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快五千公里 一千的時候換Mobil 1 5W-30金罐
打算五千回去換300V 5W-30
早在買車前就知道這種小車隔音沒辦法很好
不過沒關係 底盤好比較重要 隔音事後可以搞 而且車子也要開很久 小小投資玩一下
就從淘寶買了制震墊、隔音棉跟隔音膠條想要來DIY弄
這是剛牽車沒多久在自助洗車廠一個人慢慢弄的
把打氣機、補胎劑、三角警示錐跟保麗龍拿起來

開始慢慢貼 每貼一塊就拿附贈的滾輪全部壓實

第一層制震墊貼完了 要開始貼第二層的隔音棉

隔音棉貼完了

連引擎蓋也貼了 關的時候變得很紮實

因為一個人實在很慢 晚上要帶小孩很累只能慢慢拖慢慢弄
後來後車箱做完後原本要做四個門 但是遇到些問題
第一是沒拆過車子的門板 怕會把線弄壞 所以有上Youtube看一下印度那邊的影片 才知道原來拆門板不難
但是要把電動窗的連接頭拔掉的時候需要一個巧勁才能弄下來 光這個地方就讓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繼續弄下去
第二是看了印度拆門板的影片後 發現門裡面有塑膠的防水布
上面黏有黑色的不乾膠 怕工夫不好把防水布撕破了 或是不乾膠弄得到處都是
光這兩點讓我猶豫了好久 加上要帶小孩整整拖了四個月才開始進行
回新竹家裡的透天才有空間讓我沒壓力的慢慢弄
一開始原本想先從前門開始,但是前門拆門板的時候被高音喇叭的飾板卡住
怕把塑膠扣環拉斷了只好先從後門開始
拆門板滿簡單的 只要把門把跟扶手那邊的螺絲轉下 還有邊邊的塑膠扣環拉掉 直接拆下就行
因為這是塑膠門板 黏制震墊應該沒用且會太重 只貼了隔音棉

貼到一半 決定把原廠小塊的垃圾棉撕下換上自購的

貼好貼滿 能貼的縫隙都不放過 只要避開扣環的地方就好 有些地方甚至貼兩層沒問題

弄完第一個後門之後 速度就加快了很多 知道了該怎麼拆門 就連前門一起拆下來用了

前門貼好後的樣子 一個人拆+裝5分鐘 貼隔音棉大概15-30分鐘/門 貼門內的制震墊約15分鐘/門

心得:
制震墊
門的制震墊很難貼 裡面很多鋼材和板金的交接處 形狀也不規則
一個門大概貼了六七片 關門的聲音和整個重量就很有感覺了
防水布沒有撕掉換上制震墊是怕之後要維修電動窗或是線路的時候會有問題
制震墊也沒有貼滿 因為很多角度不太好弄 意思意思貼一下
另外有發現後座的椅墊可以從前面往後面掀起來 下面也有一塊可以黏制震墊的地方
也有順便貼上去
倒是門飾板的隔音棉覺得可以再增加黏的數量
覺得這可以阻隔外面噪音來源 貼到像圖片中的程度就已經很有重量了
後來上路測試 光這四個門就很有感 旁邊汽車和摩托車經過的聲音減少非常多
稍微明顯的是 之前開高速公路 跟後座的人說話 噪音比較大 說話的聲音需要拉大 現在則不用
輪拱沒辦法做是因為不想承受DIY拆胎跟架高的風險
如果不想做隔音的車友 我也建議你把門板拆下來看一下裡面防水布跟不乾膠貼合的程度
很多地方防水布跟不乾膠根本沒黏到 哈哈哈 不知道日製的Swift會不會好些
這樣四個門+引擎蓋+備胎箱的隔音棉和制震墊各6米 還用不完
價格:人民幣250元(不含回台運費)
工資:0+腰酸背痛
開心+成就感:無價
另外油耗部分 提供參考一下
只有貼引擎蓋+備胎那邊 台中<->高雄 行車電腦約24-25左右 有時候21-23
昨天10/14晚上從新竹公道五加油完歸零->台中南屯五權西路 行車電腦24.7
這樣兩個東西貼上去後車身大概會增加快15公斤左右(制震墊約12公斤 隔音棉約2公斤)
個人覺得油耗沒有變差
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