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MX-5 LSD試駕心得分享(1 way, 1.5 way, 2 way, Torsen, 機械式)

Mazda MX-5 LSD試駕心得分享(1 way, 1.5 way, 2 way, Torsen, 機械式)

話說Hank對於MX-5的原廠底盤其實是讚譽有加, 雖然避震很軟, 側傾很大, 但只要底盤定位做得好, 其實不但極富樂趣, 而且可以又快又穩! (詳情請參閱MX-5底盤設定攻略文) 若說Hank對MX-5的操控還有什麼未盡滿意之處, 我想大概就是原廠沒給2.0自排裝上LSD, 導致在極限操駕中, 出彎需要等待一些時間才能給油門這件事, 偶爾會打斷了過彎的節奏感吧!

為了這件事, Hank也花了點時間開始找LSD, 最近剛好幾位MX-5車友陸續裝上LSD, 我也有機會試駕了幾台安裝1.5way機械式LSD的MX-5, 在幾番考慮之後, 我最後傾向找尋MX-5手排版的1way LSD, 最近車友Andy終於開發出手排LSD直上自排變速箱的方法, 所以我第一時間就當全台(or全球?)第一台MX-5自排上原廠LSD的白老鼠囉…!

Mazda MX-5 LSD試駕心得分享(1 way, 1.5 way, 2 way, Torsen, 機械式)

1.5 way LSD試駕心得 (OS Giken vs Cusco)

話說目前LSD改裝市場的主流, 都是以1.5way或2.0way離合器片式LSD為主, 其中1.5way有折衝的均衡效果, 所以很受坊間改裝的喜愛, 目前引進台灣安裝的1.5 way LSD, 以OS Giken跟Cusco兩大品牌為主, 剛好一次MX-5車友聚會, 我同時試駕了兩個品牌的改裝車, 剛好來跟車友分享一下比較心得!

OS Giken – 作動細膩的高檔柔和派

OS Giken的LSD, 一向以”高檔”著稱, 這次開起來的確不負盛名, 不但沒有LSD的噪音, 而且全程作動漸進而細膩, 入彎收油會有一點抓住後輪不讓你滑的感覺, 但不至於under到讓人覺得煩躁, 彎中在apex之前提前補油, 反應秒差非常小, 而且力道漸進好掌握, 整體感覺細膩勻稱, 讓人有誤以為是原廠品的錯覺!

Cusco – 狂躁粗暴的暴力甩尾派

換上Cusco, 一上路就聽到卡卡卡的聲響, 這種低速產生的LSD噪音, 其實很多改裝LSD的人也許都有過這種經驗, 不過速度上來之後就沒噪音了(聽說這卡卡聲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修正消除), 殺彎過程中, 入彎時LSD抓得非常緊, 好像有另外一個人在幫你反方向抓方向盤, 硬是不讓你順順砍進去, 因此入彎還必須帶上煞車輔助, 才能抵銷入彎under的傾向, 這點讓我有點不太爽, 到彎中補油, 踩下去瞬間沒甚麼特別的反應, 但過半拍之後強大的扭力就把車頭往彎心點再拉扯進去, 第一次開你會被嚇一跳, 因為這慢半拍之後再給你全部湧出來的拉扯力道, 真的是非常的粗暴…! XD

OS Giken 道路均衡 vs Cusco 甩尾派

Cusco的另一個特色, 就是鎖定率來的特別快, 狂暴的出彎拉扯力道, 其實很容易讓你玩甩尾, 如果是要跑山路, 其實會有一點神經質, 而OS感覺就溫柔許多, 動作都比較漸進, 但玩花招應該是Cusco來得直接痛快一點! XD

Mazda MX-5 LSD試駕心得分享(1 way, 1.5 way, 2 way, Torsen, 機械式)

原廠型Torsen扭力式1 way LSD

Hank之所以最後選擇原廠型的1 way LSD, 當然Torsen機械結構簡單, 只要基本換油保養幾乎沒有磨耗的問題(離合器片式大改幾萬公里就要大修包一次), 成本上是一個原因之外, 主要在於Hank操駕過程中, 發現1.5 way LSD在入彎過程中雖然有穩定車身的積極效果, 但同時也把駕駛對於車尾靈活度的主控權給剝奪去了, 這點讓我覺得很無法接受, 因為Hank最喜歡MX-5的, 就是它那靈活而富有樂趣的車尾啊~! 入彎丟進去, 收個油或者點個煞車, 尾巴就滑一個角度剛好拋進apex點, 只要有1way LSD, 你就可以在車尾角度抓好之後, 油門踩下去, 讓LSD負責把後半段出彎的工作做好做滿就好, 這樣完美無瑕的入彎連續動作, 才有人車一體的痛快感, 整台車的動態都是你在拿捏掌握的, 多暢快!

Mazda MX-5 LSD試駕心得分享(1 way, 1.5 way, 2 way, Torsen, 機械式)

但是1.5 way LSD, 就會在入彎過程中開始干涉你的操駕, 雖說目的是讓車尾趨向安定, 我覺得對於我MX-5原廠的底盤設定來說, 這種”保護”是多餘的, 因為入彎的鎖定, 是避免入彎左右輪抓地力差異過大而造成甩尾的問題, 在雨天或者抓地力不佳的路面, 是多了一份安心感, 或者對於車輛底盤改很硬, “緩衝空間”不高的車來說, 多了1.5 way LSD的減速鎖定, 等於是多了一份安心的保險, 但以Hank對於MX-5底盤的設定與熟悉度來說, 保持一點靈活度, 反而開起來更駕輕就熟一些, 而且, Hank認為, 1.5 way LSD雖然有入彎穩定的功效(賽道上應該比較有正面幫助), 但MX-5從此之後入彎變成grip模式的軌道車(當然你可以更胡亂丟彎了), 反而失去了它原本活潑討喜的風格, 有點可惜!

