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積極將 PlayStation 遊戲移植到 PC 平台的 SIE 索尼互動娛樂,好像新作推出沒幾年就能在 PC 上玩到,本月中 5/16 於 Steam 上推出的《對馬戰鬼 導演剪輯版》PC 版反倒隔了 4 年,相對是久了一點

《對馬戰鬼》上市前體驗 置身時代劇中見證「武士魂」
《對馬戰鬼Director's Cut》體驗|效能、劇情全面完善的真作品!
《對馬戰鬼》奇譚模式解析 舊酒繃出嶄新樂趣!
根據 SIE 的功能預告揭示,《對馬戰鬼 導演剪輯版》PC 版這款動作遊戲支援了 21:9、32:9 比例的超寬螢幕,以及 48:9 三螢幕顯示,同時具備 NVIDIA DLSS (深度學習超高採樣)、AMD FSR 及 Intel XeSS 畫質提升和影格生成功能,當然,玩家亦可使用無線控制器或 SIE 自己的 DualSense 控制器來進行操作,後者還能享受到觸覺回饋與自適應扳機的沉浸式體驗。
最低配備 | 建議配備 | |
作業系統 | Windows 10 64-bit | Windows 10 64-bit |
處理器 | Intel Core i3-7100 或 AMD Ryzen 3 1200 |
Intel Core i5-8600 或 AMD Ryzen 5 3600 |
記憶體 | 8GB | 16GB |
顯示卡 | NVIDIA GeForce GTX 960 或 AMD Radeon RX 5500XT |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或 AMD Radeon RX 5600 XT |
儲存空間 | 75GB 可用空間 | 75GB 可用空間 |
- 主畫面
- 進入奇譚模式
- 連接 PlayStation
- 隱私設定
- 登入 PlayStation
- 遊戲設定
- 滑鼠和鍵盤
- 預設
- 慣用左手
- 近戰切換
- 近戰切換(慣用左手)
- 鍵鼠按鍵對應(一)
- 鍵鼠按鍵對應(二)

- 顯示設定
- DLSS 影格生成
- 圖形設定
- 《對馬戰鬼 導演剪輯版》PC版 - DLSS 影格生成
- 《對馬戰鬼 導演剪輯版》PC版-DLSS 關

- 場景一(非常高)
- 場景一(高)
- 場景一(中)
- 場景一(低)
- 場景一(非常低)
- 場景二(非常高)
- 場景二(高)
- 場景二(中)
- 場景二(低)
- 場景二(非常低)

上圖「非常高」圖形設定下,遊戲主人公境井仁躲在暗處時不免還是會看不太清楚,或許開啟 HDR 高動態範圍來遊玩能夠稍稍改善吧?
- 場景三(非常高)
- 場景三(高)
- 場景三(中)
- 場景三(低)
- 場景三(非常低)

- 黑澤模式
- 黑白選單
- 拍照模式(天氣)
- 拍照模式(文字)
- 拍照模式(風向)

相信會入手《對馬戰鬼 導演剪輯版》PC 版的玩家,有不少是玩過 PS4 / PS5 原作、而要進行二週目重複遊玩的,但本作的過場動畫還是不給跳過,對於前面提到的這類玩家來說,多少還是稍有不方便


《對馬戰鬼》這個問世 4 年的 PlayStation 作品,即便是交由移植經驗豐富(本作為第 5 款)的 Nixxes 來操刀,但還是有幾個地方需要留意...首先就是 PCI 頻寬,基本上頻寬越高則幀率表現越穩定,如果你的顯示卡只有 8 通道、或使用只支援 PCIe 3.0 的舊板可能就會遇上一些問題,另外顯示卡的 VRAM 最好也要有個 8GB (或以上)會比較好,而沒有遊戲掌機支援(或拿到 Steam 的 Deck 相容性認證)也是《對馬戰鬼 導演剪輯版》PC 版稍嫌可惜的地方,畢竟現在這樣的遊玩情境也成為一種新趨勢了...
若直接拿 PC 跟 PS5 比較,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可調圖形品質和幀率了,PS5 的過場動畫鎖在 30fps,遊戲場面最高則是 60fps,換作是 PC 平台就沒有這個限制。至於 JB 這次使用的 RTX 4060 電競筆電,2560 x 1440 原生解析度下沒開 DLSS 只有 40fps 上下,若啟用 DLSS 與畫格生成就能達到破百的平均幀率了,對於這幾年推出的中階電競筆電來說,玩起來都十分流暢。

《對馬戰鬼 導演剪輯版》PC 版以我這次的體驗來說,畫面細節算小贏 PS5,平均幀率則能突破主機平台的 60fps 限制,流暢度就看玩家遊玩設備的實力與天花板了,但要在圖形品質全開下兼具流暢度,就需要影格率解鎖如 NVIDIA DLSS、AMD FSR 或 Intel XeSS 功能的幫助,這部分 Nixxes 也都有考量到,但如果能加入即時光線追蹤功能(且擁有《電馭叛客2077》在 PC 上水準的話),JB 覺得或許就是款接近完美的移植作品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