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2017 All New Ignis 規格配備表(6/8 正式發售/售價更新)


黃祥恩 wrote:
我不覺得Suzuki baleno的售價有何問題呀
撇開外觀設計
以baleno的車室空間甚至比Mazda3還大,所以也算是中型掀背
1.0渦輪增壓+標配6氣囊+循跡防滑定價69萬有不符合現今台灣車市的售價嗎"?
FIT頂規只有4氣囊定價68.9、
yaris 頂規無循跡+2氣囊65.9
實在看不出來baleno賣69有何不妥(恕刪)


你知道 FIT頂規空車可以 折5萬加3寶嗎 等競賽月應該有更好的優惠

baleno 可以折到 5萬 加3寶 嗎? 可以我就跟你訂一台 ~

黃祥恩 wrote:
我不覺得Suzuki baleno的售價有何問題呀...(恕刪)


有時售價合不合理不能只單看他廠售價與配備阿

還要衡量自己品牌在台的價值、產地....等等

台灣人對印度製、品牌、後勤的觀念與偏見很重

您認為將近70萬的售價,大家會去買馬3還是去買印度制的baleno???

更不用說這種售價想打贏吃品牌很重的FIT、yaris了


黃祥恩 wrote:
既然目前這個級距沒人配我拔掉又能省成本何樂不為"?...(恕刪)


我覺得省成本這點就真的沒必要幫廠商護航了

有人規定台灣在這個級距不能有ACC、RBS嗎?

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很多消費者都會做功課

一樣或更低價格,別的國家可以配,為何來台灣就要拔

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安全,這台主打的亮點也是小車擁有五星的安全性

全部拔一拔安全性只剩三星,售價比他國貴,配備比他國少

這不就是大家時常在批評謾罵的國產作風嗎??


要一家廠商進步不是一昧的護航或與無良的國產比爛

而是要督促、批評,讓他們知道消費者要的是什麼
進口車的宿命就是配備少,價位高
不是要幫廠商護航,一套被動安全雖然國外選購只要2~3萬
但是加上以下稅金

(一)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二)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25%)
(三)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四)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2萬的被動安全配備馬上變3萬1,
已經一堆人在罵小車憑甚麼賣六十多萬,配備全配上去價格真有人會買單?
萬幸的是主動安全配備還是在,進口車就是贏在主動安全

part_A067704 wrote:
我覺得省成本這點就真...(恕刪)
漂然 wrote:
進口車的宿命就是配備少,價位高...(恕刪)


你確定進口車都是這樣???

要不要看看隔壁棚的9氣囊+完整的主被動+1.0渦輪三缸



漂然 wrote:
已經一堆人在罵小車憑甚麼賣六十多萬,配備全配上去價格真有人會買單?...(恕刪)


大家罵的是少別人的配備,還賣得比人家貴的小車,憑甚麼賣六十多萬

part_A067704 wrote:
你確定進口車都是這...(恕刪)


「完整的主被動」???
有跟車嗎?有自煞嗎?
如果沒有,那就是跟 SUZUKI 一樣啦!
MYSTJ999 wrote:
「完整的主被動」???
有跟車嗎?有自煞嗎?
如果沒有,那就是跟 SUZUKI 一樣啦!...(恕刪)


是啦,一樣沒ACC、RBS

然後歐洲進口,還多送你三顆氣囊

而且還不會拔原廠影音


跟SUZUKI一樣??? 這樣對SUZUKI太失敬了

應該改成跟「金鈴」一樣才對,況且也沒跟金鈴一樣亂定價省成本

不是SUZUKI車不好,反而是車很好,突顯進口代理商的問題


黃祥恩 wrote:
既然目前這個級距沒人配我拔掉又能省成本何樂不為"?


請問兄臺~ 你是車商 ? 還是消費者啊 ?
若是其他國家沒有 , 唯獨要求台灣一定要有 , 那真的是刁民了
但別人有 , 我們卻沒有 , 車商偷件賺飽飽 , 怎麼感覺你好像很開心啊
罵越兇 之後一定賣超好的阿
到最後又是全台銷量最好前十名之一
為什麼車商要這樣賣,你以為老闆都是吃素的呀。

不過,skoda的車我是不敢碰。

part_A067704 wrote:
是啦,一樣沒ACC、RBS
然後歐洲進口,還多送你三顆氣囊
而且還不會拔原廠影音
跟SUZUKI一樣??? 這樣對SUZUKI太失敬了
應該改成跟「金鈴」一樣才對,況且也沒跟金鈴一樣亂定價省成本
不是SUZUKI車不好,反而是車很好,突顯進口代理商的問題
part_A067704 wrote:
有時售價合不合理不...(恕刪)


我只是覺得如果重視基本主被動性安全的消費者

在一樣60幾萬這個價位上

一定會先考慮主被動安全再來考慮品牌

所以我已經撇除品牌效益,就像您說的FIT和yaris就只是吃品牌

如果只在意品牌>安全

不在意花差不多的錢但得到的主被動安全較少

那就會去買HONDA TOYOTA 甚至tiida

主打的安全性也許跟車和自動煞停拔一拔在國外的評比變成三顆星

但拔了這兩項如果撞了A柱會潰縮的比沒裝跟車和自動煞停還嚴重"?

發生車禍意外最主要的是車體剛性和氣囊多寡吧

既然印度生產的車在國外評比實撞車體安全性是夠的那印度進口有何不好"?

馬三雖然日本進口最低階款跟baleno一樣定價

在意哪國進口的消費者當然就會買馬三

但beleno比馬三的優勢是低稅金及空間比馬三大,就看消費者怎麼取捨

-

近期還有活生生的例子是三菱的outlander

氣囊一樣維持三顆但加了跟車和自動煞停

不是被砲番了說寧願氣囊+到6顆來換自動煞停和跟車"?


-

要衡量品牌價值老實說suzuki並不是什麼汽車小廠

要比品牌價值台灣品牌的納智捷應該更低

但價錢呢“?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