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覺得夜闌人靜時在家看劇院,氣氛比在戲院好,方便性更是戲院沒得比。但我幾乎不用投影機打電玩,至少目前還不是。畫面太大,光線比較暗,做其他事不太方便,而成本也稍高一些。
PS3 比起 XBox 360 其實還有個優點,就是好玩的遊戲比較少,所以比較省。至於藍光片比較貴,只要Sony 決定給遊戲片商比較便宜的BD-ROM片, 差價就沒了。就看他們高層做不做。
JohnnyFunny wrote:
我也是走光纖耶,...(恕刪)
謝謝這位大大回覆,小弟對音響方面只是粗略淺懂,很多相關知識不甚瞭解,小弟爬文得知,若要PS3輸出真正的5.1聲道似乎一定得走HDMI,若走光纖因為光纖先天頻寬的限制只能輸出2.1聲道,而由於小弟的家庭劇院ALL IN ONE只有支援光纖,沒辦法讓PS3走HDMI,因此所出來的5.1聲道並非原汁原味的5.1,而聽到的環繞音效是2聲道虛擬成 "杜比 PRO LOGIC"的環繞音效,關於這點是不是只接光纖就只能用模擬出來的5.1?有沒有辦法走光纖而更接近原來的5.1而非模擬出來的?
另外還有一個疑問,有人說走光纖要把訊號改成"位元流",我之前有看到這個選項,後來怎麼找就是找不到,從聲音設定進去~選擇光纖~然後就是一排LPCM5.1....六七個打勾的選項,找不到位元流,不知有沒有高手可以解答。感謝!!
CD 存的聲音訊號是數位的,在擴大機(前級)處理之前要轉換成類比訊號。比較高檔的器材 DAC (數位類比轉換)是獨立器材,但一般CD player 都內建 DAC。有些擴大機只能輸入類比訊號,但有些擴大機也接受數位輸入,表示其內部也有DAC功能。該採用數位輸出或是類比,要看那台的DAC功能比較好,或是比較符合你的聽感需求。
我的CD player 與 amp 兩種都支援。但我的CDP用數位輸出聽細節雖較多,但感覺低頻不足,所以是選擇銅軸輸出。
至於PS3, 光纖輸出是5.1ch沒錯啊。但當然要看原始CD或DVD/BD是否錄的就是5.1ch 。如果只有2ch 輸出,但在擴大機硬是設定成5.1ch 環繞音響的話,那個就是模擬出來的。因為本來就沒有錄環繞的部分。
以我的喇叭系統來說,我沒有重低音喇叭,所以在擴大機的設定裡將重低音輸出關閉,改由左右喇叭負責輸出。因此,也可視為是模擬的。
很適合前面幾篇筆戰文的來看看我把他貼過來
美國的專業電影刊物測試,
35mm電影膠卷換算成數位影像概念,
理論上約等於4K畫質;
但是這只是最佳狀況的studio保留的第一版原始母帶,
再經過大量拷背幾個世代至各國後,
因為類比因素,畫質劣化難免,
電影院拿到之35mm拷貝最佳畫質只剩下2K水準,
又因各戲院的機器與保養狀況良莠不齊,
在劇院以35mm呈現的解析度,
實際上「等於」甚至「略遜」於最佳之數位1080p家庭劇院效果。
35mm電影膠卷的類比解析度
放映版本 實測水平解析度TV line/ph
製片廠保留原始母帶 1400 條
上市拷背母帶 1000 條
電影院最高實測 875條
電影院平均實測 750 條
有興趣,請參考:
http://filmschoolonline.com/samp%20...%20sson_HD_vs_35mm.htm
所以有在自己家裡看過BD
再去"一般"的電影院看完
都會覺得電影院畫質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