也都很友善,正好可以符合台灣的排氣量切換點。
活塞的重量的確看改變一些性能上的差別,這點我認為歐系車在這幾年活塞重量應該都比較輕,以利活塞平均速度 (mean piston speed)這在引擎的設計上會有相當的影響力。這些數值,是一般的廣告文宣不會提供的技術資料。
有人把有些歐系渦輪車吃機油轉換成小一號的活塞環,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沒有所謂的小一號會吃機油,大一號就不吃的說法。
還是引擎溫度的問題,熱漲冷縮是基礎物理,所以引擎溫度高,理論上引擎膨脹的幅度也高,活塞跟汽缸的間隙就小,就如同我前面所講,歐系車普遍選擇高油溫的設定,尤其當日系車已經開始全面使用0w-20的機油的時候,歐系車還是使用5w-30,所以引擎的所有設定一定是朝著“正常”的工作溫度去標定的,這也是早期歐系渦輪在亞洲國家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福斯早期的實驗室設定沒有充分考慮亞洲國家擁堵的交通環境,所以不只台灣的EA888吃機油,中國大陸自己生產的EA888也吃機油,後來福斯在後續開發把實驗參數調整過後,以及調整以後開發的內燃機都有明顯改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我的歐系車沒燒機油,有些人卻燒很兇,只要低速環境一多,引擎溫度上不來,間隙就大,大了就容易燒。
早期的EA888除了引擎溫度以外,另外一個設計的特點就是“小”,EA888的缸壁是當時所有4缸車最薄的,目的是降低引擎長度,可以更好的匹配不同車型,缸壁薄就更容易受溫度影響,燒機油的機率就更大,這一點也在後面改善了。缸壁薄這件事很多報導都提過以外,我之所以知道的原因還有10年前幾乎所有中國的自主品牌都是抓著EA888在抄,然後發現當時的中國製造工藝很難維持這麼薄的缸壁,所以都加厚,加厚以後都發現不容易燒機油了!VW也不傻,這麼大批量車主燒機油,他們也無法在原來的引擎做調整,只能開發下一代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本來就是設計條件之一,不是簡單換個什麼大一號的活塞環就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