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行的第二代Mazda CX-5早於2017年便在國內上市,這些年歷經多次的產品更新,終於在今年初迎來了小改款車型。繼上個月體驗過頂規的 CX-5 25T AWD Signature後,這次上場的則是採用不同外觀與內裝配置的「25T 2WD Sport Edition」,這也是我認為CX-5車系中最瀟灑帥氣的一款!
CX-5這款佔了Mazda全球體銷售量三成的主力車型,不僅在國內進口中型休旅車級距中相當受到歡迎,也是我個人十分喜歡的一款休旅車,外型、質感是主要原因,事實上在2019年家中決定換休旅車型時家人最喜歡的也是CX-5,雖然因超出預算而未能入主,不過趁著此次的試駕機會我成為了兩日(偽)車主,因此能藉由一趟長途試駕來與大家分享更多小改款CX-5的實際體驗與感想。
New CX-5車系編成與價格表
動力 | 車型 | 價格 |
2.0升自然進氣 | 20S Touring(接單生產) | 99.9萬元 |
20S Carbon Edition | 107.9萬元 | |
20S Carbon Edition Plus | 114.9萬元 | |
20S Premium | 119.9萬元 | |
2.5升渦輪 | 25T 2WD Proactive(接單生產) | 129.9萬元 |
25T 2WD Sport Edition | 137.9萬元 | |
25T AWD Signature | 148.9萬元 |
小改款CX-5於今年二月正式上市,相較過去大家習慣的尊榮、頂級、旗艦等名稱,現在不再採用中文命名,而是回歸所有市場的統一命名方式。作為主力的2.0升動力共規劃四款車型,價格介於99.9萬元~119.9萬元;至於車系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取消了2.5自然進氣版本改以2.5升渦輪動力取代,共規劃三款車型,價格則分別為129.9、137.9,以及四輪驅動版本的148.9萬元。

出發前先來看看CX-5 25T 2WD Sport Edition的漂亮設計吧。CX-5小改後包括水箱護罩周圍的魂動之翼線條、前後保桿、頭尾燈組等處均經過小幅修飾,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原廠特地簡化了鈑件線條,用意就是讓車身能有更美麗多變的光影反射。


車頭較明顯變動便是「魂動之翼」鍍鉻飾條長度縮短並更為粗壯,頭燈內部也換上雙L型日行燈;至於全車系標配的均為附自動水平調整、遠近光燈自動調節、主動式轉向等功能的LED頭燈。

水箱護罩採用造型更立體的橫式格柵,並施以質感不俗的亮黑色塗裝,Sport Edition在右上角處還多出了專屬的紅色飾徽妝點。

有別於以往的黑色防刮塑料,Sport Edition於前下巴、側裙、輪拱等處均採用爍黑塗裝後,確實為全車外觀增加不少質感!


LED尾燈的造型也有變化,內部呼應頭燈組採用了雙L型燈條配置,外側燈組內那一顆宛如鑽石的小燈則為方向燈。

車外後視鏡也採用爍黑塗裝,並附有方向指示燈提升辨識性。

足下搭載與25T AWD Signature相同樣式與尺碼的19吋星芒分割式鋁合金輪圈,不過搭配的當然也是帥氣的爍黑塗裝,配胎規格則為225/55R19。

既然要長途試駕,那就決定離開總是陰雨綿綿的北部,去好山好水好天氣的花東走一趟,其實這趟試駕也沒特別規劃目的地或行程,想到哪就開到哪吧。一早隻身從台北出發,由總是塞車的國道一號接上國道三號、國道五號往東部發進。


一路開到蘇澳服務區休息兼用餐,這段路程一共開了88公里,由於大部分均為高速路段,因此截至目前為止的平均油耗為14km/L。

蘇花改通車後,無疑讓前往花東的旅程快速、便捷不少,不過這次恰好蘇花改遇上施工封閉,因此只得從蘇澳上蘇花公路,雖然得多花上不少時間,但好處之一就是沿路有許多地方可停車休息,並居高臨下欣賞壯闊的海岸風景。

與台灣西部不同,東部的海總是呈現這種多層次的藍。畫面左側為南方澳漁港,右側的內埤海灘也是個風景優美的景點

雖然走蘇花改可節省不少時間,但在平日車少的狀態下行駛蘇花公路可是有樂趣得多。原廠說明小改款CX-5在NVH、底盤、懸吊等方面均經過重新設計優化以提升操控穩定性、舒適性與靜肅性。雖然原廠並未詳細提及優化內容,但在以往的試駕經驗中,NVH與靜肅性原本就是CX-5相較對手的強項,這次試駕時當然也充分體驗到了優異車室隔音以及舒適懸吊設定所帶來的出色行車質感,簡單來說就是帶有幾分豪華SUV的味道。不過舒適歸舒適,CX-5的運動性以SUV而言仍算是水準之上,或許是用上了19吋鋁圈以及扁平比55的配胎,壓過較大坑洞時的衝擊較為明顯,但懸吊支撐性佳、作動迅速,搭配優異車身剛性不僅帶來紮實路感,在彎中與高速狀態下能展現出色的穩定性與貼地性,當然也帶給駕駛者更多信心。另外就是CX-5的方向盤略為重手,其轉向反應不算犀利但也絕非拖泥帶水,而是能忠實地反應駕駛者的操作與意圖,讓人感覺到車輛穩定而受控,蜿蜒山路上真的會不自覺地愈開愈快。

