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炒個冷飯→PS3將成為Sony PlayStation末代主機? Sony步上SEGA後塵 轉型為軟體開發?

謝謝多位大大的指正
讓我明白 我最愛的SEGA 原來 是被SAMMY給玷汙了
這個主題 討論到這裡 小弟看了心理 只有一些感想
反正PS3現在就是差好遊戲 比方說 太空戰士十三代 GT5 特攻4之類的
等到他們發行了 才能看出 PS3的後勢
界下來是小弟的廢話 可跳過=.=
恩... 小弟個人現在是屬於遊戲取向的玩家
至於以前 則是屬於媒體取向的玩家 也就是說 電玩節目說哪款遊戲好玩
巴哈姆特排行榜哪款遊戲最熱賣 就毫不考慮買下去 最明顯的 就是惡靈古堡系列
還有 零紅蝶
聽到其他玩家 說他們多好玩又多好玩 結果就是自己還要去買本攻略 一邊嚇自己一邊
玩下去 然後 還一邊在心中罵紅蝶的女主角 為何沒有強力的道具或者是大絕招之類的
是不錯 真的好玩 可是 這就是我想要的遊戲?
當時PS2水貨降到1萬二 也毫不猶豫拿一個月打工的錢買了 GT3 人家說畫質不錯
而且那時已經賣了一百萬套 也買了 結果呢 上網抓別人紀錄 開F1 比較實在
PSP 公司貨一推出 虛榮心作祟 也買了 結果他的遊戲 我只買了二片 一個是麻將 另一個是
魔域幽靈 (小弟討厭盜版的遊戲) 現在也束之高閣 之前還拿它來在坐火車的時候 看電影
聽音樂 可是 螢幕小 車廂又沒地方擺 看久眼酸手麻 至於聽音樂.. 歹勢 已經被我的新歡 W950I給取代了 (未來的隨身消費電子戰是口袋中的戰爭=.=)
現在還在怪自己當初為何沒眼光 把買不到二天的NDS+瑪莉歐64送給同事的小孩
最近聽到有一些同事在問 PSP現在這個價位值不值得買 我都會反勸他們
妳們要的是什麼 是掌上遊戲機(NDS) 還是掌上多媒體娛樂播放器(PSP)=.=
有些大大應該知道 我是為了生死格鬥4而買了X-BOX360
一開始 差點被遊戲AI的作弊 氣到想砸爛主機
後來 連上X-BOX LIVE 心裡只有一句話 不管遊戲AI設計有多貼近人性 都比不上 真人跟你對打
後來 藍龍也敗了 當然 更讓我覺得 X-BOX360 沒白買
日前上去台北敗理光R5 順道見識了 戰爭機器這款遊戲(我應該沒記錯吧?)
便決定 過年時 敗一款 給那些玩過CF的手下敗將(DOA4) 陪我一起玩
相信當他們看到這款遊戲的時候應該會覺得很爽吧
剩下 就等預購的Wii 回家囉
p.s不管三大遊戲主機廠商誰贏誰輸 台灣的廠家都是最大贏家
尤其是小弟90元買入的台達電 三家電源供應器都他做的
billsheng wrote:
真的可以用嗎?需要特...(恕刪)


如果用 DVI 的話, LCD, graphic card 及 driver 必定要 support HDCP .. 只要用 Power DVD 7.1 就能 play 了 ~

在和氣的討論及交換意見中, 我不喜歡針對性的回應發言. 所以這不是話要不要說一半或全部的問題. 重點有提到就好. 我也沒想到會其他朋友被如何的來檢視. 當然, 大家只是在交換看法, 我很樂意多說明一些.

原則上來說, 要不要開發一個GAME在什麼平台上面, 本來就是很早就要規劃. 尤其為還沒上市的主機開發遊戲. 難道SONY 在開發PS3時他不知道要找足夠的遊戲商來開發PS3的軟體及監看他們的開發時間表, 只知道一頭埋在硬體裏"? SONY的人不是笨蛋. 不可能只管主機不管遊戲支援.

實情是, 當然早早就談妥了, 綁住了, 安排好了, 確定買了主機的人會在合理的時間內有充足的GAME可玩. 此刻的SONY對於未來二年會有多少遊戲會在各地的PS3平台上推出根本已經大致明白並有時間表. 而他們掌握不到的, 那就是原來就已經被MS拉走的. 並非是因為看到PS3賣得好不好所臨時起義導致.

