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76395 wrote:
就我所知渦輪的驅動原...(恕刪)
‘簡單的說它是經由四行程中的排氣行程,將汽缸燃燒的廢氣經汽缸壓縮從汽門(廢氣出口)
進入渦輪回收來增壓利用’
不是很對。用廢氣推動是沒錯,但廢氣並沒有經汽缸壓縮再進入渦輪turbine側,大部分的廢氣在排氣門打開就因本身的壓力排出去了。
‘所以渦輪吃機油也就是汽缸與活塞有間隙’
渦輪吃機油和汽缸與活塞有間隙是兩回事。
還有汽缸與活塞本來就有間隙,活塞環才是靠著汽缸壁。
‘正常汽缸是機油會經區軸轉動將機油帶到汽缸壁潤滑再由活塞環從汽缸壁刮除機油’
也不是很對。很久以前確實利用曲軸轉動把機油舀起來甩到汽缸壁,但早就不用這種方式了。是利用機油泵(當然它是曲軸經齒輪傳動)輸送機油自連桿大端軸承噴濺到汽缸壁。曲軸轉動應該是碰不到機油的。刮除機油是活塞環中的刮油環。
‘所以渦輪吃機油就是汽缸出問題’
那可錯了。
注重高性能的引擎必定比一般引擎吃得兇;歐洲引擎又比日本引擎吃得多些。
但是沒想到視駕駛狀況卻是有可能吃到那麼多!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86&t=513030&p=7
第93, 98, 100篇。由原廠車主手冊看來,應該不是代理商推託之詞。
引擎吃機油不外幾個管道:
1. PCV系統。曲軸箱油氣經此進入進氣道。
2. 汽門導管。雖然有汽門油封,但我認為它不是完全阻隔,會容許少量機油通過潤滑汽門桿、導管和油封本身。
3. 汽缸壁。機油會噴濺到壁上潤滑和氣密。大家都知道活塞往下時會刮下多餘的機油,但可能不知道汽缸壁上會刻意打磨出痕跡,交叉的螺旋如人字型,為的是存些機油在上面,以減少磨擦阻力和降低磨損。痕跡磨光了就接近大修了。還有的活塞環為減少磨擦阻力,斷面形狀也不同於一般,如楔形式或弧形而非直角,以減少和汽缸壁的接觸面積。以上皆造成吃機油。
4. 如果有渦輪增壓器,軸會有少量滲漏,特別在負壓以及空氣濾芯髒的時候。因為它的擋油環是像活塞環一樣有缺口的。
機油吃得兇大部份是從3. 汽缸壁。
引擎機油吃得兇又沒有零件損壞,運轉也正常,也許原廠設計上是以性能為重,不惜機油消耗量增加(以上是我自己的看法,未經原廠及代理商證實),但忽略一般車主接受度。本地直接面對車主的技師和業務,能解釋清楚嗎?只說是正常?也許歐洲車主接受度較高,但這裡不是歐洲。
要求減少機油消耗量可能有困難,但起碼可以解釋清楚吧?不能請原廠說明由代理商轉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