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on2001229 wrote:基本上天窗久了之後...(恕刪) 做個統計,誰家的天窗十年後就「真的」要換膠條(會漏水)、換馬達(開不了)?任何事物皆有可能損壞,但那種使用年限內幾乎不會壞的東西,煩惱它幹麼?至於天窗被石頭打破,如果今天沒有天窗,那就是車頂鈑金凹陷,還不是要花一筆錢去修?
yayapapa wrote:其實大家的討論比較...(恕刪) 我的癥結也是沒 ACC 和自動煞車,7 吋螢幕和 apple carplay 倒還好。可能我沒用過不知道方便在哪?不過原廠車機要灌國內導航軟體比較有意義吧?ACC 和自動煞車該級距其他廠牌的車沒有,但 SUZUKI 在台灣就是 SUZUKI,沒有閃耀光芒的神主牌庇蔭兩顆氣囊還能熱賣,只能靠贏過別人的優勢啊!至於 1.4T、過人油耗、空間實用、主被動安全齊全,這只是基本盤而已...順道一問:1.4T 的車頭造型是國外 VITARA S 的車頭嗎?
MYSTJ999 wrote:做個統計,誰家的天...(恕刪) 這我倒是可以說說話~我家的仙草最近天窗在漏水~外面下雨裡面也下車齡14年左右吧重點是~舊車了~如果是板金凹了也懶得修了但是天窗漏水~能不修嗎
在台灣這鬼地方,第一是消費者總是不知道自己花的錢到底買了甚麼,偏偏又很多人盲目的跟從, 追逐品牌,但是心理又想要用最便宜的價格獲得產品,於是乎就產生了神車這種整個車系只有兩個氣囊的車子,重點是一堆人買單, 還會幫T牌說話, 令人不得其解.而且很多人還會幫車商的新車定價錢,雖然我知道有些是車廠來放風聲的訊息,第二是車商抓著這心理, 心裡總想著我今年要賣幾台車子, 然後我打算要賺多少錢,那些配備甚麼的重要嗎? 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達成業績就行了,達不到? 那我就年底來個大折價, 大放送,至於明年的業績 , 明年再說最後是政府那落後時代的腦袋與制度,沒有教育民眾行的工具的重要,也過度保護國產車商亂搞,也沒想要制定更安全的標準現在2016了,國外原廠出了甚麼車子, 在甚麼國家賣甚麼價錢,車子的review評價是如何,安全標準, 碰撞評分, 消費者滿意度,在你車商還沒將新產品導入台灣市場前,早就可以透過網路取的所有的資訊了,Vitara S的評價早就在各個網站看過了,優缺點也早就一清二楚,拔這些配備真的以為大家都買單? 傻了想像一個畫面,一群高層在會議上苦思, 要怎麼拔掉一些配備, 好讓獲利可以提升(不是市場占有率提升, 也不是消費者滿意度提升....)氣囊嗎?不行, 六顆, 七顆安全氣囊在之前車型已經是標準配備了, 這拔掉太明顯了ESP? 也不行怎麼辦?疑? ACC? 這個功能台灣人還沒被洗腦過, 可以拔7吋螢幕? 恩, 之前中控台沒觸控螢幕的車型也賣得還可以, 可以拔看看,訂多少價錢?就訂在預計的獲利率之上, 再加10萬台幣,先搶第一波忍不住買的客人,剩下的就在年底或是幾個月後再來個折價10萬或是改送機車來促銷,拍板定案就不懂, 一開始這些"基本的"安全配備給足就好了,價格訂的實惠一點, 消費者滿意度好, 生意做的也長久,做出一個好東西給你, 你就偏要搞爛再拿出來賣, 還沾沾自喜.
雪山飛狐 wrote:大大說的好....再...(恕刪) 有誠意點,車子賣的好,自然就能保有持平的利潤,也不用加碼送機車,讓前面買的人幹翻,不2價策略看來mazda3默默的接近理想了,之前喊不2價的honda車價訂高高,配備拔光光,現在呢?別傻了,偷又大有一大群不懂車在資訊後半端的消費者能買單,其他車廠可不盡然。把產品優質化,賣的好自然可以減少殺價空間,要不然馬川的低談價空間是怎麼來的?現在的消費者資訊來源可不比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