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 Future Tone》Trailer:
2007年首度登場至今,初音未來或許還不至於家喻戶曉,但肯定已經是擁有極高知名度的電子歌姬,以初音未來為首的VOCALOID家族,催生了大量的電子音樂作品,讓許多有才華的音樂製作者得到舞台揮灑自己的心血創意。許多朋友或許聽過也知道電子歌姬初音未來這個形象角色,但不那麼瞭解「VOCALOID」究竟是什麼。

VOCALOID是日本YAMAHA所開發的語音合成與音樂製作軟體,初版於2004年問世並持續改良強化,輔以虛擬角色作為歌手形象的推廣策略,在2007年的新版「VOCALOID 2」推出「初音未來」後達到頂點,多名VOCALOID家族虛擬歌手的形象深植人心,尤其受到ACG族群的喜愛。

想針對「初音才不是軟體」決鬥的朋友我們晚點再慢慢解決(?),說到VOCALOID家族,聽過但不算熟悉的朋友印象更深的或許是初音未來、巡音流歌、鏡音連與鏡音鈴,還有比初音更早的大哥大姊KAITO及MEIKO這些家族中名氣較高的歌手形象,但VOCALOID作為製作電子音樂的軟體,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宣傳手法而抓住廣大愛好者,因為VOCALOID而得以將腦中創作付諸實現的許多音樂人,留下許多品質優異、演出動人的曲目,歌曲風格風格更是包羅萬象。

「幹嘛真人的歌不聽跑去聽電腦人聲唱歌?」這種聲音不免會出現的,確實以電腦模擬人聲和完全真實的人聲之間還是有著差異存在,但VOCALOID真正的價值在於讓那些有才華、有創意的卻缺少資源的音樂人能更容易跨過門檻將創作呈現給大眾,一些天馬行空的創意也更容易得以實現。同時或許也因為少了「歌手的個性」,讓歌曲創作者在這些以VOCALOID製作的音樂中扮演著比一般音樂創作者與聽眾距離更近的角色。

許多VOCALOID的作品在打出名氣後,也被樂團或歌手再次翻唱,像是由「黑兔P」所製作初音未來演唱,千萬次點閱的神話級曲目《千本櫻》就至少被「和樂器樂團」與「小林幸子」重新演唱詮釋。這些演唱版本和原版相比呈現了截然不同的風味,但相比之下並沒有讓初音的原版相形見拙,這些透過VOCALOID誕生的作品,在同樣擁有無窮音樂性同時,因為歌手形象角色的風格方向也衍生出許多獨特的MV、圖像甚至故事。
以《千本櫻》為例,從一首歌及MV,衍生出小說、舞台劇等跨界作品,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同樣為初音未來演唱的「BLACK★ROCK SHOOTER」,以原創角色插圖與這首VOCALOID單曲為起點,之後衍生出一整個龐大世界觀,還推出了同名動畫作品與遊戲。也就是說,或許因為新穎,或許因為參與族群奔放的想像力,VOCALOID甚至能比傳統音樂領域有更多更自由的拓展與連結,幾乎可以視為一個獨特而仍持續擴大的文化圈。

作為一款音樂遊戲,是否吸引人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呢?玩法?創意?噱頭?這些固然都很有影響,但既然叫做「音樂」遊戲,那一款音樂遊戲是否夠味,最大的關鍵點必然就是「音樂」。在這方面,VOCALOID毫無疑問有著強大的資源後盾,而且這些音樂曲目與音樂遊戲的向性普遍是高的。在許多其他音樂遊戲作品中都有收錄VOCALOID家族的曲目,像是《太鼓之達人》系列在最新的幾代作品中就相當大量的引進VOCALOID曲,還特別開闢了一個曲目分類。
如此得天獨厚,VOCALOID想推出自己的主題音樂遊戲必然如魚得水,《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就是這個想法下的產物。雖然以代表人物初音作為遊戲名稱,事實上作品內收錄的是包含初音未來、巡音流歌、鏡音連與鏡音鈴雙子、KAITO與MEIKO等虛擬歌手的大量作品。在剛推出的家用版《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 Future Tone》中有224首的VOCALOID曲目。(每個難度的曲數不同)

有在玩音樂遊戲,尤其是街機音樂遊戲的玩家都能痛切感受到家用版的推出是多大的福音,在大型機台一次30、50元投下去,就是打個2到4首歌,萬一打太爛被「關門」還可能沒打滿。即使每次都順利過關,長久下來這學費繳下去也非常可觀。而且這還沒考慮到大型機台還得跟其他玩家輪著打,不是爽打多久就打多久的,在台灣大型機台越來越難找的現在有進新機的場所都是滿滿的同好。

當然大型機台有大型機台無可取代的魅力,有些遊戲不在那個框體上打感覺總是差了那麼點,而且玩音樂遊戲的玩家都有著程度有差的表演欲,打得很好時有人在旁邊圍觀爽度會往上拉很多。不過能推出家用版還是毫無疑問的大福音,一片PS4遊戲的價格?打個100多回就完全回本了,多打都是賺
的


