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資深卡牌遊戲玩家,Markus所打造的這款《捲軸》在規則與樂趣層面都非常的典型。與《當個創世神》那種能觸及廣大族群的高自由度樂趣不同,《捲軸》顯然是一款針對卡牌、戰略領域玩家打造的作品。Randal個人過去對於卡牌遊戲的接觸並不算深,僅在瞭解皮毛且稍有興趣的程度,不過接觸《捲軸》幾天下來也算玩出了一些心得與樂趣,就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捲軸是一款必須有網路,登入伺服器後才能進行的遊戲,因為與其他玩家的切磋對戰是這款集換式卡牌遊戲的重點樂趣。
《捲軸》的對戰形式就跟大家耳熟能詳的卡牌遊戲,如《魔法風雲會》、《遊戲王》等作品一樣,雙方必須先組好一組完整的牌組,之後每回合輪流抽牌、行動。在進行對戰時,雙方玩家各會有一左一右的兩個陣地(雙方陣地是對稱的,我們永遠會看到自己在左邊)。

陣地中每個六角型的格子可以佈上一張生物卡或建築卡,也就是說在《捲軸》的對戰裡,「陣型」以及「移動」都是相當關鍵的重點。戰場兩側是雙方各自擁有的五座「偶像Idol」,勝利目標就是搶先對手一步摧毀三座偶像。
一場對戰開始時,我們會從自己準備的牌組中抽出五張初期的手牌。但是在這時候,我們一張牌都打不出去!因為必須要先取得出牌用的「資源點」。

用來打出手牌的資源點,對應三個系統牌組共用「Growth」、「Energy」與「Order」。要取得這些資源點數,就必須犧牲掉一張手牌來交換。隨意選取一張牌,上頭會出現幾個小小的ICON,對應資源點符號的ICON按下去,就會犧牲掉這張牌,取得相應的資源。比如我按下代表Energy的橘紅色齒輪ICON,就會得到1的Energy資源。

犧牲手牌能得到哪種資源,是取決於牌組中有哪些系統的捲軸。如果是Energy純色,那犧牲手牌時就只能選擇Energy,反之如果手上有著三系統全部的牌,就可以從三種資源中擇一。加上許多牌卡有著與其他系統交互作用的效果,《捲軸》中的三系統卡牌存在許多色打法的可能性。


犧牲卡牌除了換取資源外,還有一個選項,就是最右邊兩張捲軸重疊的ICON,如果按下這個選項,就能捨棄這張牌,同時從牌堆中抽出兩張牌到手上。在資源量已經足夠的中後期回合,把沒用的手牌捨棄來增加抽到好牌的機率是比較理想的。

犧牲手牌後取得的,是資源量的「上限」。也就是說如果連續七回合都犧牲一張手牌取得Energy,就能夠得到7的Energy上限。每回合輪到自己行動時,資源都會補充到上限值,也就是說當我有7的Energy時,下一個回合我就能召喚消耗7 Energy的生物卡牌「Iron Ogre」…然後再下一個回合行動時又有7的Energy能消耗來做其他行動。

遊戲剛開始時,犧牲掉相對無用的手牌去擴充資源量是最重要的,在有3、4資源開始,就能打出一些牌組中的中間分子。不過在累積資源量的過程中,也會有手上抽到效果非常強大,張數又不多難以捨棄的牌,這時是要先保留回合還是忍痛犧牲強力卡優先取得資源量,就要看玩家自身對戰況的判斷了。

取捨手牌去取得資源與更多有用的手牌,思考行動的回合、戰位的陣型等方面要素去出牌,調整場上卡牌的行動,摧毀或避開敵方防線最終敲爛後面的偶像,就是一場對戰的核心結構了。

前面提過《捲軸》的牌組對應資源有三大系統,「Growth(生物)」、「Energy(能量)」與「Order(教團)」。在第一次進行遊戲時,會先讓我們選擇一各系統的50張牌組作為初始牌組。

我個人相當推薦以Growth系來起手,理由後述。

捲軸的種類共有以下四種:
「生物Creature」,召喚出能使喚作戰的生物,每回合有一步移動機會。生物卡也是唯一攻擊偶像的手段。

「建築Structure」,召喚出單純作為屏障或有附帶能力的建築,不能移動。建築卡中包含有投石車、迫擊砲等能範圍攻擊的卡片,但是都無法攻擊到偶像。

「咒文Spell」,施展各種特殊效果的法術,通常是直接攻擊或妨礙性效果。當然這些攻擊式的咒文並沒有被允許直接攻擊偶像,不然Spell強勢的Energy就強翻天了… XD