至於各位提到幾個轉換平台的遊戲. 那也是在消息傳出到玩家之前. 相關的決策就已經明白. SONY本身當然不會覺得意外. 另一方面, 開發商至少早在PS3 11月上市之前就已經評估而決定了要換到MS上. 這也並不是因為PS3銷售的成績而作出的決定. 簡單的說, 廠商評估和那一家合作他的利潤高(包括開發成本, 利潤分配方式及可能的銷量評估), 廠商會作出自認對最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MS的主機保守策略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比較低風險的開發環境以作為SONY的差異化. 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也是我之前提過的, MS作為市場後進, 其保守的作法是可以理解的)

SONY的PS2市佔率本來就讓他在這個市場上有很大的力量. 遊戲機廠商並不見要去求遊戲商把產品在他們的平台上發, 或是說這是個完全的賣方(遊戲商)市場. 如果把遊戲內容看作是商品, 那麼將遊戲放在消費者眼前的主機就相當於通路. 沒有好通路只有好產品很有風險的, 而SONY就是現今遊戲界的通路王. 他的主機佔大多數, 同樣一個遊戲是否出PS2版本, 對遊戲的銷量及營收有很大的影響. 這時SONY反而就有很大的主導力量.

很多加入廠商根本在同意投入PS3遊戲的開發時(可能是一年或更早之前), 還在出PS2的遊戲. 在使用SONY的平台. 這時SONY去和他們談合作. 基於雙方現存良好的合作關係. 當然有很大優勢(更改策略也是要成本的). SONY可以給他們的很大的影響力. 不是說SONY要去威逼GAME廠配合開發, 而是, 換個角度來想, PS2的成功讓大家都賺錢, 合作愉快, 在當時(一堆用戶天天在求SONY 快上PS3), 遊戲商有什麼理由不去和SONY合作開發PS3遊戲. 或是去說對PS3沒信心而得罪SONY?

只要你簽下合作意向書及合約要開發PS3遊戲若干. 你就PS3綁住了呀, SONY要綁這些公司有什麼困難的?(除非是SONY和別的公司合作不簽合約) 因為這些合約的簽訂都是在PS3正式上市前很久就完成了, SONY能拉這些公司進來開發當然是憑他的PS2在市場上的力量及威望. 我認為我的說法應該並無不妥, 只是反應事實而已.

一般來說, 在決定版本之前可以做的開發工作都是比較理念性的. 決定了平台能才投入開發的實際的編寫工作. 等要開發完成那一般是十數個月左右後的事情(如果是基本架構類相似的續集遊戲, 會比較快). 尤其PS3的性能和現存其他平台有很大的不同. 要投入開發的當然都是依照PS3的特性來寫, 而且需要更長的準備期間(大家都是第一次,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遊戲的時程無法趕上主機上市). 個人覺得不太會是有一個模組. 套上PS3套件就是PS3版, 套上PS3套件就是PS2版, 套上Xbox360套件就會成為X360版. 這樣子的事情對PS3來說不太可能. 至於PS3如果真的銷量沒有起色, 遊戲商要基於對PS3沒有信心而不再為PS3開發遊戲, 讓PS3的GAME出現斷層. 則至少也要在2008年後才會慢慢發生. 目前大多數的PS3遊戲商還是不會輕易的放棄.

最後來說銷量的預測, 2010年前7500萬的那個銷量統計如何算出, 行銷公司自然有自己的公式及模型. 有興趣可以去買那份報告來看他們立論是什麼
http://www.datamonitor.com
(不過預測模型本身應該是商業機密, 不能期望他們會在報告中詳細解說). 生產上一個月200萬台, BOBO認為這不是問題. 目前的產量不足是因為生產廠商也需要時間來適應. 純熟後一個月生產200萬台以上應該是在目標之內的. 但銷售上能不能作到要再觀察. 不過, 值得一提的是, 這個估計已經比SONY自評保守很多. SONY的目標是5年內賣2億台. 個人認為那是太過樂觀的. PS3不太可能超過PS2的銷量. 這也是我引用那份報告的原意.

p.s. 1018確實是個人的筆誤, 實在不好意思; 將更正原文.
Cognitio, Sapientia, Hvmanitas
kevinpank wrote:
PSP有分到掌機的一半那麼多嗎?
NDS全球3000多萬台
PSP大概1000萬台
別說NDS了...
2006年PSP在北美連GBA都賣不贏啊...


在"舊有"的掌機市場中,Nintendo的確被Sony搶走不少客源.....

只是Nintendo放眼的不只是舊有的客源,而是更大的未開發客戶群.....

