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不小心一直離題
首先提到您所說的熱能轉換機制,其實在電腦處理器上也可以見到,上面那塊散熱介質稱為IHS,英特爾官方稱之為集成式散熱器。用處主要是為了增加Die與散熱片的熱傳導速率,附加的好處是可以保護脆弱的Die,以免過大的扣具壓力造成Die破裂。不過電腦CPU是用錫來固定IHS,CELL/B.E.則是用矽膠來固定那片IHS。
我有觀察過CELL/B.E.上頭那塊金屬片,你拿砂紙把外層的銀色磨掉,裏面整片(應該?)是銅質的,我不是學冶金的不敢100%篤定,但它真的跟我以前買給AMD ThunderBird用的那塊銅片像極了。因此我推論SONY並不是為了故意要讓產品不耐用,而只是單純為了增加熱傳導面積。
但您所質疑的也不無道理,為何一樣是Die上頭墊一片IHS,電腦CPU就沒聽過有問題,PS3就問題一堆呢?這就牽涉到之前提到的定時器理論了。事實上,不管任何企業,應該都不敢隨便在產品中放入計時器,畢竟被發現後,光是商譽的損失就不划算了。不過也有例外,歷史上知名的計時器事件就是噴墨印表機,他是確確實實的計算消費者用了多少墨水,只要用量一到,不管機器是不是真的故障,就一律回報錯誤碼停止運作。不過為何他沒被消費者告倒呢?因為你打去客服部,他們會把這項設計,說成是怕消費者衣服或文件被廢墨弄髒的「保護機制」,保內他們會免費幫您歸零,保外就保外囉~
好的,那PS3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牽涉到一個名詞叫「計畫性汰舊」。這件事情從很久以前的工業時代就開始了,為了怕版友睡著細節不贅述<※註1>,簡單的說就是廠商產品作太好,只會讓廠商自己早點倒閉。所以廠商們便會規劃一個產品的「合理使用年限」<※註2>,並以此年限為基準,儘可能的作出「物美價廉」<※註3>的產品。別說PS3了,我以前在電子業界當開發工程師的時候,公司說直流電進來不過穩壓也不過稽納,直接接到電路上,這樣最少省了5分錢至2塊錢。也看到產線為了降低成本,甚麼用跳線代替保險絲的鳥事都可以幹。回頭來看PS3,他們的工程師和採購也應該面臨一樣的壓力,基本上廠商只負責提供產品保固期內的責任,只能說SONY的工程師夠厲害,大致上都可以撐過一年才出現問題,又不會撐太久讓新產品滯銷。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作法有違道德,那小弟告訴您一件更違背道德的事情,有一次我在修機器時(不是PS3),發現光碟機的排線旁邊怎麼很多粉屑,後來拿了一台光碟機觀察之後,發現在雷射頭的滑軌上,其他區域都是平整光滑的,唯獨就在軟電路版那塊區域粗的跟砂紙一樣。後來我問了賣雷射頭的廠商,他也沒說啥,只是要我把故障品給他,後來他換了排線以後拿出來當翻新品賣。這件事情讓我深深懷疑,其實那個光碟機的雷射頭壽命應該是三年,但廠商為了「計畫性汰舊」,故意讓你的雷射頭一年就磨壞排線。
抱歉扯了這麼多,小弟針對第一個問題的推論,是SONY確實在設計硬體時,已經把壽命的問題精準且合法的控制了。這種做法也是業界通例,只要在保固期內,產品瑕疵他會幫您免費處理。保外就保外囉~所以telecatw您就別生氣了。
至於第二點,各地區是否有不同的處理差別,這點我不確定。目前我聽到的都是保固期內免費處理,過保固後會採用付費維修服務,但部分機種(如初代60G)已經無法維修,只有付費換機的選擇。
說到這邊小弟個人有點感想,其實有些消費者在乎的並不是那台主機,而是裡面的遊戲紀錄。偏偏PS3的設計就是主機只要開不起來,就沒有正規的管道可以救回紀錄了。所以誠心希望SONY能改一下設計,不要只知道推甚麼PLUS,主機不開可是連PLUS也連不到啊~
■註一:文章中所提到的例子,除SONY PS3為本人推測外,噴墨印表機及「計畫性汰舊」的理論,可以參考「電燈泡的陰謀The Light Bulb Conspiracy」。
■註二:所謂的合理使用年限,就是廠商認為你多久該來買一次這類商品。
■註三:所謂的物美價廉,就是用盡方法壓低成本讓廠商賺更多錢。
■不歡迎轉載
telecatw wrote:
開版主軸是Sony設...(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