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sleeper wrote:
我第一個想法就是 ...(恕刪)
不是吧,跟演員沒關係,跟一般消費者買的產品比較有關係。
tcwtpsh wrote:
前面兩位前輩有讓我學習到
但是我依然還是有那個問題:24Hz並沒有比較好,電影工業直接跟上60Hz不就搞定了?
或許是特效等動畫要做每秒24張比較不麻煩,所以繼續延續下去?...(恕刪)
波特多 wrote:
動畫通常是用30fps存,電影通常是用24fps存,這兩個格式都可以達到對畫面的要求,所以才會應用至今。
NTSC是以30hz為基礎的格式,所以電視才會有60hz,120hz的處理方式,這是畫面處理的要求,而不是儲存畫面的要求。
要是把儲存畫面的要求從30fps一次拉到120fps,資料量直接照乘就是4倍(當然實際上不會這麼高),但至少就會發現原本使用40幾GB容易的這些藍光就變成一片放不下了,舊的電視也無法放這些120fps的影片了,這很明顯是不能接受的事。
解析度的提昇可以向下相容,fps提高想向下相容就會變得很麻煩。
要我來說的話,在儲存影片的場合,用60/120hz並不會比較好,搞不定的事反而更多了。...(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