曲目的豐富度與品質都完全不需要擔心之後,剩下的就是作為音樂遊戲的玩法表現如何。其實Randal在《Future Tone》才第一次真正認真的玩過這個系列。在這之前我是持續玩了十幾年音樂遊戲的玩家,《DrumMania》、《DJMax》、《BeatMania》、《Jubeat》,曾投入過的作品還算不少,而持續專攻的大概算《太鼓之達人》。實話實說,一直沒對《Project DIVA》系列提起興趣的原因,是因為主觀感覺這是款賣角色的Fans向作品,不會有多少音樂遊戲的滿足感。

事實證明這個想法完全是錯的,作為一款音樂遊戲《Project DIVA》非常強大。系列過去的作品畢竟沒實際投注過不敢說,但至少《Future Tone》是一款非常紮實而有趣的音樂遊戲,抓到所有一款音樂遊戲該有的重點,玩起來有挑戰性也有滿足感。雖然多少還是有些缺點,但可以說是瑕不掩瑜。

玩法方面,《Future Tone》延續了系列的譜面運行方式,「◯✕☐△」(或上下左右箭號,可調整顯示)與左右滑動六種操作會從「四面八方」飛向合拍點。其實以結構來說,《Future Tone》的玩法就是DJ系作品的落下型譜面一樣的概念,不同點在並沒有一個切齊線,也不僅限「落下」,譜號有各種登場方式,與樂曲及MV的表現常常是結合的,增加觀賞性以外玩起來和一般落下型的判讀方式也有差異。

每首歌獨特的MV是《Projec DIVA》系列的一大特點,VOCALOID的原曲常常會搭配充滿故事性的獨特MV,大多是以靜態圖素去製作,這些MV賦予虛擬歌手各種嶄新形象與角色,是讓曲目更有生命力的關鍵。
在《Projec DIVA》以歌手們的3D模組重新詮釋製作了3D動畫的MV,《Future Tone》中收錄的更是全面提高畫質後的版本。在忠實呈現原版MV的故事性與氣氛同時,結合編排優秀的舞蹈與運鏡演出。遊戲內也提供了「PV鑑賞模式」,讓我們不必追著音符跑,可以靜下心好好欣賞一首首曲目的MV。這個在大型機台也有的模式可是得每次投錢才能看的…



搭配著一首首MV,初音在內的每個角色有大量可以替換的服裝外觀與飾品。在剛開始進行遊戲時,MV中舞動的角色穿著他們招牌的預設服裝,如果是風味比較重的曲目其實很衝突,如果去買下「推薦」的服裝就能讓角色穿著符合氛圍的裝扮,呈現更有風味的MV。在家用版中這些服飾購買起來毫無壓力,輕輕鬆鬆就能買下你想要的所有服裝與配件。(街機版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這些服裝的選擇是完全自由的,我們也可以別管什麼氛圍,喜歡哪件都讓她一直穿著,也能替換髮型搭配,甚至不是某個歌手的歌都讓她出來跳舞也行。像我個人最常放出來半舞的是巡音流歌


當然…想要惡搞更是完全沒問題,讓初音穿個小丑裝在超溫馨浪漫的歌裡面擺文青姿勢啦…讓KAITO穿著泳褲和MEIKO嚴肅對唱《番風》啦…玩法很多的。


作為音樂遊戲《Future Tone》的判定是相當嚴苛的,一個音符根據命中時機有全中的「Cool」、尚可的「Fine」勉強按到的「Safe」和更不準的「Sad」及完全落空的「Worst」,如果只按到Safe以下連段就會斷掉了。有趣的是按到卻按錯會特別顯示「Wrong」,在按2鍵、3鍵齊按時特別容易看到


在PS4上《Future Tone》的販售方式相當特別,同一款遊戲分成三個項目「Future Sound」、「Colorful Tone」以及「Prelude」,當中免費下載的「Prelude」是遊戲本體,包含完整遊戲系統內容以及2首體驗曲。而「Future Sound」與「Colorful Tone」則可以視為兩個曲目包,各自有收錄曲目。當中「Colorful Tone」多為過去家用系列收過的曲目,「Future Sound」則主要為大型機台《Future Tone》中新登場的曲目,可以視需求購買下載。因為《Future Tone》是我第一款接觸的《Projec DIVA》,所以所有歌曲對我來說都是新曲,兩包都入手後總計有多達224首的歌曲。

遊戲模式上《Future Tone》有Easy、Normal、Hard、Extreme和特殊譜面的Extra,因為輸入符號只有六個,Easy模式相當適合讓新手玩家一邊享受音樂一邊跟上節奏。而Hard開始就有相當足夠的挑戰性,Randal上週才首次接觸這遊戲,靠著其他音樂遊戲的經驗Hard程度的歌打個90%通關還算寫意,但想推上100%看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過程,Extreme方面雖然還跟的上譜面速度,但最大的難關是齊按的判讀完全還沒習慣,常常在許多齊按輸入的曲目上被關門。

