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阿民868: 我只聽到碰一聲,然後就是輪胎沒氣壓著路面跑傳來的撲囉撲囉的聲音,所以,不知道也沒有感覺是否有壓到東西。 謝謝,我知道你沒唱衰我,感謝! 消費者權益與商品製造人責任,在訴訟上,本來就是一個法院很難去衡量平衡點的訴訟型態,因為有各種舉證與專業鑑定的困難。 在這裡,我只是想聽聽各位一般的意見而已,沒別的意思。 很多人都是自認倒楣,或者因為爭取權益的時間耗時過多而放棄或和解,這很正常。對吧!我該怎麼做,目前我也還不知道囉!
To aero小揚: 我的語氣很不好嗎?還是有哪裡不對?我提出疑問這樣不對嗎?您的語氣對我也沒啥幫助阿?只有您可以這樣講,我不行喔? 也許您本身對車子、輪胎很有專業研究,所以理所當然認為你的合理推斷,是別人也該知道的合理推斷,也認為您所理解的風險,別人也該知道。可我不是阿!我不是有吸收很多車子、輪胎的專業知識的人,我不認為那是我所認知的合理推斷阿?我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認為輪胎在破掉之前就已經膠化,這難道不是沒有可能的嗎?難道這不是一般大眾才具有的合理推斷嗎?您覺得我應該具有向您這樣專業的合理推斷,是不是強人所難了?要一個病人去想像醫生對於疾病認識的專業合理推斷,這是否差太多了?假設有個病人肌肉疼痛,醫生認為只要開立「肌肉鬆弛劑」150mg給予病人每天三次服用,但是病人認為除了「肌肉鬆弛劑」以外,應該還要另外開立具有止痛成分「Acetaminophen 300mg」的用藥給予病人,請問,醫生的推斷說的合理?還是病人的推斷說的合理?150mg就一定足夠嗎?還是acetaminophen 500mg才夠?根本就不需要肌肉鬆弛劑? 我是真的不懂輪胎,我之前還一直以為輪胎看起來比較厚的,反而比較容易破胎,結果,現在大家都說,扁的輪胎比較容易破胎。而且說這是常識,為什麼我是一般消費者,一般消費者的認知跟大家所認為的常識認知都不一樣?提出問題,總不需要被罵吧?謝謝,找律師不一定贏。這我會考慮。
To Jason555: 唉!我知道「這是假的」老大手繪的圖很專業,也很細緻,我也很感謝他阿!請原諒我不才,只是我真的看不懂阿! 我想,您遇到了有良心肯負責的製造商,很好,謝謝!
To pipitra: 我並沒有質疑「這是假的」老大所寫的不對,我是不懂,回文語氣沒有一直說謝謝,只是一直帶著質疑,所以被大家說回文語氣不好,這我會檢討。謝謝!我可沒說「這是假的」老大說的不對,我只是看不懂圖阿!我是消費者,我站在我的立場認為輪胎在破掉之前就已經膠化,這樣的立場有何不對?更何況,我也把車廠所提出的說法拿出來讓大家來看,有人認為,這種狀況就是車廠所說的狀況,我並沒有說這樣是不對的,因為有人有發生過這種情形。我也沒說我的講法是完全對的,必須要有證據阿!我提出的問題都是問號,希望有證據或說法來佐證這兩個推論,來這裡,聽聽大家的說法,我並沒有說誰對誰錯,不是嗎?我有消費者自己的立場,這樣不應該嗎?請告訴我。
To Colin-h: 哪有什麼冒不冒犯的問題,純粹就是討論,討論問題本來就有個人不同主觀的看法,這很正常。我前面所回的一篇,內文中原來就沒有指名道姓說誰語氣不好,說誰回文怎樣,對吧?我也沒說過大家都是專業人才,搞不好,這些回文的各位大哥裡面真的有專業人才也不一定阿? 為什麼要送鑑定?鑑定就是希望不要有個人感覺在內,只求事實而用證據去判斷,所以才送鑑定。在這裡,當然大家不可能做到這樣,但也許可能,一來我提供的資訊不夠完整,只有幾張照片,與我的說法,二來,說不定車廠與製造商也有自己的說法。這樣都不夠完整,只是希望能在這裡聽到大家過往的經驗分享,但盡量不要用感覺,因為感覺會失真,也希望在這裡可以碰到真正的專業分析,可以給我參考,如此而已。
To Mrna: 您說的也沒錯,製造商與車商是不知道我駕駛車輛的狀況,但是負不負責的因素,不單只取決於駕駛用車的狀況吧?相同的,我也不知道輪胎製造商製造輪胎的狀況阿,是吧?
To Jazzcat525: 扁胎為何不適合台灣的路況?如果不適合,製造商為何要販售?消費者為何要使用?不懂!我真的不懂,不要打我!也不要損我,好嗎? 唉!我要是拿的到專業的設計就好了!我就不是專業的人阿! 老大,拜託,您也許平常就涉獵很多汽車、輪胎的專業知識,但我不是阿!我就算瞭解,也只是粗淺而已!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