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ona wrote:
在後SFC時期,任社跟SONY私下秘密合作完成新主機PSX
因為各方傳言都出現任社的下一代主機會採用PSX
因此第三方廠商紛紛投入心血規劃PSX的開發計畫
沒想到,任社單方面取消PSX的開發計畫,原因在於CD的出現對任社規劃的腳步太快
這是原因之一
其實最早當時並不是新主機,而是SFC的補完計畫(80年代後期就已經在開發的SFC的擴充周邊,SFC主機底下有一個插槽,就是要給PSX使用的),而且也不是單方面取消計畫,而是在SONY宣布PSX的合作案以後,任天堂咬了SONY一口(任天堂另外找上PHILIPS研發,單方面毀約,雖然後來任天堂還是放棄CD-ROM,不過那時後合作案已經和SONY沒關係了),當時SONY的會長大賀典雄被久多良木健說服(煽動??),所以決定把PSX的計畫變成SONY自己單獨的主機。
任天堂會放棄CD-ROM,其實和卡帶的控制晶片有很大的關係,任天堂當年控制第三方用的方法是嚴格控管控制晶片的數量,這也造成第三方的不滿,因為好不好賣,要賣多少是由任天堂決定,但任天堂覺得這樣才有辦法控制利潤。
後來SONY及第三方廠商不甘於之前的心血付諸流水
因此SONY獨自推出PS,原因在於
當時任社的社長是山內,SQUARE(還沒合併)極力要求認任社繼續完成PSX計畫
但是山內社長斷然拒絕,只好轉向SONY
私下提供技術給SONY,但是表面上仍是與任社做好第三方合作廠商
其實沒有公司極力要求完成PSX計畫,而是NAMCO因為在營業機台上與SEGA競爭,家用軟體上又處處受制於任天堂,所以"窩裡反",提供SONY在軟體方面的協助,也開始兩家公司的好合作關係(PS系列主機的NAMCO大型互換機版、PS系列首發遊戲一定有NAMCO...),SQUARE則是因為投資失利的事情(前面有大大說的高球場事件)找任天堂幫忙被拒絕,SONY伸出援手不過條件是帶槍投靠(FF7);說真的,當時PS出來的時候,業界並沒有很看好它,一方面是售價與成本不成比例,一方面是任天堂和SEGA二家其實已經分食了大部分的市場,所以比較力挺SONY的廠商其實嚴格說來只有NAMCO一家(擺明了和任天堂鬧翻也沒差),其他的都是純觀望,要不是FF7的倒戈,SONY也沒辦法有今天的局面。
再加上,當時權利金的問題,任設跟SONY兩方開出的條件
明顯可以感覺到SONY要有誠意許多(時代轉換...現在卻是顛倒過來,當上龍頭之後都會這樣嗎?)
因此SONY拉攏了許多當時相當有名的明星廠商
這是原因之二
這點到是真的,還有一項決定因素,就是使用CD-ROM做為軟體介面,傳統使用卡夾對遊戲廠商來說沒有辦法對應市場做快速應變,比方說預估的銷售數量錯誤,如果熱銷造成晶片數量不足,工廠端無法快速反應,滯銷時庫存問題也會很嚴重,改用CD-ROM時,就算首發時估計數量較為保守,也可以快速反應,所以不用擔心產能不足或是初期就先大量生產造成庫存壓力。
後來當時的洛杉磯展(印象中好像是E3吧?忘了...)
SQUARE展出了多邊形的CG動畫,FF6,但是當時任社有稍微嗅出不對勁
仍在展場上放送這是N64的運算結果,後來證實這是FF7的試作版,不過這是後面的事
主要在於展前PS上推出一款遊戲,妖精戰士,在結尾中有感謝SQUARE提供技術支援
引發任社大不滿,因此做出報復行為
這是原因之三
這點小弟手邊沒有資料,不過FF7確定倒戈的時間是在1996年,1996年夏天SQUARE發行"TOBAL No. 1"裡面就有FF7的體驗版,SQUARE發行這片遊戲確定了與任社的決裂。
最早FF7確實是準備以N64做為平台,但由於卡夾ROM的成本太高,以FF7這樣大容量的作品會造成營收低下,在開發過程中確定N64的卡夾做法,確定了FF7的"叛逃"。
任社所做的報復其中就是,將SFC最後幾款大作如聖劍傳說3、神龍奇兵等,將本來的分段性出貨,改成一次給足,引發小賣商的不安,從幾千塊日幣持續下滑到幾百塊就可以買到新品(當時在台灣卻還是要21XX,後來三個月後變成990,因為SS及PS開始盛行了)。本來任社是想說目前他獨居龍頭地位,是要給第三方廠商注意,如果不聽話的下場就是如此,但是事與願背,反而引發第三方廠商出走潮,給了SEGA翻身的時機,也造就後期SCE王朝,後來任社有瞭解的這手段只是加速中止與第三方廠商合作,改給予更優惠的環境,也成功推出許多佳作,像超時空之鑰、幻想傳說就是在那時期誕生
之後SQUARE推出FF7,間接完結了主機大戰,由SFC領導的地位瞬間被SCE的PS奪走
而本來是小幅領先的SS,也在此作推出之後,漸漸走向終端
這點有一些問題,聖劍傳說3、神龍奇兵等遊戲的掉價並非是任天堂的報復,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這幾片遊戲的容量太大,導致ROM的穩定度有差,有發生過會因為撞擊導致記憶消失,在加上高容量導致價格飆高(定價都在11400日幣),可是當時SS或PS遊戲都在5800日幣,被市場所逼不得不降價。
而任社的報復行為,給了SQUARE不小虧損,至於製作電影版的FF,那是在推出FF9之後的事,原先SONY在SFC時期給過SQUARE極大幫助,傳出製作電影失利的SQUARE,眼見機不可失的SONY當然是想盡辦法想將其吃下成為旗下子公司,不過當時SQUARE的社長否決,不賣,不過也造就SQUARE極力幫助SONY的PS系列主機,但是微軟的金彈始終比SONY要來的多。應該這樣說,微軟可以解決財政危機,不過SONY的PS2主機卻是可以引導賺錢。
SONY的二次大金援SQUARE分別促成FF7叛逃和SONY占有SQUARE部分股份(這部分現在已經沒有了,現在100%持股人為SQUARE ENIX HOLDINGS CO., LTD((集團控股公司、總資本151億日圓,包含Square Enix和TAITO都是它們的)),而Square Enix 日本自身的資本額為15億日圓)。
大概是這樣,詳細的資料出處可以查WIKIPEDIA或者是參考介紹SONY或任天堂的幾本企管書
我不是在勸你敗,我只是告訴你限量的殘酷,免得到時候你沒買到,只能看別人嘻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