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開的是BENZ S500,BMW750,A8 W12,然後說你買進口車是要買車的本質,沒有人會廢話,因為你已經證明了你的身價,面子裡子都有了,搭你車的親友,不管看門道或看熱鬧的也大都會大加讚賞,絕對不會說我家的CAMRY或是ACCORD都比你有料如果你只買得起POLO,GOLF,Jetta,甚至是A3之類百來萬左右陽春進口車,我想你會比較難證明你的論點,因為你買不起高級進口車,所以為了買所謂車的品質,或是"安全性",或是"扎實度"這些姑且相信你真的懂的"內在美",必須要相對犧牲很多其他的方面,空間,配備等等,很多配備其實是很實用,也頗享受的,我們總不能因為那些配備裝在高級進口車上面,就說是出於人性,恰到好處,裝在國產車上面就說是華而不實,電子花車,或是乾脆說我用不到,好像原場要免費送你你拒絕了一樣,畢竟用不到跟買不起還是不一樣,想想看,在夜店跟正妹解釋你的入門進口車之所以貴是因為車的本質,還要舉例扎實的底盤加上安全性,實在很煞風景,正妹的眼裡車子只有二種,雙B跟非雙B如果一家四口週末假日出遊,坐的舒舒服服,夏天冷氣夠強,置杯架不缺,後座有DVD讓小朋友觀賞,停車有倒車顯影幫忙,行李箱夠放的下一家子二天一夜的所需用品,不是相當理想嗎? 車的底盤扎實度,劈彎的犀利與否,誰會真的在意呢? 你的小孩只會抱怨怎麼後座這麼擠,冷氣怎麼不冷,絕對不會跟你說"爸爸你剛剛過那個彎好像卡通裡面的藤原拓海喔,我在後座真的有飄移的感覺耶",我個人是肯定歐洲車的底盤啦,但是說真的我如果開國產車我也不會真的覺得力不從心,有所怨懟安全性當然很重要,但是真的要去相信那些一天到晚不定時公布的專業試撞報告,不免也太一廂情願了,我是不覺得國產車現在的水準會比國外的入門進口車差很多,我們也都看了有人分享的文章"三百萬救五條命"的那部車,但是似乎沒有人分享"一百萬左右的陽春進口車救四條命"的故事,所以太極端的特例,我們也不需要當做常態,如果你有三百萬,你肯定可以替你一家子選購很不錯的交通工具,相對的如果國產車的安全性真的這麼不堪,路上到處在跑的計程車不就沒人敢坐了我覺得買車還是務實一點,看自己的口袋深度決定吧,一分錢一分貨,一百萬左右的車子不管是陽春進口車或是高級國產車,反正各取所需,真的也沒有什麼好比的,因為說穿了....就是一百萬左右的車子
如果錢不是問題 性能價格比完全不用在乎 誰不想要最貴最好的?很可惜 大部份的人都要思考一下性能價格比 因為口袋深度有限小弟在台灣買的是ACCORD7代 老婆買了一部CIVIC8代如果花兩百萬下去買一部車我可以不用眨眼睛我當然會買BMW5老婆當時也是看GOLF/ASTRA看來看去 最後岳父說那個以後壞東壞西修起來不便宜啦才去買CIVIC8 2.0買下去之後 回想起來還真不後悔 該有的都有了同樣花一樣的錢我的車也只能買台GOLF....可是 開起來卡"大扳"啦高速公路我就不相信90萬的普通GOLF能比ACCORD穩到那裡去可以上220KM/H嗎? 對撞我會比較慘嗎?每每聽到人家說 台灣的車沒送測怎樣怎樣的 鋼板比較爛焊點比較少沒送測或許是真的 鋼板和焊點我就不相信台灣敢偷工減料阿規格就開出來了 你這邊工廠做不一樣? 怎麼可能?現在我人在北美 差點入手了GOLF 我最後入手了一台ASTRA為什麼呢? 因為只有五六十萬購車預算的我想開開看在台灣賣一百萬價位的歐洲進口車是怎樣的因為這邊連CIVIC都比ASTRA貴!(2008年底以小弟購入相似配備價格 GOLF約台幣58萬 CIVIC約55萬 MAZDA3約56萬 ASTRA約50萬)因為排除性能版本 就以各車款的基本款示來看ACCORD/CAMARY/MAZDA6這就是該一起比的車GOLF/CIVIC/MAZDA/ASTRA就是該一起比的車怎麼會....拿POLO比MAZDA5 然後最後再說車的本質怎樣怎樣?台灣是個畸形的購車市場 過高的關稅才會導致有不同等級的車卻進入同一個價位的尷尬情景我們消費者都只能付出過高金額來尋求心中標的但是就我自己的感覺 台灣的國產車或許是比較划算的選擇最後 開版版主提到車的本質 其實這已經算是自我安慰了要比配備最少的車那麼你應該去國外看看 台灣的根本沒有一台車是符合只有本質的車在北美連冷氣都可以選擇不要 標配一堆車都配鐵圈 鐵圈外面那個輪圈蓋如果掉了還不便宜還四個窗戶都手搖窗 那種小時候爸爸開的車後座才有的 我光用想的就累了還進出沒有中控鎖? 太遜了吧 冬天上車都快冷死了手都痛死了 還要在那邊拿鑰匙往門上找洞戳國產車很多東西不完全是沒用的電動折疊後視鏡有多好用? 很好用 不只你下車時收起來比較安心從那種很窄的地方過車或過停車場閘門都可以一按鈕收起來 油門一踩順勢就過了皮椅比較容易髒布椅比較帥?有錢誰不想家裡放皮沙發 誰願意去Ikea買布的
