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lee wrote:其實不以為然,F1上...(恕刪) 可變壓縮比引擎量產目前還有成本問題要普及化量產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不然可能就是會先應用在一些高單價車種以此技術來說不少車廠也有開發例如本田也有不過無論如何都還只是被視為內燃機的過渡時期產品
阿哈哈哈 wrote:可變壓縮比引擎量產目前還有成本問題要普及化量產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不然可能就是會先應用在一些高單價車種以此技術來說不少車廠也有開發例如本田也有 能否煩請提供 Honda 開發可變壓縮比引擎的資料呢?據小弟所知, 日系車廠有 Nissan 開發 VCR 可變壓縮比引擎歐系車 Saab 之前也有研發, 只是 Mecedes 的 DiesOtto 比較不一樣它是引擎剛起動, 或是高轉速時, 像一般汽油引擎一樣以火星塞點火產生動力 (Otto Cycle)而在低轉速時, 提高壓縮比利用缸內直噴使燃油自燃 (Diesel Cycle)算是蠻創新的設計, 但是此結構對燃油品質的要求極特別, 量產化還有一定的路要走.另據小弟了解, VTEC/i-VTEC 並沒有用在F1過, F1引擎光怠速就6,000rpm了, 應該都是大角度凸輪, 不需要切換至小角度凸輪的 ..., 但是個人猜測, VTEC 機構中的插梢油壓控制技術, 則可能和 F1 的超高轉速下的汽門開啟技術有關.以現在的汽油引擎來說, 可變汽門技術各家車廠熟悉度都差不多, 量產車上, 個人以為是"缸內直噴"的技術較值得讚譽 (VW 的 FSI; BMW 的 HPI; Mecedes 的 CGI; Lexus 的 D-4), 因為缸內直噴可以解決高壓縮比下燃油爆震的問題且更精密的控制混合比.
HCCI (Homogenous-Charge Compression-Ignition)其實只是一種技術的名稱不止 Honda 記得蠻久以前美國通用和德國Bosch及美國某大學就有在研究Honda 之前公佈的那台 HCCI 引擎是二行程的希望近期能有新發展 特別是燃燒溫度不足這方面的
thcl wrote:我是不覺得F1的部分...(恕刪) 那就得看它的運作效率了畢竟目前的科技無法做到能量百分之百的無損失完美轉換若考慮成本問題....這個問題更是頭大如果運作效率的成果遠低於搭載此系統造成額外的能量損失反而是得不償失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迫使科技進步的動力來源之一不是嗎
阿哈哈哈 wrote:那就得看它的運作效率...(恕刪) 是阿..進步也就是這樣來的阿..頂級比賽吸引目光..頂級量售車開始打廣告裝配..中級量售車開始跟進..頂級量售車開始強化..這樣一直循環..才有進步..相信碟煞應該也是這樣來的
thcl wrote:我是不覺得F1的部分...(恕刪) 與其說完全不消耗倒不如說比起完全不回收不如回收一點更省能源哪怕回收的只有10%都好過全部浪費掉F1差在每圈的使用量被限制如果回收多少就能用多少大家還不卯起來裝我看好KERS在街車上的應用賽車就看規則怎麼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