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是等公司貨的傻子,每次都到朋友家玩Wii,但一等在等,等到心都涼一半了,等到我都買PS3公司貨,PS3都過保半年了,在Wii全球還沒上市前,我靠GBA NDS跟GC年年都是任天堂俱樂部金會員,但為了等Wii,我等到天荒地老,一聽到公司貨終於7/12定案,價格涼一半,看到主機規格全沒勁了,內心只有一句話,老任你好樣的,謝謝你讓我等了一年八個月!Wii我還是到朋友家同樂就好,PS3還是好好待在我的高畫質電視前比較好!...公司貨上市,我一定不會買...
熱潮對於非必要的商品而言真的很重要,一年前wii是每個人討論的話題,報章雜誌報導的標題,你不懂、沒玩過,那就是跟不上流行,現在的wii,只是一個「過了流行」的商品,現在買它,就如同在告知別人,你沒趕上之前的流行,而且要找誰和你一起討論?這種大眾心理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真的很明顯。這次會賣多少臺,當然要看銷售手法,不過如果一年前想買而未買的人有十萬,我想那十萬人現在至少有八萬已經沒興趣了。
如果行銷手法再好一些的話,應該還是會增量的。例如:請食尚玩家莎莎介紹一下,去到某一家店,莎莎問妳們在玩什麼啊,大家回是wii,打了2分的sport,接著旁白說莎莎啊,妳的手法太差了,還是專心介紹好吃的東西吧。上非凡新聞,用置入性行銷,先說目前最夯的game,或是先放一段瑪莉,勾起大家的回憶,再說二年前日本出了一台wii,再帶到台灣也有中文版,一連放三天每小時都放,搞得好像很好玩(不過也真的很好玩),最後問一下旁人的意見,只節錄二個字,好玩。如果這樣作,還是可以有一些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