Mazda MX-5 LSD試駕心得分享(1 way, 1.5 way, 2 way, Torsen, 機械式)

Torsen 1 way LSD的恰到好處

如果是街車跑山路的取向, 真的原廠型的1 way LSD剛剛好! 除了剛才講的入彎不干涉之外, Torsen扭力型的LSD鎖定率其實沒有辦法像離合器片式LSD那麼高, 但這對於跑山路來說, Hank認為反而是一種優點, 那就是它的力道剛剛好讓你完美地全油門出彎, 而不會力道過大到開始變成不受控的甩尾. 當然, 這也代表Torsen LSD的鎖定功能是有極限的, 而Hank試駕的結果, 認為all-in push也不過就剛好讓車完美出彎, 你要它跟別人學甩尾車飄移, 倒是不用期望太多花俏的招式!

而如果你還有考慮下賽道刷單圈, 那麼Torsen 1 way LSD最後會稍微差了那麼一點點, 這時候1.5 way LSD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入彎不甩, 出彎不拋, 穩穩地讓車身劃出完美的racing-line, 其實在賽道極限操駕到輪胎過熱的階段, 1.5 way LSD應該會比 1 way LSD來得頂用一些!

結論

因此呢, 如果你就單純要享受跑山路更流暢的自主駕馭快感, 選原廠型的Torsen 1 way LSD直上, 不但無損樂趣, 而且經濟實惠! 如果你有賽道挑戰或者甩尾的需求, 1.5 way LSD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每一種LSD價位都不同, 後續保養成本也不同, 各位車友在選擇的時候, 不妨一併考慮看看!

關於MX-5原廠手排LSD如何直上自排的過程, 詳情歡迎洽詢Andy喔!

文 / Hank

延伸閱讀



1. 改到300匹!? Mazda MX-5 動力改裝升級研究心得(NA,機械增壓,渦輪增壓)

2. Fun Car三重奏 – Mazda MX-5 2.0自排/手排/1.5手排試駕對比分享

3. CP值最爆表的改裝! MX-5底盤定位山道實戰心得分享

2018-05-07 17:17 發佈
henrylai21 wrote:
話說Hank對於MX...(恕刪)

搶個頭香先
不過Torsen捏~應該不能用幾Way來形容,因為它的傳動比例是取決於左右輪對地阻力(最大值則跟齒輪比有關)
算是連續調整左右輪的輸出(不管加速、減速都有效果),不像離合器片LSD的固定比例
在這個版上到處問神單找業務下,樓主的專業分享文真是清流啊!
五分奉上

ariete wrote:
搶個頭香先
不過Torsen捏~應該不能用幾Way來形容,因為它的傳動比例是取決於左右輪對地阻力(最大值則跟齒輪比有關)
算是連續調整左右輪的輸出(不管加速、減速都有效果),不像離合器片LSD的固定比例


感謝大大的專業回覆!
關於跟齒比有關的部分, 願聞其詳~!
更多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HankRS225

RabbitEars wrote:
在這個版上到處問神單找業務下,樓主的專業分享文真是清流啊!
五分奉上


感謝大大支持
話說好像真的都是在問訂單的是耶....!
更多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HankRS225
在這個版上到處問神單找業務下,樓主的專業分享文真是清流啊!
五分奉上+1
好好玩的MX-5,將來要趁還坐得進這台車的時候,買一台來體驗一下
那張說明Torsen 1-way LSD的圖,好像遙控車的說明書啊
henrylai21 wrote:
感謝大大的專業回覆...(恕刪)

Torsen LSD
細節要看上面的連結了,簡單說明如下
TBR(Torque Bias ratio)指的是Torsen內部蝸輪與正齒輪的齒比,一般來說大概在1:2.5~1:4之間
如果是1:4的話,則左右輪最大的扭力分配則是20:80
而當非最大值時,左右輪輸出的扭力比例 = 當下輪胎在重量轉移的比例
直行時兩邊一樣重 = 50:50,轉彎時可能內側40%外側60% = 40:60
所以在達到TBR之前,其實是一個接近Torque Vector Diff的差速器(且左右輪的轉速都與地面沒有打滑)
而這個動力分配與驅動輸入無關,所以除非掛空檔,不然加減速過程中,Torsen都是有作用的
只是退檔的引擎阻力畢竟沒有踩油門的輸出大(更別提一般沒退檔的減速)
這也是一開始所說的,Torsen不能算是1WAY,甚至不應該被稱為LSD
因為當一側扭力為0(舉腳).....0*TBR還是0,跟Open diff無異

也因為這種類似Torque Vector Diff的線性扭力分配特性,順暢開可能會比離合器片LSD更有輔助過彎的效果
畢竟輸出的扭力正是當下重量轉移所需要的,而這也是一般所謂的"線性"
至於說極限狀態(內驅動輪舉腳、完全離地,或是動力過大導致內驅動輪過度空轉等)也沒那麼悲觀啦
因為目前的ESP會對內側驅動輪煞車,所以不會出現0*TBR = 的絕望狀態
煞車力*TBR還是可以給外側驅動輪不少動力,只是沒辦法跟完全鎖定的LSD比就是了
但以80%都在街道開的車來說,有Torsen真的是很不錯的"選配"

ariete wrote:
Torsen LSD...(恕刪)


專業! 感謝ariete大大解惑!
更多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HankRS2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