要客觀很簡單公佈撞擊報告不就得了?外國月亮不會比較圓但是外國的車廠有種公佈台灣的月亮圓起來也很美但是台灣車廠沒種公部---------------------------------------------------------------------------------其實國內的現階段就算公布有多少公信力?以德國ADAC為例,人家是自己去經銷商隨機買一部來做撞擊測試,不是車廠拖去撞後自己公布的,人家的公信力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harrison221 wrote:如果你開的是BENZ...(恕刪) 你的觀點正是臺灣人大部份買車的人的觀點...沒有對錯,每個人注重的觀點不一樣所以台灣的車廠,也端出大家要的牛肉....多年前,當時 殺肥肉 將國產2.0 售價提高到一個新的里程碑,以豪華的內裝和電子配備做訴求什麼navi一堆, 但是底盤開起來左晃右搖,....然後國產車就大舉跟進了,DVD 影音變標配,想的到的地方都用電控,但沒人在強調安全,電子花車的名稱是這麼來的~~沒人會去問氣曩,abs,或問其他主動電子安全配備, sales 會告訴你 安全氣曩有時更危險, ABS 煞車距離更遠,至於什麼BAS, ASR,車體結構..有的沒的你看不到的,根本連聽都沒聽過 ...也不需要,因為壞掉修起來更貴罷了~~~消費者還真聽話啊...雙B車上的電子配備更奢華,但為何沒人去說是電子花車?因為引擎變速箱,主被動安全,底盤,車體結構這些汽車移動的基本要素,他們都做的很優秀,再來追求車內更高的享受,才是車子重要的"本質"!若你開的是美規進口雅歌, 那還真的是安全,北美車子要在市面賣,需實車撞擊測試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國產的你只能以國外的數據來自我安慰罷了,你認為頭枕DVD讓你更氣派更有料,但我認為環艙6氣曩更重要!!以前進口的雅歌和進口camry價格也是高國產一截,當時進口一定配雙氣曩,國產抱歉不需要,也沒有!價格不是跟passat差不多? 當時堅持買美規進口日本車的人,不都是呆子? 相同價位代我也會買RV4 為何要買CRV?在某些國家還有用機車當計程車載人的,安全嗎? 為何還有有人坐? 因為沒選擇!不是因為大家都坐,機車載人就變安全....至於冷氣問題,我只能說你離新車子訊息太遠了,以前的volvo車頭靠牆怠速,車內就抓溫度了, 現在的歐洲車,還有哪一部冷氣不冷的? 怠速就抓溫度的?電子式輔助轉向,變頻式壓縮機,多檔位變速箱,DSG變速箱.....歐系車早就用幾年用到車都改款上市了,而且是用在你所謂的入門車款上,日本車幾年後慢慢才會跟進....其他主被動安全配備就不用說了都是你所謂入門車款,國產頂級車款還未必有...不是開平價歐洲車的人都是品牌盲目的追求者,到底什麼才是更有料,更安全, 每個人注重的是不一樣的!
thtc001 wrote:想辦法搞台2000cc以上德國車才是符合社會價值的菁英妹妹才會要做polo部是合男人 且容我錦上添花一番德國車+2000以上柴油引擎直6+後輪驅動+手排要當帥哥可以很徹底也可以很陽春
命是自己的,但如果要說客觀的數據, 既然參考撞擊測試,不彷也看看國內事故的數據目前國人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在2000~3000人但其中包含二輪跟很多狀況,這數字參考一下高速撞擊的部份就以國道的統計來參考好了http://www.hpb.gov.tw/fox/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056每年死亡人數是多少人? 每年不到200人再看看分析http://www.bm.nsysu.edu.tw/tutorial/iylu/m1/38/B/B2-5.pdf可以說 駕駛不當 跟 深夜開車最容易出問題對個人來說 這些機率, 發生在自己週遭親友, 就沒有意義, 因為是100%但是客觀來講, 撇開被撞的機率....安全駕駛加上慎選時段,路段與氣候開車再看考慮高速撞擊的問題啟不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