這幾年還持續有在玩的音樂遊戲主要大概剩下《太鼓之達人》與雷亞遊戲的《Deemo》與新作《VOEZ》,因為都是很習慣的譜面,雖然因為沒有頻繁練習所以說不上有100%分數的頂級實力,但是只是90%過關全接什麼的算是毫無壓力,接觸《Future Tone》讓我找到一個相當有挑戰性、曲目也豐富動聽的新練習對象,久違的燃起一點音Game魂。


不過《Future Tone》也不完全是優點,有幾個部分玩了一週後稍微讓我覺得有些困擾,也分享讓大家知道。首先是作為優點的精美MV,搭配萬向譜面這件事,讓判讀譜面時常常會受到干擾,一部份是有些MV本身用色很鮮豔會把譜面給掩蓋掉,尤其在追求細微進步時有時會很惱人。

其次是這遊戲的一首首歌曲…實在都有點太長了,《Future Tone》內收錄的VOCALOID曲目幾乎都是完整全曲,這件事在大型機台時毫無疑問是優點,投一次錢能玩更多根本賺到,但來到家用版因為能大量頻繁的一首首連續遊戲,這麼長的演奏到後段集中力很容易斷掉。像《太鼓之達人》就有好好考慮這個問題,曲長控制非常好,將VOCALOID曲目收錄進遊戲時也有調整演奏長度。當然一部份因為街機的《太鼓》在不熟練時會很耗體力,讓他們不得不多顧慮。
最後一個算是缺點的部分不算針對《Future Tone》,或許是音樂遊戲這樣追求高精度操作的作品都有的原罪,就是會讓你發現自己家的電視傳輸有延遲…我的PS4在台灣首發時購買,持續用家裡的Bravia電視玩了兩年多,一直沒有感覺到延遲問題,直到我玩了《Future Tone》。事實上Bravia的延遲並不明顯,甚至僅僅是接近0.1秒或更少的程度而已,但當我在公司用HDMI直連電腦螢幕體驗過更即時的反應後,回家打起來就怎麼打怎麼不對。0.0幾秒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差別?但每個拍子都給你差這麼一點,就足夠讓節奏亂掉,最後打出來的成績可能是80%和90%的差別。

為了驗證不是我體感錯覺,在家裡我也把HDMI接往電腦螢幕去交叉測試,結果在電腦螢幕上明顯的反應更即時,同一首曲子分數回到90%甚至更好(畢竟一直打總要進步的嘛)。我家中的Bravia電視已經開啟遊戲模式了,事實上玩其他遊戲也沒什麼感覺,在打音樂遊戲時這一點點的差異有多要命,只要是有投入練過音Game的玩家一定都懂。
這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就是《Future Tone》(以及其他音樂遊戲)沒辦法用擷取卡玩,Randal這幾年來分享遊戲給大家使用的是圓剛C985這張擷取卡,各方面表現都相當穩定,但玩音樂遊戲時會很明顯的有相當程度的體感延遲。這部分或許可以透過設定改善,研究之後再和大家分享。

最後一個大缺點,就是SEGA將整款遊戲的「音樂」都禁止使用PS4的官方分享機能,雖然PS4內建實況與Share功能可以播出這款遊戲,但其他人會看到聲音方面只有「純音效」的演奏,人物跟著鈴鼓聲在畫面中跳舞,半點音樂都沒有。之所以會這麼做的理由無非是音樂版權問題,但這也表示這遊戲用內建實況根本沒有意義,有點可惜。
最後一點雖然不至於算缺點,但很希望能做到的東西,是關於歌詞的翻譯。《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 Future Tone》是一款有完整繁體中文翻譯的作品…除了歌詞之外。遊戲的介面、說明文字都有完整的繁體中文,但獨獨MV中顯示出來的歌詞沒有翻譯。VOCALOID的歌曲除了音樂性的表現外,歌詞呈現與曲風搭配的意象也是一大魅力所在,如果要讓更多人瞭解VOCALOID這些歌為何會廣受歡迎,能有中文歌詞幫助一定不小。

介紹的最後多說點感想,Randal這次會玩《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 Future Tone》完全是幾個損友推坑的結果,這之前我雖然會聽些V家的歌,但從來沒有正面對初音未來或任何V家角色、歌曲更別說遊戲正面表示興趣。那天我說出要買《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 Future Tone》來玩時,太座一度用驚愕的眼神看著我。


而事實證明這個坑推對人了,《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 Future Tone》作為一款音樂遊戲的表現大大超乎我預期,雖然它的視覺印象讓人首先聯想到的是那些賣角色的Fans Game,但音樂遊戲方面的樂趣十足紮實,也讓我對帶來這個結果那些豐富、多樣、深刻的VOCALOID家族歌曲產生更多興趣。對本身就喜歡V家、初音的朋友不用多說,單純喜歡音樂遊戲的朋友,個人力推這款《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 Future T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