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炒個冷飯→PS3將成為Sony PlayStation末代主機? Sony步上SEGA後塵 轉型為軟體開發?

轉自2006/12/11 電子時報

我是覺得會循NTD模式,養息一段時間在重新出發,

就像N64一樣,變成過度產品,打不贏PS,
在PS2 跟XBOX推出時也沒辦法加入市場戰爭,
只能靠GameBoy跟NGC 勉強維持,
終於到現在才推出Wii。

所以PS3 看樣子不論是遊戲商跟玩家都在觀望,
造成惡性循環,主機有問題沒人買→沒人買,遊戲商不敢開發遊戲→沒遊戲,玩家不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當初的N64一模一樣,而當初N64對任天堂造成的虧損雖然不小,
但仍比不上PS3 一年就把PS2一億台的獲利敗掉2/3,
而PS2首發那年一共也才虧500億,花了5年賺回3000億,
以PS3目前的售價,第一年就虧2000億,第二年若仍維持這樣幾乎是賣一台賠一台的售價,
就算PS3一樣賣了一億台,恐怕只會讓Sony得赤字更加嚴重。

藍光DVD元件跟散熱是PS3最大的問題,首發出貨量不足,
反而讓那些原本一開始打算買PS3卻沒買到的人,有時間看到了PS3一堆問題,
造成就算現在有貨,那些原本要買的人也要盤算再三,這也是日本20G版會有庫存的原因。

另外不要忽略了硬體連動軟體的效應,
有好的硬體也要有能發揮效益的軟體,
說來諷刺,一般家用電腦都是為了軟體需求去擴充體,
但是遊戲主機的硬體跑太快,反而軟體追不上,
要將PS3的硬體優勢發揮出來,需要強大的遊戲軟體,而強大就意味著花大錢。
當初N64 平均一套遊戲花上400萬美元就驚為天人(主打的瑪莉歐64 開發花了4000萬美元),
現在PS3平均一套遊戲要花800萬美元,是平均喔!主打的遊戲不知道花了多少開發費,
一款遊戲要賣50萬套才能回本,主機也才賣不到40萬台,加上主機遊戲比才比1 多一點點,平均一款賣不到10萬套,
在尚未回本的狀況下,PS3 又有許多負面消息,遊戲商不是笨蛋。
反觀Wii,一下子就突破40萬台,主機遊戲1比3,一共賣了一百多萬套遊戲,
或許遊戲商早就回本了。

PS3 是高級進口車的規格,卻以國產車的價格在賣,遊戲商還在賠錢,
Wii 或許尚未讓遊戲商獲利,但是跟PS3 比起來,Wii 的表現會讓遊戲商安心許多。
遊戲商一直是西瓜靠大邊的心態,誰的市場大、獲利好,就出那一款主機的遊戲,
所以PS3 的前途真的不樂觀。

但是Sony可不能拿去跟SEGA比,
SEGA在主機市場挫敗被NTD買下,還有些許利用價值,
但是誰買的下Sony?
加上Sony還有那麼多產品可以賣(雖然主要獲利來自遊戲),
就算把遊戲部門獨立賣出,久多良木建應該不會同意自己的心血當賠錢貨一樣脫出,
再加上往年一直靠遊戲來彌補獲利的Sony,
把遊戲賣掉等於是砍斷雙腳,根本就沒戲唱了。

所以應該會依照NTD模式,想辦法重頭來過,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PS3 團隊會看不到N64的前車之鑑?
或許良木建跟當初的山內博一樣得了大頭症吧!把市場想的太美好了。

雖然NTD有GameBoy當依靠,Sony有PS2 跟PSP,
但是請不要忘了,目前主機(除了Wii)的原型是NTD 開發出來的FC(紅白機),
NTD 就是靠這個打開遊戲市場,所以他有能力開發出像Wii 這樣的東西,
後續的GameBoy、NGC、N64、SS、PS、PS2、XBOX360等等,
都不過是在這個基本架構上玩,加快CPU、繪圖晶片,加幾個按鍵、震動等等,
Sony 有能力開發出像Wii 這樣跳脫原本架構的遊戲主機嗎?還是繼續跟隨Wii 的腳步?

然而第一個重點應該是在Sony怎麼看PS3 ,
若確定依循N64模式,後面有一個更大的難題,
當初NTD靠的是跟家用主機完全沒關係的攜帶型主機GameBoy,
當時市場僅有這個較有規模的攜帶型主機是唯一選擇,
所以NTD可以持續苦撐。
而Sony最大的依靠 - PS2,已經賣了5年,
大家都推出新主機,捨棄PS3,還有Wii 跟X360可選擇,
PS2 並不像GameBoy 有獨占性,
加上NDS的銷售並不輸給PSP,
依照時間推算,下一個世代家用主機推出還要5年後,
Sony 能撐過這漫漫的5個寒冬嗎?

