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用分批運算的原理,這樣的話大概只要2或是1個usb插槽就可以了
先將預計算的部分,分一批透過usb接頭傳送到外接盒運算,算好後在傳回運算完的數據回主cell
只要不是作主資料的同步運算就不會有頻寬不足的問題,
輔助運算可能是一些遊戲的附加功能,例如遊戲中撥放自訂音樂,預先載入完硬碟的地圖,加快遊戲的讀取等等
但是這樣只解決cell運算不足的部分,還是不能解決GPU性能不足的問題
又或是提供HDMI 1.4所需的音訊視訊解碼即插槽,將未來3D的撥放部分由本體移至外接裝置運算
這樣就可以在不更動主機規格的狀態,因應未來的3D顯示需求
但是看資料來源的網站專利圖上並沒有任何的GPU,難道SONY已經解決用CELL跑畫面的問題?
記得當初有資料說,久多是想要用2顆CELL來搞PS3的,一顆顯示一顆運算,
但是後來問題重重就放棄這計劃了,跑去買了NV的改爛版G70代用
也許這外接裝置才是PS3完整的計畫,因為當時趕著上市,如果用這種方式先拖延研發時間,等解決顯示問題了再發行外接裝置,也不無可能
這比360搭載bd rom更不可能
真的出只會讓玩家怨聲載道,無所適從
且軟體商又要做幾種版本
就算真的出又要怎麼定價???消費者會買單嗎??
賣太便宜鐵虧錢,賣太貴誰要買
且要是一發售,任社或m社要是直接出新機,不就糗了
新的一體型機種成本想也知道一定比ps3+外接xxx便宜,且效能更高
在沒有擴充槽的狀態之下想要靠外接硬體增強運算,是會有甚麼"笑能"
直接出新機比較快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