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vitara 購車經驗分享(二)乘車感覺

前文:

延續前篇,三月初下定後,業務說四月初即可交車,等待時間約不到一個月,在領牌前

也先告知業務要先去驗車,但老實說,對於我這個新人來說,我還真的不知道領牌前的驗車要看什麼

因此也就爬爬文,看看大家都看了些什麼,但不外乎就是板金有無刮痕、凹陷、或其他變形

或看一下尾門兩邊的縫隙是否有一樣大有沒有對齊的現象,但因為去看車時,車也都還沒洗過

外觀滿滿的沙塵,也真的看不出個什麼。因此,也就看一下沒有明顯瑕疵就回家了

本文:

終於到了交車這一天,在業務詳細的介紹了使用配備後,就開心地開回家了,後續開到現在不到一個月就開了一千公里

也算是蠻快的,以下就大概說明一下實際上開車的感覺

1.高速行駛

1.6NA 在高速行駛上,必須說真的有點沒力,油門必須踩的比較深,才可以達到想要的速度,因此覺得如果開長途的高速公路

腳底板可能會踏的有點痠。

至於高速下的風切聲,個人覺得也沒有很大聲,不會有板上其他人說的很大聲的問題,底盤傳來的聲音在一些路面比較不佳的道路上

可能會有明顯的輪胎傳來的轟轟聲,但個人認為是道路問題造成輪胎的摩擦聲,而不是車本身造成的

其次,在風大環境下行駛車身穩定度稍顯有點太輕,行駛在西濱上有時強風來,也是有點會漂移的感覺

換檔撥片部分,在超車上實用性很高,降檔後基本上轉速會拉至2500轉左右約5~7秒,之後就會在自動降至2000轉左右,但對於

已開慣2400CC的我,對比輕輕踏一下油門就可以有明顯的動力表現,1.6NA確實稍顯不足

2.市區行駛

個人覺得1.6NA應該是設計給市區駕駛使用的,因為車長小、重量輕的關係,方向盤打起來輕盈不會覺得累,停車上因為車身短

在市區停車上也有極大的便利性。在市郊行駛路段,車速控制在70~80公里左右,油門只要稍稍含著就可以維持著這樣的速度

並且有著最佳的油耗表現,約可控制在20~25km/L的即時油耗表現

但個人認為此顆變數箱設計上,有個問題又或許是特色。不知道其他車友有沒有感覺此問題,就是加速時,變速箱升檔慢;減速時,

變速箱降檔快。此問題可能會覺得起步稍重,但減速時又太快,造成可能駕駛在遇見前方紅燈時,油門放掉的時間過早,但因為降速

太快造成預期的滑行距離變短,在還沒到停止線前又要再補點油門

3.M檔手自排模式

在此模式下,個人覺得起步可以較快,隨著車速上升,行車電腦也會顯示在螢幕及發出畢畢聲,提醒駕駛升檔,以達到最佳動力輸出

因為之前沒開過手自排的關係,以為減速時也必須自己手動降檔>>>錯!!!

在減速時,只要踩下剎車,變速箱即會自己降檔,這部分可能對於第一次開手自排的人是必須知道的,避免造成高車速、低檔位的

情況,對變速箱造成損耗

4.內裝音響、冷氣

VITARA原裝的這台音響,基本上就很陽春,可以聽廣播、接手機藍芽播音樂這樣,但手機與主機的配對不太好用,第一次配對上

可能需要花點時間。冷氣上,冷車快,風量大,就還可接受...

5.1000km保養

因為蠻多人有提及原廠對於自備機油似乎有點聲音,這次在台南永康廠做1000km保養時,自行攜帶costco CHEVRON 5W-40

到廠時表明自行攜帶機油,全程技師及服務人員皆無提及自行攜帶機油會造成保固上的問題,除了在最後的結帳工單上所註明

的那段未經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之機油造成損傷,公司將不負任何品質保證責任

6.選擇5W-40的原因

這邊就先依個人稍許的化學觀念,來解釋一下從化學角度觀看使用何種機油是適合的看法

原則上機油就是一大堆高分子的聚集物,因此依0W /5W/ 10W 對於低溫環境下機油的黏度狀態來看

基本上能在0W環境下還能流動,那表示他的黏度一定是最低的,但如何達到黏度低的這個現象呢

1:低分子量 2.增添小分子的助劑 幫助分子間的滑動,但相對的 低分子量與小分子助劑 都是不耐高溫的結構

所以雖然低黏度下能讓汽缸間的滑動更順暢,阻力更低,因此達到省油的目的,但相對的它不耐高溫,因此使用0W20

個人認為要盡量的準時換機油;此外低黏度下,油膜應更容易破膜,表示引擎活塞間有機會直接摩擦達不到潤滑的功用

但另一方面,10W因黏度高,所以特性質皆為相反,但又有阻塞油道的問題。

因此除非冬季有上山賞雪的機會,不然5W30 or 40 應為最經濟的選擇



以上就是目前我個人對1.6NA個人使用的心得,如有其他想知道的車況分享,也歡迎來詢問~~


2018-04-18 22:36 發佈

poan62310 wrote:
前文:延續前篇,三月...(恕刪)


詳細的分享文,是說SX4如果有1.6NA的話,我應該也會豪不猶豫的選下去,
個人算是一個開車不會大腳的人,所以還是覺得1.6NA CP值最高,

poan62310 wrote:
前文:延續前篇,三...(恕刪)


詳細文給推~~~

雖然不是SX4
不過兩款車子除了操控外應該也差異不大~~

努力做功課中~~~

poan62310 wrote:
,但相對的它不耐高溫

此外低黏度下,油膜應更容易破膜,表示引擎活塞間有機會直接摩擦達不到潤滑的功用




你講的大概是10年以前的機油水準

現在的機油是番數越低越高級

除了省油外,抗剪力及耐高溫也有很棒的成果

反而是高番數的機油,溫度上升後流動性就差,加上現在油道都細細的

更阻礙機油流動,反而降低保護性
這樣說好了!

前面番號是給消費者根據用車環境或自己喜好引擎運轉感受的參考依據。
後面番號是廠商機密配方能力。

例如,用車環境是零度氣溫,或自己喜好引擎運轉快速,就選0W。

但製造商保證自己產品在多少運作溫度之下仍有自己計畫下的潤滑能力,而不變質。就寫在後面番號。

溫度超過後面番號越多,油品變質造成潤滑效果越差。

所以同廠牌機油20會比50便宜。
poan62310 wrote:
選擇5W-40的原因...(恕刪)

那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是複合級數機油呢?
如果是純機油, 肯定是20W, 30W這樣的單一級數, 而不會是5W-40這樣的複合級數
肯定是加了很多黏度改善劑
油膜會不會破不是你自己摸的或感覺的, 是看HTHS值有沒有滿足引擎設計要求
基本上HTHS在2.5以上都能滿足日系車需求, 所以0W20即可, 更高黏度只是增加油耗而已
以日系引擎的設計壽命來說, 你其他東西都壞一輪了, 才可能發生引擎缸壁磨損必須搪缸或凸輪汽門磨損必須更換的事情
後面的20 30 40 50才是代表機油的黏度,前面代表耐低溫程度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