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才,把買來的主機拆開研究研究,發現許多地方都有潛在的危機,尤其以電源供應的方面最令人擔心
1.主線路 5V 進入SB迴路的 PCB 蝕刻得的太細了,因為其中部分的電路是TTL,對電源要求較重,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厚機因為是用觸摸式開關,如果電源供應不穩定,很容易會產生關不了機,加上台灣海島型氣候潮濕易導電,容易會有誤動作發生(所以薄機才會改成實體按鍵,一方面也是省成本)。
2.以小弟對 PS 家族的認識,除了一代,從 PS2 開始,主電源12V的部分改成插銷式(即與PSU相接的插頭),或許可以省掉電源線的設計(端子加線材的成本),但只要上過國中物理的大大都知道,每種金屬都有不同的膨脹係數,即使是同一種元素,也可能參雜不同比例的雜質而造成係數的改變,剛買的新機或許不會有感覺,但時間一久,接觸插銷因長期接觸膨脹壓縮,在接觸點容易形成氧化(鍍金也可能產生,只是較小),而整個主機板能供應電源的地方又只有這裡,對接電阻的反映會比較敏感,PS主機是先引入12V,再依照晶片需求利用穩壓晶體生出3.3v ... 等其它電壓,至於Blu-Ray ROM 則是經過一塊Mosfet (12V 與 5V 直接從PSU引入) 供應,但因為經 Mosfet 之前的線路太細(小弟覺得SONY工程師選這塊晶片供應似乎有點不似合),通入的電流量有限,易造成Mosfet 高溫工作,久而久之就會燒毀,或因為供應不穩而造成 Blu-Ray ROM SMD 保險絲融斷,形成所謂的藍光頭"硬鎖"啟動,因為藍光頭需要較嚴苛的供電環境,一有不穩容易造成藍光二極體損毀,故選用快融式保險絲,保護它。
小弟覺得SONY這樣設計的產品,不是趕鴨子上架草草完成,就是高層希望PS3容易損壞(3年),以賺取維修費!!!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如有錯誤歡迎不吝指正!!!
各位大大有什麼看法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