再來提到動力部分,25T 2WD Sport Edition搭載的230ps渦輪引擎雖與CX-9相同,不過在調校上則有不小差異,具體來說便是相較CX-9起步時的輕快感,CX-5 2.5T則是較為溫吞,如果一路都是輕踩油門「順順開」的狀況下你不會認為這是具2.5升渦輪引擎,動力湧現過程反而有種大排氣量自然進氣引擎的線性、順暢感受。不過行經高低起伏的蘇花公路時,其實以D檔位、轉速約兩千rpm上下便能夠輕鬆跟上車流,如此設定讓CX-5在一般行駛下,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推力造成頓挫或明顯車身俯仰而影響乘客的舒適性,這樣沈穩的加速質感,或許就是相較猛烈爆發力、原廠更想要給予CX-5車主的體驗吧。當然,這具引擎畢竟擁有2.0 Skyactiv-G近兩倍的42.8kgm最大扭力,切入Sport模式、拉高轉速行駛感受到的則是另一回事,雖然瞬間爆發力不像某些渦輪車明顯,不過也是能湧現強勁力道迅速將車輛推往高速領域;此外高轉速時較為低沈厚實的聲浪,也是其與2.0車型相比一個較大的差異。

即將抵達東澳,遠處山腳下那個小漁港就是知名的粉鳥林漁港。


在南澳的「漢本海洋驛站」稍事停留休息。這是台泥集團旗下的和平電力與海巡署合作,將位於漢本沙灘旁廢棄的海巡安檢所打造而成的新景點,
- 1
- 2
- 3

這裡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二樓這個名為「Iris艾莉絲」的高空盪鞦韆吧,Iris則是希臘神話中的彩虹女神與神的使者,並擁有連結天與地的能力。在上頭邊盪鞦韆邊欣賞壯闊海景不知是浪漫還是可怕?雖然每人一次50元/兩分鐘不算便宜,但收入將會全部投入澳花地方創生專戶回饋地方。

一旁的漢本沙灘也是個散步賞風景的好去處,不過可惜的是這時雲層愈來愈厚重遮住了太陽,海洋與天空也不像記憶中的那麼藍了。

由蘇澳到南澳漢本這段路程全部都是走蘇花公路,里程累積到146公里,也就是行駛了近60公里高低起伏的山路,平均油耗降至11.8km/L。

過了和平後接上蘇花改,開了這麼長一段山路後終於可以啟用Level 2等級的半自動輔助駕駛輔助系統稍微輕鬆一下,注意我說的是「輕鬆」而已,仍要注意前方路況可別打瞌睡滑手機。沒錯,CX-5小改款後新增了CTS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搭配原有的MRCC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後即可達成Level 2等級的半自動駕駛,長途駕駛時真是輕鬆不少;不過實際運用時可發現系統會不斷地修正方向盤無法一直讓車輛維持在車道中間,面對較大的彎道也無法對應。

前擋投影式全彩抬頭顯示器也是20S Touring以上車型的標準配備,可顯示車速、MRCC、盲點警示系統等資訊,有了這項便利配備後日常行車可說大幅降低了低頭看儀錶的機會。

穿過花蓮市區後繼續沿著台11線南下,在遠雄海洋公園旁的海岸停下休息一下,這時太陽又露出頭來,趕快趁此時先拍些車子外觀照片。

「晶豔魂動紅」是我認為Mazda旗車款最漂亮的車色,在陽光下是亮眼的豔紅色伴隨明顯光影變化;至於夜間或昏暗光線下則會呈現深邃迷人的暗紅色澤,加價1.5萬選配這車色我認為相當值得。








內裝鋪陳並未變動,以水平線條構築出沈穩的視覺效果,再輔以恰到好處的皮革、類金屬與亮黑飾板飾板等材質妝點;沒有太多花俏的設計、也沒有炫麗高調的裝飾,要說是簡單也好、樸素也罷,重點是整體讓人看來舒服、協調。
說到這裡不由得想到,論及百萬多輛的全球年銷量,Mazda與其他一線品牌相較可說是一間「小廠」,不過我最佩服Mazda的一點就是,他們在車輛的諸多小細節均會以一種嚴謹甚至到了有點龜毛的態度來設計,而且會專注在許多一般人不見得會注意到的地方,舉例來說就像是旋鈕或按鍵的按壓與回饋感,或者是去研究人類視覺與光線的特性,將內裝的照明顏色差異控制在極小範圍內以求得更協調的視覺效果;至於內裝設計也盡量專求整齊、條理、協調感,減低視覺上不必要的干擾。是不是很有那種日本「職人」的精神?