當初的N64危機,讓NTD付出慘痛的代價,一度讓人以為任天堂就此消失,
想不到事隔不到10年,Sony 竟步上同樣的窘境,
後續Sony 究竟要如何力挽狂瀾或是收拾殘局,是令人十分期待的好戲。
2007-01-03 15:05 發佈
ps3最大敗筆
小弟認為是....太趕著端出來跟wii還有x360拼.......
應該先跟遊戲廠商協調好
三四款大作的續作一起跟主機推出@@
而不是丟個動作神威......買氣一點都不威.....
鋼彈......對小弟很有吸引力但是不一定大家都有興趣......
現在能作的的只有希望FFXIII趕快端出
或是特攻神諜四等強作吧........
能不能拉抬買氣!~未知=.=~......
另外
主機售價還有產品問題官方好像也沒釋出善意@@~......
$ony 會在PS3失敗

請想像一下他和周邊產品的配合

假若$ony在PS3因成本虧前好了

若用戶的其他家電和PS3有了互動
那消費者不就容易為了PS3而買其他週邊家電嗎

$ony就專門賺家電就賺不少了

我是建議可以逛逛商場看有沒有商家用$ony的電漿電視和PS3展示
就可以知道那種娛樂效果有多"爽"


ps:還有他的DC和DV的互動,PS3的照片瀏覽模式超漂亮......
科技始終沒人性~~~錢飛嚕
看過 跑 1080P的PS3,
就知道 PS3還是有可取之處
問題是 要大家都有1080P的電視,
不是 短期可以達到的...

硬體優勢 不能顯現...軟體大作又沒出 ,
所以 SONY撐越久,PS3應該越有優勢....

但是 SONY 應該是不會轉成 軟體開發吧??
SEGA 本身有出主機也有遊戲開發,
但是SONY的 遊戲部門, 應該是沒有自己研發遊戲吧?
本身除了 PS的開發工具 應該沒有其他足夠的資源 做遊戲吧
其實大戰還沒有真正的開打, wii固然很有創意但是玩久了也會感到無趣! 若是比畫面的真實度和主機性能ps3才是王者. 況且wii賣的很便宜定價7000元左右,真正盤商拿到的價格更便宜,其實公司貨和水貨都有一定的價差,也許6000元左右,普及是比較容易一些.ps3則是定價高的........ 其實兩款主機定位在不同的市場, 或許還要在觀察吧! 每個人的喜好不太一樣!
久多良木被明升暗降的原因,檯面下的推測是因為他愛打嘴炮,打到失去信用就算了,
他居然把嘴炮對著Sony娛樂事業部門的政策失誤開,指Sony因為怕版權問題在市場上失了先機,
(雖然這是事實)高層恐怕嘴都氣歪了,他的位子要是還能坐的穩就怪了

至於樓主所言,其實有些誤解了。
N64期間,任天堂仍然是持續獲利的,即使除去GBP跟GBC的獲利,光是卡匣的製作跟主機銷售就很賺了,
任天堂真正失敗的應該只有Virtual Boy,N64只不過是讓它失去了市場龍頭,
遊戲跟主機從來不賠錢賣的堅持讓它這段期間的獲利依然可觀。

還有SEGA並沒有被任天堂買下,併購SEGA的是Sammy,這是2003年的事情。

至於架構,XBOX360用的是三核的CPU,PS3用的是有7+1顆SPE的Cell,這絕對不是換塊主機板就可以的,
這些主機的架構相當複雜,(寫起遊戲來也複雜很多 -_-")在遊戲方式上雖然沒有大變化,
但是可不能說它們沒有進步啊...
同意樓上說的 以目前情況判 sony ps3 出局 還太早 有看過 1080p 65" sony 背投
畫面的人 才能 感受到他的震撼 以 wii 的硬體性能 是無法與之匹敵的 即使
同遊戲 跨平台 畫面一定也有落差
RE4 (BIO4) 在 PS2 和 NGC 的表現 就是最好例子

大畫面電視價格 在 2006 年底大幅滑落 幾乎 有到崩盤的狀況
小弟2005 年敗入的 日製 P 牌 42" edtv 電漿 到了現在 同等價位 已經可以敗入
同牌 50" HDTV 電漿 42" HDTV 已經有 一千美金以下的型號出現

我想到了 明年 大型 (40"+) 電視 的價格 更平易近人後
ps3 會有更多 發揮的空間

短短一兩年 電漿現行技術 已經發展到 100" 市場上也有 65" -70" 的型號
到了明後 年 等100" 量產後 65" -70" 的價格 也會降到可接受的承度了吧~~
到時 也是 我那台42" 退到樓下 第二客廳的時候了
out of Porsche back to JDM again !!! GTO ==> GTR !!
Gamestar wrote:
但是 SONY 應該是不會轉成 軟體開發吧??
SEGA 本身有出主機也有遊戲開發,
但是SONY的 遊戲部門, 應該是沒有自己研發遊戲吧?
本身除了 PS的開發工具 應該沒有其他足夠的資源 做遊戲吧

SCE(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發行過GT4等百萬名作,遊戲製作實力是很堅強的
我也是覺得人都是搶新奇的玩....

wii 說不定就像之前ps的跳舞機一樣....
就我而言買來跳沒幾次就覺得只是另類的按按鈕罷了....

雖然說我現在很想買wii...
但我會預見等sony大作出來我會再買台ps3...

畢竟遊戲坐著玩才是王道....

等ps3便宜點再下定論也不遲阿~~
看來shouea 大大是一個資深的遊戲迷~

你的論點不錯 ~

我也認為大戰剛開始 還未可以下定論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