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車友, 其實沒必要開起引擎室散熱, 車上的散熱器很多, 且材料特性是比運作的最高溫 還高的溫度忍受度.開起車蓋會增加大顆粒垃圾/ 雜物進入, 反而增加不必要的危險. 乾草乾葉跑進去還有可能會造成自燃的問題.其實許多國家的夏日溫度高於台灣, 因此車子的散熱系統是針對更嚴刻的環境而設計且要通過冷熱循環測試.為了不造成散熱器的材料冷熱循環疲勞, 最好不要讓車冷卻太快.不是我想跟大家的技師/廠長唱反調, 而是 我工作內容與實驗結果
Indy500 wrote:各位車友, 其實沒必...(恕刪) 加1請問大家想冷卻水杯~會把剛裝過100度的熱水~加入冰塊嗎?水杯的溫度承受力可能大於100度但溫度的變化就牽涉熱應力的問題囉~參考看看囉~
看看德國的緯度~個人不認為這個國家的設計師會注重過多的散熱問題..個人1.8T開了9年了~每天開完車到定點一定掀開引擎蓋(允許狀態下)~讓熱可以盡快由上方散掉..並不擔心引擎本體的金屬會有任何影響~而是盡可能有效降低墊片/管路/塑膠/橡膠/電線機件等等因為熱產生的負擔..蓋住的引擎室就像個悶燒鍋...像是夏天牛仔褲穿一天脫掉時候的感覺真好~機械也有生命的...哈哈
twope18t wrote:看看德國的緯度~個人...(恕刪) 設計車子是跟設計國的緯度無關, 那中東的有錢人買德國車, 北歐車不早就火燒車了?因為每個零件或系統的設計都有一個設計與測試標準, 各國的設計標準其實都大同小異.
科學的證據 會比 感覺、認為、覺得…這種主觀的意見來的有用!沒這樣做過…用車也很隨便!常常大太陽下曝曬一整天;跑一整天下來,直接拔key,也不等它鬆一口氣。如果這樣車子會比較短命…我也認了!至少我還是我。
mastyx wrote:打開引擎蓋是慢慢降溫...(恕刪) 車子開的時候會撞風散熱我同意, 不過當時引擎是有工作/負載. 所產生的熱也比不開啟餘熱多的多.至於管線部分, 其實它們只怕工作溫度過高而造成的結晶現象, 如果有大塊的結晶現象, 那很快就會有裂痕出現.結晶現象要用SEM去看的, 肉眼看不出.不贊成開起引擎蓋散熱主因是怕有雜物進入, 進而產生日後的自燃現象的可能性.
歐系車的引擎工作溫度本來就比日系車高大約十度左右 , 不是只有 vag 雙b 法系車也是如此.............此外南歐很多國家現在夏天都有 40 度的高溫也沒聽過這樣的引擎工作溫度設定會出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