原廠為小改款CX-5規劃了共三種車內飾板搭配,分別是20S Premium的Metal Wood的金屬木紋飾板、頂規25T AWD Signature的實木飾板;還有本次試駕25T Sport Edition與20S Carbon Edition的「爍黑蜂巢飾板」。這表面紋路細緻的飾板在之前「黑艷版」上便曾推出過,與黑色基調的車室及周圍類金屬飾條搭配起來十分協調。

正如大家所知,小改款CX-5仍沿用之前那具8吋觸控式中央資訊顯示幕而非海外市場的10.25吋車機,這點當然相當可惜,畢竟使用介面及看上去的爽度都有不小差異。另外現在Apple CarPlay可支援便利的無線連結機能了。

360度環景輔助系統可讓駕駛者充分掌握車身周遭的動靜,行經窄巷時也可切換不同視角避免碰撞,這配備跟ACC一樣屬於用過就回不去的便利配備。

Sport Edition車室內擁有BOSE環繞音響搭配十支揚聲器,加上出色的車室隔音,讓乘客能在旅程中所時享受一場場聽覺饗宴。

頂篷為看來沈靜的黑色系,前方也貼心地附上太陽眼鏡盒。

小改款CX-5依舊採用這只三輻式樣方向盤,造型簡潔並有出色握感。

因應新增的CTS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方向盤右側按鍵組也多了啟動按鍵。


以往頂規車型才具備的七吋數位儀錶現在已下放至20S Touring以上車型,時速錶中央則可切換駕駛模式、油耗、里程等相關顯示資訊;整體設計仍維持Mazda一貫的樸素典雅風格,找不到太多讓人分心的炫麗元素。

雖是數位儀錶,但其實僅有中央部分採數位顯示,兩側仍為傳統指針設計。

方正寬厚的中央鞍座以大面積亮黑色飾板鋪陳,於鞍座兩側及排檔套等處加入紅色車縫線妝點則是Sport Edition於內裝部分的一大特色。

中控台下半部為雙區獨立恆溫空調系統的控制開關與旋鈕。

除了接單生產的20S Touring外,其餘車型均標配了首度出現的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前方另附上一個12V電源插座。然後我相當喜歡鞍座前方有這種寬敞的置物空間,像我這種懶人上車就是把手機、皮包、鑰匙等雜物全部一股腦兒往這裡丟,方便得很!

排檔座旁的行車模式切換開關現在正名為Mi-Drive智慧駕駛模式選擇,提供Normal、Sport兩模式可切換,切換模式後儀錶也換顯示不同顏色讓駕駛者一目了然;若是頂規的AWD車型則會多出Off-Road模式。

多功能控制旋鈕也是個實用設計,右手不需伸長點選觸控螢幕便可操作Mazda Connect系統,當車輛開動時螢幕關閉觸控功能後也得靠它。

Mazda從以前開始就不斷於座椅設計上下足功夫,而這次小改更從結構重新調整增加包覆性與支撐性,實際乘坐也相當符合人體工學,尤其是腰部、腿部的支撐性頗佳。以前不覺得,但年紀愈大愈能體會到座椅設計的重要性,常常碰到許多座椅設計不佳的車款,連續開一個小時以上就會有些腰酸背痛很想找地方停下來休息活動一下筋骨,至於CX-5這張座椅則讓我一天下來開了六百多公里身體都沒抗議,不過小缺點則是兩側大腿支撐部位有些偏硬。而這張座椅還附有與25T AWD Signature相同的駕駛座八向電調、電動腰靠、通風、記憶,副駕駛座也具備通風與六向電調機能。

後座乘坐舒適度還算不錯,椅背也容許小幅度的傾斜角度調整,至於後座膝部空間則是CX-5相較國內其他中型SUV對手較吃虧之處。

隆起較高的中央底板也是個小缺點。


後座配備了寬厚的中央扶手與雙置杯架,內部則有置物平台、兩個USB插孔可供後座乘客使用。


後廂空間平整,後座椅背可4/2/4分離傾倒來擴充置物空間,後廂兩側也設計有便利的後座傾倒拉柄與一個12V電源;20S Carbon Edition以上車型即標配便利的電動尾門,並新增了Hands-free感應功能,也就是能以腳踢方式開啟。


