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各大車廠相繼宣布五年或八年後
不再生產燃油車,只開發電動車。
有點無法理解為何車商要全押寶電動車
沒有電動卡車,沒有電動挖土機
不就代表電動車還不成熟?
究竟是不是各大車商的商業計謀?
強迫全世界的自用車全部改成電動車?
製造出新藍海市場?
車商會不會用環保逼迫政府立法淘汰油車呢?
momodad wrote:
電動車究竟是不是假議題
電動車是真議題 但是不是唯一的選擇
電動車是車廠為了符合日益嚴苛的環保標準的無奈之舉
世界各國為了自救 (減少碳排放 延緩溫室效應和空汙) 所制定的車輛排放標準一年比一年嚴格
以前有柴油車擋一擋 現在發現原來是作假 已經提前淘汰(一般乘客用車)
汽油車有 渦輪 48V HYBRID PHEV ... 各種減碳技術 擋了一二十年 但是發現還是很難撐下去
電動車最簡單 把碳排放問題"丟給"發電廠 就可以完全符合環保標準
而且電動車技術其實比油車簡單 門檻低很多
光是大陸就有幾十家電動車廠商 連以前不敢做汽車的鴻海現在都要跳下來做
電動車市場 對各家車廠來說 是未來的必爭之地
momodad wrote:
最近看到各大車廠相繼(恕刪)
各車廠會走向電動車的原因,就是全球環保法規及碳排放權趨嚴,美國及歐盟等國,要求全球各汽車廠,平均每賣出一部車,就僅能排放多少克的碳排量,超過的部份,就要向碳排放量低於標準的車廠購買「碳權」(否則就禁售或繳交高額罰款)。
誰有多餘的「碳權」可以賣?那自然是生產電動車的車廠囉!如特斯拉。
據說特斯拉車廠2020年汽車生產、銷售本業是虧損的,但藉由出售碳權收入,總結獲利十幾億美元。
而且這種碳排放量,一年比一年嚴格,也就是說,一個汽車廠,若堅持不生産電動車,未來只能關廠停産。
所以現在全球各汽車大廠,就算生產的電動車是虧損的,還是得繼續「投錢研發」往前走,以因適應未來全球「禁售汽油車」的時代。
若不用電當動力來源,那還有什麼選項呢?聽說還有氫燃料,豐田汽車廠,就是在研發用固態氫當燃料,不過聽說,技術難度雖不算太高,但成本過高,不易普及!
但不願意接受的人,常常會說發電來源、電池續航之類有的沒的,甚至會很偏見的認為油車全盤都贏,包含那些花錢就能解決的懸吊、外觀之類的
可是現在燃油車引擎即便是跑車級的,在低轉速階段依舊會浪費能源跟動力,有人會說拉轉彈射起步,但是這真的對車子好嗎?不會更耗油嗎?
因此現在出現了折衷產品-hybrid system,但是這套系統各家設計不同,以下請參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37977
hybrid系統結合了許多優點,先不談節能優勢,因為仍有爭議,但是動力特性能因此改善,低轉可以選擇電機啟動或一起啟動,高轉階段則是引擎獨立運作或是拿馬達電機來當扭矩推力輸出
最有名的新三神車-p1、918、la Ferrari,皆是使用hybrid系統,使動力最大化
有著電動車的優點以及引擎的熱情,不好嗎?為何要排斥純電跟hybrid?
另外發電來源以及污染物質,目前許多文章以及網友說法,其實有個漏洞被忽視了
燃油車部分並沒有採計到採礦至煉油廠鏈解,以及運送這個部分
而電動車被算的清清楚楚,一點不漏
且目前車輛對比,常用電動車性能車去相比動力相對較弱的燃油車,而不是用歐洲那些小電動車去做對比
所以就會發生相差無幾甚至電動車比較糟糕的狀況
缺電亦或者是電廠問題,始終被迫扯上政治問題
前陣子缺水缺電卻有大量需求的,叫做工業用電,像是化工、電子之類的,耗用非常驚人,相對污染....有看過抗議的新聞就知道
尤其是某國罰了台灣廠商不少錢
或許煉油廠除了車用油還有其他副產品需要生產,屬於必要工業用電開銷
但如果逐漸換成電動車或是hybrid
去限縮個人車輛污染以及燃油耗用,勢必可以減少煉油廠耗電
那缺電以及電廠污染的問題就能被解決
我知道有人會覺得引擎是與車子的對話,燃油車才是信仰有的沒的....可是面對上述這些問題,除了抱怨,難道不能犧牲自己去讓大家都得到利益嗎?
更何況現在等效來推估,油電車跟電動車的馬力需求不高,就能達到很好的加速效果,不覺得200萬就能買到以前數百萬都玩不到的效能,是一件很爽很尊榮的事情嗎?
至於續航力...除非跟我一樣一天數百公里而且要非常趕時間的,否則中午跟晚餐吃飯,車子丟在停車場充電,回來就加了不少里程
歐洲車跟特斯拉現在都在推高壓系統,讓充電速度跟電池效率倍增
充電跟加油不一樣,不能拿來對比時間
充電你可以丟著不管,想怎麼用就怎麼用,頂多擱置費很貴而已,對岸連西藏都在設置相關設備,因為低氧環境對燃油車是壓力...
在mobile01車版,以及fb上面任何跟電動車有關的區域
常常看到有人惡意留言,甚至對其他留言的人人身攻擊,憎恨一個東西憎恨成這樣?明明兩種科技是平行發展互不干涉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