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G7356 wrote:就是因為F1太強調安...(恕刪) 刺激性跟安全性是兩碼子的事不會因為減少了安全配備比賽就會變刺激時速360撞車是難免的 但是車手還有可能生還但是起火後 就算有3層防火衣也很難保命賽會應該要調查為何起火 是哪個環節的安全性出現漏洞起火真的是 不應該發生的其實F1也會起火 但那是爆引擎後或是縮缸 引擎噴出的機油 落在高溫的排氣管上等排氣管上的機油燒完 火很快就會停了甚至引擎整個燒起來 油箱還是好好的不會爆炸起火INDY要為冠軍車手的死 負很大責任
Dallara IR12 wrote:我覺得速度、車輛數與...(恕刪) 沒錯 場地跟車輛特性都不同如果是這樣直接上護欄 韋柏真的也是難保小命但是我要強調的是 起火爆炸這點這是不應該發生的車手遭到撞擊後通常會昏迷失去意識 通常是還有生命跡象的但是如果這時瞬間來團火球 真的就是掰掰了 他沒辦法逃生影片中 40秒的地方可以看出 那個不是小火 而是瞬間而來的大火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746812/IssueID/20111018很可能是油箱破裂 導致車子起火爆炸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希望他一路好走 INDY賽事應該要好好檢討安全層面了
當時實況的畫面這影片有他最後的身影http://www.youtube.com/watch?v=uKPExA2cpRw當時排名是在24位出事後 看很多車手都安全的走出駕駛艙真的是命運大不同R.I.P D. Wheldon
峯 wrote:刺激性跟安全性是兩碼...(恕刪) 沒錯!如果F1以這種方式撞下去很難說不會爆炸!前一頁有人說為什麼很少看到F1爆炸起火那是因為現在F1賽道的緩衝區都做很大防撞牆的緩衝效果也比較好!就算不小心衝出賽道撞上牆也已經減少很多撞擊力道!Indy賽車可就不一樣了那種發生事故真的都是撞成一團的!
CAN 4045 wrote:沒錯!如果F1以這種...(恕刪) 都已經沒有緩衝區了賽車的安全性卻沒有有效的提升賽車會不會起火跟緩衝區沒有直接的關係以INDY 500的安全性 在有緩衝區的賽道比賽我相信 還是會變成一團火球的
木村倒頭栽28 wrote:KUBICA 200...(恕刪) F1撞成這樣真是夠慘的了但是車手隔天就能出院自行駕車這安全性也太神了吧?不過09年馬薩被飛來的零件擊中頭部也顯出F1再不拿出座艙罩的話,安全性還是有點顧慮
峯 wrote:都已經沒有緩衝區了賽...(恕刪) 我不曉得大大這麼說的根據是什麼,這是2010年印地500大賽的事故影片可以很明顯的發現,Mike conway的車撞個粉碎,但是並沒有像大大說的那樣起火燃燒喔!這可是以近時速360公里左右的速度,毫無緩衝直接上牆!另外,從動能的角度而言,速度越快,物體蘊含的動能也越大,發生事故對車體還有駕駛的衝擊力也更加可觀,以2010年韋伯在土耳其發生的事故 VS 本次威爾頓的事故,RB-6的最低重量算620公斤(含駕駛與油料重量),事故時的速度為290km/h,動能約2011651焦耳,而威爾頓駕駛的IR-07,最低重量為691kg(不含駕駛與油料重量),事故時的速度算220mph(約355km/h),動能約為3345254焦爾.....當然這是粗略估計,但可以發現兩輛賽車的動能差了快一倍!如果考慮到IR-07的重量還沒有算上油料以及駕駛,還有實際撞擊時的緩衝有無等因素,只怕動能差距會更加懸殊印地賽車是有防破裂油箱的,只是在撞擊力到如此強勁的情況下,再堅固的油箱都有破掉的可能性因此這場捲入15輛車的意外事故中,儘管超過3分之2的車手能全身而退,還是造成三個歌手受傷(兩個在當天就能出院),一名車手喪生我想目前人類科技水準大概是如此吧....最後,我想說別因為這次事故就把印地賽車說的好像很不安全,畢竟這項賽車運動在台灣名氣沒F1大,大大的評論很容易誤導別人.....印地是沒有F1這麼燒錢,一般賽道速度是沒有F1快,然而印地車賽還有其他北美方程式車賽發展出許多多安全科技,都對目前賽車的安全性貢獻良多,比如說hans還有安全護欄(SAFER),車體潰縮設計等等甚至明年的新車連避免短兵肉搏時防止兩輛賽車車輪互咬鎖死的設計都考慮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