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12 wrote:
iphone4一支現...(恕刪)
仔細看吧.....他說3DS一萬五千元,當然在說日幣啦
Iphone4一隻3-6萬,也是在講日幣呀
很多人都以為觸控手機會毀掉掌機,事實上NDS、PSP時代也有人這麼說
那時候的手機遊戲是什麼??貪食蛇之類的,他們現在就是玩Angry Bird的人
會玩手機遊戲的人,基本上就不是玩家,是買了手機的一般大眾
上面也有人說有玩NDS遊戲的人,之後就跑去玩IPhone,那些人是玩家嗎??
極大數的,是一般大眾,玩NDS配R4卡的人,他們有時也會買遊戲主機,也就是Light User
那這些人,消費力有多大??
拿Wii來說,一堆人說買Wii只買一片遊戲,然後就積灰了
最後導致Wii的主機、任天堂遊戲賣的很好,協力廠商遊戲卻賣的不佳
另外,Wii之所以三廠遊戲很少在上面,就是因為人機介面過於另類
那......只有觸控螢幕為主要介面的觸控手機??大賣的就那幾款遊戲
另外,任天堂在NDS、Wii世代的強項在於,對於其主機的人機介面發揮的完美
但後來,純觸控的遊戲,大賣的、創新的如下
雷頓、Loveplus、任天狗、腦鍛、應援團、動物之森、薩爾達、節奏天國、壞莉歐、朋友收藏集
觸控能出的類型,NDS都出了,但後來,觸控就變成"左手只是輔助"的地位
人機介面的受限,就會限制遊戲的類型
(不要說在螢幕上面設計按鍵...任天堂的人機介面堅持是很強烈的)
的確,靠著一般大眾大賣的Wii、NDS,下一代的WiiU跟3DS,要再跟Wii、NDS世代一樣大賣是很難了
但一般大眾就算不在了,也能靠著遊戲玩家生存,這也是WiiU的重點
小林仲彥 wrote:
開發新遊戲,光手機的按鍵或觸控螢幕
有NDS耐操嗎!?
我光玩一個立體繪圖方塊(無聊開發時間必備
手機觸控螢幕應該會被我操爆..
只針對觸控這個領域做討論
就目前NDS的觸控螢幕, 還是使用電阻式的觸控方式(用一般的觸控筆就可以知道)
而現在智慧型手機的觸控螢幕, 已經是用電容式做為主流(包含一般的平板電腦)
現在電容式的做法都是將觸控感應薄膜隱藏在螢幕玻璃的背後
甚至為了做出更薄型的螢幕, 觸控感應薄膜已經都包含在LCM之中
所以目前絕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機, 用手指觸摸到的, 基本上都是做過表面處理的玻璃
如果真的要讓智慧型手機的觸控螢幕與NDS的下螢幕相比
撇開電子零件方面的壽命不提
基本上NDS下螢幕的觸控次數(壽命), 是不及目前慧型手機觸控螢幕的
可以這樣子想像:
你要把一個外露觸控螢幕薄膜, 用外力施與讓它產生感應
跟用手指觸摸在玻璃表面, 讓觸控薄膜感應到
哪一種方式的觸控次數(壽命)會比較長?
即將問市的PSP Vita所用的正背面觸控方式, 都屬於電容式的領域
電容式的方式感應作動早已經是mobile device的主流
只是NDS還是沿用較早期的低價觸控對策, 所以會讓大家還有觸控次數(壽命)上的疑慮
其實電容式+玻璃的做法, 被手指按壞的機會, 遠低於機器摔在地上玻璃破掉的機會
而玻璃如何不會破掉或是電容式的電子零件壽命方面, 又是另外一個議題的know how了
大股東只求利益最大化 管你公司精神策略 (可能殺雞取卵意味濃厚)
遊戲製作人期待製作出自己認為理想的遊戲 (若缺乏市場觀 行銷配套 可能淪為災難)
重度玩家只求遊戲公司多開發核心遊戲 (高品質成本大作)
輕度玩家只追求絢麗的電子娛樂時尚 誰管你品牌忠誠 (生活點綴 話題來源 社交工具)
當然以上都是極端簡化的概論
不過現實之中就是這些立場一再的拉扯
進而成就出不同的局面
說快點
就是相互以私慾牽制監督 完成的市場機制
但在這種自私與市場機制中
然仍可以一再成就優質的好遊戲
畢竟我們會為了滿足欲望自私
而欲望也包含了夢想
對我來說
我只希望公司的財務狀況得以讓我繼續如期玩到優質的 Zelda, Metroid 系列
他們的策略對我完全不重要
(當然假如以後我中樂透買到他們的股票就另當別論)
窮的時候 沒錢買遊戲的時候 這些根本就都不重要啦

Just Buy I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