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4195979
德國豪華車廠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今天表示,將採取大幅節約成本行動,裁減至少一萬名全球員工,來為該集團轉而生產電動車籌措資金。
戴姆勒集團人事主管波思(Wilfried Porth)在視訊會議中告訴記者:「全球總數(裁員)將會是5位數。」
戴姆勒集團是德國賓士(Mercedes-Benz)車廠的母公司,在與勞工代表達成協議後,早前曾在聲明中指出,將在全球刪減「數千」職位。
聲明中說,戴姆勒集團想要節省14億歐元(約新台幣469億)人事成本,以加入競爭對手行列,投資比較合乎環保和比較聰明的未來汽車。
https://technews.tw/2019/11/27/audi-will-layoffs-9500-in-6-yrs/
德國車廠奧迪(Audi)26 日宣布,計劃在 2025 年底前裁減 9,500 個職位。這項行動包括在奧迪的大規模企業重組計畫內,目標在 2029 年底前省下數十億歐元成本。
屬於德國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Group)的奧迪,正在進行昂貴且痛苦的企業轉型,由發展內燃機引擎動力車轉向發展電動車。
奧迪表示,將透過優退方案和自然人力更替達成裁員目標,但同時也會在電動車和數位化領域繼續雇用新人。減少人力的行動將讓奧迪「在德國的 2 座工廠產能最佳化」。
目前幾家歐系車也推出電動車, 不過, 好像沒有人願意像 Tesla 一樣自己建充電站, 都還是依賴各國政府取做基礎建設(不想花大錢), 加上還有傳統油車要顧 (怕影響銷路), 短期內很難追上. 這些車廠如果不能團結一起花錢把基礎充電站廣泛建立, 就只能繼續看Tesla 在電動車市場呼風喚雨.
還有, 電池技術, 電池管理, 馬達 (就我所知, Tesla 跟他的的驅動馬達供應商(台灣廠商) 光測試就花了8年)很多看起來好像不難, 真的要做好, 這些傳統車廠還是太小看這些眉角. 當然, 這些車廠本錢還是夠粗, 假以時日, 還是可以跟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