想想NDS發售之後,有多少原先根本不玩掌機的人去買NDS。
(小弟自己就是)



另外有一點我也很同意,PSP賣的不錯,可是遊戲銷售有點慘...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BD有多好,我想如果PS3不當遊戲機,當個video player,那也要其他的週邊能配合,就是電視跟片子,別人的狀況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不會為了一個所謂的高解析度而去花錢買電視的.一台電視..在我家都有5年以上的壽命.也許等到BD or HD普及且價格合理,我想也要個3~5年吧.那時也許遊樂器已經又換了2代了.我覺得買這類的電子產品..常是買到一堆用不到的功能,常是想以後會用到...然後當過了沒多久..新規格出來..原本一些當初所謂的新規格便成為昨日黃花了...
其實說真的
做生意沒什麼不可能的
西瓜偎大邊也不是沒有道理


Sony如果沒有在網路連線及使用者互動上有更進一步的創意

失敗是可以預期的!



若是Sony已經預期PS3開賣時遊戲的作品是這般慘狀,還堅持推出PS3
那不是Sony不在乎玩家的感受就是太自我的思考

比起PS2時期,現在這種作品也拿來搭PS3上市,不是開玩笑嘛?
把使用者擺哪了?先買個兩萬多的東西等幾個月再來玩嘛?

大家都很喜歡說Apple那些一開始遭眾人批評的創新作法
但是千萬不要忘了Apple除了創新外更多的是創意

或許360該弄個主題:要跟機器玩,還是要跟人玩!

換作是Wii可以說:是玩遊戲還是被遊戲玩!


bobo的發言很合理,一般行業大概十之八九不出這種模式,可惜這不完全是遊戲市場的運作方式。

SONY是不是笨蛋我不知道,不過久多良木這個老大不是很英明這我倒是滿有信心的。
他說過的話我也不想複述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一查。

首先要提的是,除了SCE自己的遊戲開發小組,或是SONY有合作 or 投入資金的相關公司,
不然遊戲開發不是由主機商去找人來做的;就算是合作公司,SCE也不會去"監看"開發的進度,
不然PS3的首發軟體陣容這麼貧弱,SCE早該跟那些開發進度落後而趕不上首發的公司好好算帳才對。

至於遊戲被拉走,主機商頂多也比一般大眾早個幾天知道,震不震驚? 他們頂多就是不發表評論,
不然還能怎麼辦

開發套件這種東西,是主機商為了讓遊戲開發小組能更快摸透主機的特性跟效能所出的東西,
不是啥模組套上去就變個版本
比方說從來沒寫過用7個SPE跑的遊戲的小組,透過好的開發套件,可以把原本構想的程式
有效率的分散到不同SPE上;
或是可以省去程式設計師的硬功夫,比方說不用自己去對PS3的256+256M記憶體錙銖必較,
背景運算要分配多少、音樂佔用多少...等等。
當然我不是遊戲開發者,套件內容也是一般人無法接觸的,所以以上純屬猜測,
但是肯定的一點是,開發套件不是自動販賣機,丟一些基本的遊戲原素進去就可以掉一個遊戲出來。
我個人非常認為 psp 算是一個半失敗的東西

銷售普通, 遊戲銷售更是慘............. 影片銷售更是濫

我自己有一台, 買回來 除非是好玩的大作, 不然根本放一邊, 碰都不想碰

很多遊戲根本都是ps2 移植, 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唯一讓我覺得特別的是, 我可以玩日本版的遊戲.............. 就這樣

其他我覺得 psp 一點都不吸引我 買這台還挺後悔的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換個角度來想
Wii這個產品所要是的市場其實跟PS3及360不太一樣
換句話說,PS3真正要交手的對象還是360

基本上如果PS3跟360都加入Wii創新的玩家互動元素(那根棒子)其實Wii是會受影響的

但也就是PS3跟360的對陣因此讓Sony或許認為透過大作遊戲能扳回劣勢
不過就像前面提的
微軟在Windows上面的經驗讓他們深暗網路的特性同時也瞭解到網路的強大
基本上微軟在網路上也吃過大虧
xbox從一開始就積極往這個方向發展
同時搭配在家用電腦作業系統離譜的佔有率去整合網路這個平台
在遊戲機與家用電腦間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萬一未來透過MSN Live能與XBOX Live整合達到電腦玩家能與遊戲機玩家互動、對戰
那這個市場會有多大呢?

就以360上已經能看到戲骨麻將這個產品來說,未來還有什麼不可能?

Sony如果也想玩,那麼權利金是要誰來收?

當遊戲本身離開單機投入到網路的世界,那麼可以預期的
發生在家用電腦上面的遊戲革命也會迅速的席捲遊戲機
這個時候要靠什麼收錢?

如果一個廠商,它擁有家用電腦與遊戲機的整合平台,這個平台會有多大的吸引力?
這個廠商會有多大的優勢?

