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一鍋老鼠屎只有幾顆米粒才對車輛在賽場上的碰撞實在是再平常不過了如何推擠對手與防禦對手的碰撞,難道不是車手應有的認知與技能嗎?看看德國DTM跟英國BBTC車賽還有澳門的東望洋,人家可是撞得悉鬆平常的畢竟賽車一到了賽道,一般的交通規則就完全不適用意外之外就是在有心與規則間取得平衡,這也是賽車的戰術之一熱血與妥協缺一不可,這不就是賽車嗎?偏偏台灣這些玩車的人都不懂也沒這種素養車上贏不了人,腦羞成怒下車就要人重傷殘廢他贏了你你不爽,場外烙人刀槍克他爛飯場內碰撞你也不爽,下車直接烙人痛扁他在維修站抽煙喝酒吃檳榔外加三字經滿地煙頭檳榔渣外加阿比畢魯空瓶到底有沒有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興趣與熱情?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也不值得人尊重與支持在台灣有能力玩業餘賽車的人越來越多,為何台灣的賽車活動還是推不起來?就是那些真正有觀念與素養的正常人仕不願或不敢踏入這趟混水場內怕被痛扁,場外擔心的威脅台灣的賽車活動已經夠小眾了,可見亂象一端至於政府.....我呸
其實也不能怪這些老鼠屎必竟國內跟國外的水準有差國外的車手素質那麼好是因為從小培養起而國內的車手大多是從馬路小英雄"進化"成車手所有陋習也一併帶進賽車界裡要導正其實很難頂多是多多勸導而已...話又說回來車手既然這樣那觀眾的水準是不是也要改改?!雖然這還是台灣文化但再一個月大鵬灣就要開催了希望門面要做好才是...
素大帥耶 wrote:應該是一鍋老鼠屎只有...(恕刪) 一鍋老鼠屎....有點到喔台灣政府並不把賽車當成運動連一般新聞主播在講到這些運動,也都用飆速飆車的字眼根本就不把這些比賽當運動一來可能是台灣市場規模太小,財團跟有錢人不想把錢花在這上面二來這運動還真的燒錢,又有幾個私家車隊可以付出這些高額的比賽費用?有運動風範的人沒錢上場比賽,有錢上場的,又少有運動風範大家試想,國外賽車選手每天的體能訓練如此重,台灣又有多少賽車選手把自己當運動選手在訓練及經營?這些都是目前台灣環境的問題
之前看過電視播報國內的甩尾賽事那些車手看起來就像一群“兄弟”一樣受訪時還嚼著檳榔,講話的素質也低到讓我看不下去不過去看夢時代的甩尾表演時素質似乎有好一點,不過安全防護做的實在簡陋到不行運氣好就穩穩的沒出事,運氣不好的話場外看熱鬧的可就倒大霉了不過還是期望台灣的賽車發展能慢慢健全...畢竟一路走來如此艱辛,能走到這一步也算是相當不易了
我也在某篇文章看過,有人去墨爾本F1大賽打工賽後也是收垃圾收到跟山一樣高,更別提一些足球賽啤酒罐滿地,有比較low嗎?有比較難盛行嗎?垃圾不是問題,問題是當垃圾...啊不...當飆仔也來賽車場跑...賽車手跟混混飆仔是不同的,就事論事把爭執留在場上淡然置之跟把爭執帶到場外,一般人怎麼跟混混鬥?台灣沒有賽車文化,夢就別做太美吧辦F1要付巨額的權利金,單位是千萬美金一堆有賽車歷史的國家在排隊,蓋得出來也沒人鳥你巨蛋絕對可以改賽道,但絕對不是F1去Google "Race of Champions" 吧,不要整天提F1了F1對車手是最高殿堂,但對一般人要觀賞賽車,更好的選擇多的是其他賽事很多人只是不了解賽事+不認識車手,比賽本身精采多了房車賽(WTCC、V8 Supercars)、北美賽事(Indycar、NASCAR)DTM今年也首度參考巨蛋模式辦了一場,以下是賽道建造過程http://www.youtube.com/watch?v=_9rj7y-ACV8
有次帶一個新手朋友去龍潭練習,下場前在PIT區我特地帶著朋友先跟其他車手打個招呼,說明因為是新手,速度不快,若是有擋道一定會在大直線跟裡面的小直線讓車,請大家見諒。跟對方說話時,六位同時進去的車手只有一位稍微對我們點個頭,其他幾位都只是看了一眼就轉過頭去。開始後,一輛FOCUS在大門沒關,綠旗沒揮的情況下就先衝入場中,然後在場中一輛硬皮鯊硬是在髮夾彎前擠進內線超車。而當我朋友休息換手時,我前方的慢車不但不願意讓道,還故意走不正確的路線予以阻擋直到差點在耶穌彎出狀況才讓車。一場250圓的練習場次需要這樣嗎?這種情況是在美國的Track Day從來沒發生過的事情,車友間無論車輛價格,等級,新舊,彼此一定都是友善而親切,即使是比較冷漠的車手,也不會把別人當作空氣,尤其是表示自己狀況或是關於安全性的溝通絕對不會聽而不聞。更不要說是基本的賽道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