後廂底板改為兩片式設計,可兩段高度擺放或是折疊收納,翻過來另一面則為防水材質;至於另一個變動則是底板下方也改採防水材質,讓你可快速收納一些濕衣服或玩水用具。

沿著漂亮的海岸道路繼續南下,過了鹽寮漁港沒多久,台11線從海岸道路變成一連串高低起伏的蜿蜒山路;看著愈來愈厚重的雲層,心裡還在想「會不會下雨啊」?果真剛過磯崎便嘩啦啦地下起一陣大雨。

由於大雨之故,遠方霧濛濛的一片已經分不清楚大海與天空的界線。看來這次行程與令人心曠神怡的碧海藍天無緣。


再開了一段路後雨勢逐漸停歇,路邊不知道什麼樹只剩下稀疏的紅、黃色樹葉。

過了豐濱之後即到達台11線上的北迴歸線界標,也代表快要由花蓮進入台東縣了。

進入台東縣後又開始下起毛毛細雨,遠方壯麗的山巒籠罩了一層夢幻的白色雲霧,倒也別有一番風情。


台東長濱有個知名景點「金剛大道」,其實就是一條鄉村間的筆直道路,天氣好時可由高處遠眺前方的太平洋,是個拍網美照的好地方,可惜天候不佳只看到霧濛濛的一片。就像池上的伯朗大道一樣,一條路能成為知名景點也算厲害。

為什麼叫做「金剛大道」呢?查了一下原來一旁雄偉那座山就叫做金剛山,不過籠罩在雲霧之中,端詳了許久實在看不太出來金剛在哪兒?

在金剛大道看了一下油耗,從南澳漢本開了約140公里的路程,途經市區、海岸道路、山路,至此的平均油耗降低至11.7km/L。

離開金剛大道繼續沿台11線南下沒多久即抵達另一個著名景點三仙台,此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天色已黑加上雨勢愈來愈大因此什麼都看不見,遠方黑黑長長的物體即是三仙台岬角與跨海步橋。看看雨勢一點兒都沒有停歇的意思,於是在此掉頭北上回程。

此時的平均油耗同樣為11.7km/L,從台北一路開至三仙台則共行駛了315公里,也就是回程還有三百多公里要開。

新世代車款普遍設計了愈來愈炫麗奪目的車室氣氛燈與數位儀錶,因此晚上行駛於昏暗道路時,我常常會關閉螢幕甚至調低儀錶亮度才不會讓視覺疲勞;相較之下CX-5的車室沒有太多五彩繽紛的燈光妝點,雖然看來不夠炫、不夠科技,但晚上行車時不會有上述這些困擾,開啟大燈後儀錶亮度減低的程度也恰到好處,在花東台11線上沒有太多道路照明的路段更能體會到這點。

回程路過花蓮市區的星巴克洄瀾門市,就是那個以貨櫃搭建、很文青的景點,本想買杯咖啡不過已經打烊,看看時間已經是晚上九點了,留下一張紀念照後離開。另外我得說CX-5的自動上鎖機能還真是方便,只要將鑰匙帶在身上,下車關上門離開車輛後便會主動上鎖,不過若是感應距離能再遠一點會比較好,因為之後多次繞過車頭想到副駕駛座取物時卻發現門已經上鎖,這時便得再解鎖一次車門。

天色已晚,回程走的路線當然是蘇花改,而且晚上沒什麼車一路順暢,比起走舊蘇花公路真是快了不少。

回到台北已經接近凌晨一點,終於完成了這趟616公里的旅程。在回程相當順暢又幾乎都走快速道路與高速公路的狀況下,平均油耗也上升來到12.4km/L公里,另外補充說明一下,我這次可不是要「測試」油耗而僅是「紀錄」,因此並未刻意慢慢開,該快就快該慢就慢,蘇花公路與台11線沒車的時候也偶爾會小跑一下,所以2.5升渦輪引擎這樣的平均油耗我認為不算太差。

經過這幾日的相處與長途試駕,對於CX-5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對它的欣賞也多了幾分。CX-5原本就是款高顏值的休旅車款,小幅改頭換面再加上爍黑環車飾板的妝點後,確實讓它更顯亮麗瀟灑;加上出色的行路質感,以及這具2.5T渦輪動力帶來的運動化特質,讓現在的CX-5就像是一位衣著得體、舉止優雅的熟男,舉手投足間均展現了令人喜愛的穩重與氣質。當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車子,真要挑剔的話,它的空間以及2.5升排氣量則是兩大硬傷。
▍MazdaCX-5 25T 2WD Sport Edition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汽油渦輪增壓
排氣量:2488c.c.
最大馬力:230ps/5000rpm
最大扭力:42.8kgm/2000rp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六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前後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25/55R19
車身尺寸:4575mm x 1845mm x 1680mm
軸距:2700mm
車重:認證測試中
國內售價:137.9萬元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Mazda CX-5試駕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Mazda手帳,僅有1個名額。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2年3月31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Mazda手帳 | jasonchou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