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有P34是因為取其前輪較小(10吋胎),有撞風截面積小,風阻小,抓地力大的優點
不過隨著賽車實際下場後發現,許多缺點逐漸浮現
其中最頭痛的兩大問題,直到Project 34計畫終止都沒能解決過
那就是:前輪compound和煞車過熱的問題

找到一張原型車設計草圖,配置和後來實車越差越遠↑
如果去翻一下歷史照片,注意看前後期的P34其實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樣,連輪距都差很多
因為P34幾乎每站都會修改,邊改邊跑,但從頭到尾沒改好過
一開始就遇到前輪煞車過熱的問題,前小後大的車輪,造成前輪轉速高過後輪很多
相當然耳,煞車會有過熱的問題,然後也讓前輪容易變形
加上Goodyear只獨家供應Tyrrell,' 當然研發速度遠不及其他99%標準規格的後輪
自始至終,P34在這方面都沒能解決過

車是這樣開的↑
接著還有車手駕駛風格完全改變的問題,再好的車手砍掉重練也要重新學步
而且當時座艙較高,輪胎改小也讓車手看不到車胎,沒辦法判定彎中車輪位置、輪胎磨損,這都會影響路線
所以後來P34甚至在座艙內挖了兩個洞給車手看輪胎...
一些有的沒的問題陸續都阻礙P34的成功之路
邊改邊跑的過程直到發明它的設計師離隊後,換老闆Tyrrell自己跳下來改車
搞到後來,後輪搶胎的問題越來越誇張,賽車越來越難操控,最後乾脆把前輪距加寬
結果車輪跑出前翼的掩護後,也失去6輪賽車唯一的優勢,失去競爭力也是注定的了
其實Ferrari、Williams也偷偷在開發六輪車,是前2後4,但從來沒有下場過,猜想可能也是類似問題無法解決的關係
在賽制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囉嗦的時期,什麼怪雞絲都會出現在F1
曬衣架尾翼、翼地效應風扇和六輪賽車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當然大家學來學去,最後沒學好的就會出事,然後就被賽會找理由禁用掉
其實我想FIA的意思是:以後看到有人賣P34模型車,先搶再說,增值空間無限!
(雖然1:43的真的比其他同年代要貴很多,每次都要閉著眼睛捏著LP買下去就是了...)
我是覺得Tyrrell雖然名氣沒Williams、Ferrari大,但是曾經創造過的怪雞絲絕對足以名列青史
特別是他們的Derek Gardner,根本是外星人,40年前就獨排眾議預測空氣力學將是未來決定F1賽車優劣的要件
在材料科學無法支援空氣力學設計的年代,創造出P34這種怪物成為F1的經典之作!!
這種帶動整體賽車技術水準進步的人,在現今即使是Adrian Newey之流也看不到這樣的人
因為P34的偉大,改變了人類的文明史,每一個人的【人生第一台車】都看得到它的影子
證據在此,前4後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