「強化Enchantment」,施展各種能夠附加在場上卡片上的效果。強化卡能夠用來增強場上的生物或建築,提高生存力或攻擊力,來與對手更有利的攻防。

很有趣的一點是《捲軸》的對戰牌組只有「下限張數」,如果牌組中沒有超過50張捲軸就不能開始對戰,但是上限目前我還沒試出來,至少塞到85張為止都沒有問題。一個牌組中同樣的捲軸數量上限是三張,再怎麼強力好用的卡,也不能無上限的放進牌組中。

雖然沒有上限,但是也不用擔心,因為牌組中有越多卡不等於越好用,太多的卡片反而會讓抽牌時的可能性更為分散。四種卡片在牌組中各要配置多少比例,才能打出理想的戰局,就是這遊戲最有趣而且需要長遠琢磨的重點。


Growth系統的牌需要消耗「Growth」去打出,屬於Growth系統的卡牌都是一些生物、大自然相關連的卡,像是「Beast Rat」、「Ragged Wolf」這些野獸,「Frostbeard」、「Kinfold Brave」這些生活在自然中的人類等。Growth的主要特色是能夠快速在場上佈下大量的單位,與許多恢復性、輔助性的卡片。

Energy系統是一個非常機械風的系統,卡牌需要消耗「Energy」來打出。Energy系統有著非常多直接攻擊單位的法術卡,摧毀建築系的卡片時表現也非常驚人。在可以召喚的生物上,主要都是機械兵「Automaton」與一些遠距離攻擊的生物卡。

Order系統的牌組打出時消耗的當然就是「Order」,相對於另外兩個系統,Order是非常平衡而穩定的一個系統。Order在攻防方面的表現都相當不錯,雖然佈兵的速度與量沒有Growth那麼強勢依舊是不差,比起Energy的穩定性也高上不少,並且有著許多戰術性的效果卡,比如交換場上卡片位置、強制把對手的卡牌丟回手上等。

對於三個系統的描述都只是兩天遊戲的初期印象,我個人選擇了以Energy起手,不過憑良心講並不太建議接下來要接觸的朋友選擇Energy。Energy這個系統的強項在各種遠程殺傷單位,與多樣的直接攻擊法術,也就是說場面上的佈陣相對會比較薄弱,而且非常講求抽到卡片的時機。

法術應用得當確實可以讓對手恨到牙癢癢,但是在這種每回合都很關鍵的戰鬥中,比起初期多數卡片是生物卡的Growth,在對戰時就很吃抽牌運。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的喜好,個人是非常推薦以Growth作為初期牌組來開始遊戲。

不過這也只是初期而已,在遊戲中的「Store」內,我們可以花費對戰贏得的金幣去購買更多其他卡片。購買卡片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為划算的是以1000金幣抽一次「Scroll pack」,會直接抽出10張捲軸,其中固定會有2張Uncommon與1張Rare等級的牌。

Store內的Just For You類別可以不用抽直接買到部份的指定卡片,這些卡片都只能購買一次,如果剛好有牌組中希望補充的卡,可以從這裡購買來補足。

選完新手牌組之後,另外兩個沒被選上的牌組也還是有機會買到的,在Store中能以6500金幣購買。不過6500金幣並不算是非常好賺到的數目啊,個人是建議玩上手一段時間,有興致轉型時再來考慮這兩個Pack,前期還是乖乖抽1000金幣的Scroll Pack就好了。

最下面能購買的則是Avatar,也就是在對戰時代表你的人物的外觀選項。從Profile中我們可以進行這個Avatar的設定,平常的話對於外貌協會如Randal來說一定是會很注重這方面…不過這遊戲的Avatar實在都不算非常好看,還是算了。


《捲軸》目前僅在官網以買斷制銷售,在遊戲中的Store如果玩家希望,還能額外以現金購買「Shard」來快速購入卡片、Avatar,不過所有東西都是能用金幣取得的。與簡單的AI對手對戰獲勝,一場平均約能收入50到100金幣,與玩家對戰禍勝則是200到300,也就是說如果勝率夠高,三四場遊戲就能抽一次1000的Scroll Pack。

現階段我玩到的內容還算非常粗淺,不過已經能感受到不少思考與執行戰略上的樂趣,當然作為一款抽牌進行的對戰…不得不說有時候牌運影響還是很大

這款遊戲相當推薦給喜歡戰略、集換式卡牌對戰的朋友嘗試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