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14年F1規則修改

車輛

動力
-採用1.6L V6渦輪增壓引擎,轉速限制15000rpm(原18000rpm)
-油耗的要求更高,起跑只能搭載100公斤油料
-單季使用引擎上限為5顆(原6顆),使用到第6顆引擎必須從Pit Lane起跑
-動力單元包含能量回收系統,輸出約為原來KERS的2倍

變速箱
-變速箱改為8速(原7速)
-每具變速箱必須至少使用6場(原5場)

車重
-車重限制提高為690kg(原642kg),配合新的動力單元

空力
-鼻尖高度限制降低(屌鼻)
-鼻翼寬度縮減
-車側散熱口增大
-排氣管統一由車尾中央伸出,無法從車底分流廢氣
-尾翼下方淨空,不可安裝其他空力套件


賽制

桿位王
-為賽季中奪得最多次桿位車手增設桿位王獎項(怎沒有最快單圈王?)

最後一站積分加倍
-增加冠軍頭銜的不確定性

季中測試
-本賽季重新開放季中測試,為期4次

季中可更改輪胎配方
-輪胎供應商(倍耐力)可因安全理由於季中更改輪胎配方

Pit Lane速限
-Pit Lane速限降至80km/h(原100Km/h),除街道賽之外(維持60km/h)


罰則

違規記點
-車手違規將會被記點,集滿12點禁賽一場處分

罰退起跑
-如車手被判罰退起跑位置後已退至最後一位,剩餘位置累積至下一場比賽處罰

不安全放車
-Pit Lane的不安全放車將罰退下一場比賽的起跑位置

加秒處罰
-較輕微的違規可判決加秒處分,不直接處以得來速
2014-02-06 16:04 發佈
這種規則只會讓強的車隊更強,弱的車隊永遠無法追上強隊

總覺得如果引擎轉速更高點,聲浪應該會更好聽,但相對的油耗就不能兼顧.....

鼻尖的設計說是要避免追尾,但是相對的發生賽車鑽到對方車尾的機率就增加,這樣反而更危險!!

還有輪胎阿~~~~~~沒耐力 看得真的很無力,真希望有別的品牌的加入,打打他們的臉

罰則我倒是蠻贊同的
違規記點禁賽根本就是Vettel條款嘛
(不過12點似乎還是太寬鬆了??應該5點就)

RICHARDJACK wrote:
沒耐力 看得真的很無力

倍耐力只是貫徹F1高層的意志
想複製2010年加拿大站經驗
以沒耐力輪胎換取比賽精采度
真的是難為他們了
不過完全走錯了方向
加拿大的混亂只要一次就夠了
車隊策略也不會重蹈覆轍

RICHARDJACK wrote:
違規記點禁賽根本就是Vettel條款嘛

無視Team order算是違規嗎?
有些隊已經在 Jerez 做測試了, 車子慢很多。 目前最快的車子比 MS 十年前在 Jerez 跑出來的時間還慢八秒。

普遍反應主要是 downforce 變少, 可能比去年少 20-30%, 還有輪胎太硬。 馬力沒有差太多,所以不是馬力的問題。

Alonzo 說因為轉彎速度下降, 對身體負荷比較少, 但是相對的需要控制的因素變更多。 原則上 F1 開起來還是很好玩, 雖然慢了但是只要開在極限, 從車手角度感覺還是很刺激。

Massa 也說雖然圈速慢了, 但是實際開並沒有這個感覺。 Downforce 下降代表車手更需要使勁全力開, 反而之前的車子抓地力太強, 圈速雖快但是開起來沒有感覺那麼快。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過去歷史都證明就算法規改, 一開始車子慢, 但是聰明的工程師永遠都有辦法找出漏洞提高車速。
charakahoshi wrote:
倍耐力只是貫徹F1高層的意志
想複製2010年加拿大站經驗
以沒耐力輪胎換取比賽精采度
真的是難為他們了

雖然有高層的壓力沒錯,但
我總覺得他們的功力還是沒其他廠優

因為他們幾年前加入WRC的時候,用他們家輪胎的車隊耐用度竟然一直輸BF Goodrich
這個Michelin的副牌??

雖然知道WRC和F1不一樣,但是這個品牌在我心中的印象已經壞了

SUBARU就是用了這品牌之後
我支持的Petter Solberg好幾次就是因為爆胎和冠軍擦身而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