遊戲機要跳脫單機的思維,擁抱網路,才能看見大未來!
遊戲開發並非主機商不能控制. 因為這些PS3 GAME是他們發行及行銷的. 上市日期當然是SONY排定的. 這是一種比較像外包的合約工作. 或類似製片商和發行商之間的合作關係. SONY不會去監控細部設計的每一個進度, 但是基本上哪些廠商在為他們開發什麼, 這些廠商開發進度是SONY可以且必須要掌握的, 例如: 預定完成日期是否可行, 目前進行到哪一個STAGE, 整度進度多少百分比等等之類. 因為這明確關係到SONY在銷售遊戲時的權利金營收及行銷策略.

當然, 因為各種不可抗力因子, 在任何產業中, 開發進度有時會落後的情況, 這不是說能發行商能掌握情況就不會發生. 開發進度落後時SONY也沒法子, 但是SONY當然早就知道了這個情況. 至於進度落後的情況要如何處理? 這個是由雙方合約中的條款來規範, 沒有算不算帳的問題, 一切依合約上的權利義務來做就是. 開發商方面當然會有損失. 但是這也要看二邊協調的結果而定.

接下來, 為什麼明明掌握了情況, 還是發生了首發沒大片的情況? 這是因為遊戲開發端無法趕上但SONY管理層決定硬上的關係, 大的遊戲還沒完成但是SONY不願意等. 為什麼? 很簡單, 就和生產線(這個SONY是直控的)生產進度有問題, 存貨不足SONY也不願意等, 把PAL市場排除後貨源集中了還是硬推上市是同樣的考量. 都是為了一個原因: PS3首發日期不能再延.

一方面是再延期的話對SONY的商譽有不好的影響, 會引起市場更壞的傳言. 再者是耶誕旺季錯過了接下來就是淡季. 對推新產品不利而且錯失北美市場最旺的耶誕季. 最後, 如我之前說的, 機器已經作好了, 沒有不上的理由. 否則夜長夢多更會有不利因素. 總之, 不能因為遊戲沒好就不上讓主機變存貨. 對SONY來說, 如果強力的遊戲可以如規劃般配合主機發行是最好(上策). 出了意外不能配合那主機也要如期上市(中策), 因為遊戲商趕不及而讓主機延後上市則是不可能考慮的(下策).

至於有合作廠商被拉走, 如果主機廠真的之前一無所知, 或只能比玩家早知道幾天. 那麼相關的負責人員是很失敗的. 有賣點的系列遊戲的運作的模式是. 如果已經簽有合作開發的合約. 當然那依照合約當然就是和合約的另一方一起合作. 但是沒有合約. 那當開發商提出新一代的開發企劃案時, 就會請可能合作的主機商一起協議合作內容. 也就是談各項條件. 有些廠商可能會獨家和某間主機商優先商談, 有些則會同時和一間以上的廠商談. 從會談過程中, 主機商也會去評估合作的可能性, 了解競爭對手開出的條件及評量雙方的歧見大小, 在這個過程中, 主機商作為發行者, 就會能發現可以拿下來的機會有多高. 並以此在自己的發行規劃中作調整. 主機商決不是完全一無所知. 等到最後的結果出來時. 大多數的情況下, 參與的每一方都很早已明白這個決策的原因. 應該不會發生SONY早上起來才突然發現自己的王牌遊戲被別人挖走了. 至於不會對外發言也是很正常的, 因為提出的條件及報價往往都是機密性. 而其實重點也只有一句, 開發商比較喜歡對方的條件, 說和不說也差不多. 相反的, 會震驚的話可能是因為在條件有利下卻因暗盤而被人搶走, 或是明明有合約在卻被對手以違約方式惡意挖走, 那麼反而可能會很有評論想要發表. 但在現行的市場下, MS及SONY都是國際級的大企業, 應該是不太會出現這樣子出格的情況.

另一方面, 在這個時期, 遊戲本身的細節其實都還沒有成型, 距離遊戲真的能上市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未來主機商的遊戲發行計劃當然會因為得到/失去這個遊戲而作出相對應的調整. 以SONY來說, 它在XBOX出來之前幾乎是獨霸, 所以MS進入市場後, SONY必然會失去一些本來在自家發的片子. 這個SONY本來就應該要有心理準備才是. 這一點在PS2或PS3時代都是一樣的. MS當然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有競爭對遊戲製作者及玩家來說其實都是正面的, 但是失去一些王牌遊戲應該並非是PS3主機本身的過錯, 至少現在還不是.

其實就算是對軟體撰寫本身無知的我也明白: 當然沒有放什麼套件進去就出什麼版本這樣子的遊戲自動敗賣機或類似的神奇東西. BoBo的意思只是, 一個遊戲會出什麼版本的主機上, 在實際撰寫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商業決定先於技術決定是必然的嘛.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