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的說,我並不是一個喜歡追求速度感的人,這個可以從我拿到駕照到現在約2x年的開車年資,行駛里程約25、26萬公里,卻從來未曾收到超速罰單中證明。

而賽道經驗更可以說是零,不用說卡丁車,唯一的賽道經驗可能只有在Need For Speed上的排名吧!

不過凡事總有第一次,或許是心中的小惡魔慫恿,想試試自己是不是有賽車的特質,所以看到2015 Mazda Day品牌賽道體驗日就毫不猶豫的報名,希望真能上賽道體驗一番。

在這裡先感謝Mazda Taiwan願意與車主互動,提供車主難得的賽道體驗活動,因為要策劃這樣大型的活動,除了場地的安排外,教練的選找、活動安全的確保、行程安排、餐點的提供,甚至連車主家屬都要考量,更不用說Show Girl的挑選及活動資料與衣服、安全帽等相關資料配件的提供,都不能稍有差錯,不然最後讓車主抱怨連連反而就得不償失。

關於賽道教學體驗活動的安排及車主Drive Your Own Car的賽道經驗,去年跟今年已經有很多車主發表過,我就不再贅述,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賽車手教練的指導,讓參與活動的車主能夠充分了解到正確的駕駛觀念與技巧,而且不論是認真的指導或是正面的鼓勵,總讓人感到興奮及溫暖,很快的就拉近學員與教練彼此間的距離。

沈慧蘭示範正確駕車姿勢-Youtube

如果要我給馬自達這次體驗活動打分數,沒有100分最少也有95分的高分表現,可以從每位車主離開前的依依不捨到事隔一兩天我還不願意撕下車上號碼牌貼紙中看出,很想多保留一些當天的感動。

其實整場活動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一開始簡報關於馬自達品牌及造車精神的介紹。馬自達不論在日本或是全世界都算是二、三線的小廠,相較於豐田或是福斯等一線大廠,在資源上畢竟比較有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品牌特色是公司存活的唯一途徑。馬自達於是著力於開發駕駛樂趣的體驗與優雅流線的車身外型,也就是成就駕駛導向的產品設計開發理念,希望購買馬自達的車主都能找回本身的駕駛樂趣,而不再是只是單純的司機!

我想馬自達也知道許多消費者對於馬自達空間運用上及隔音的諸多缺點,但是在開發資源配置及品牌特色的妥協下犧牲了,雖然因為這樣失去了某些後座導向的消費者,但是保存了駕駛樂趣及富設計感的車身外觀,有了品牌特色還是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上爭取到部分車主的認同,用有限的資源讓公司生存下去。

想想台灣現在的處境,不也是這樣,我們缺少天然資源,也沒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很多品牌跟國際上的大廠比起來就跟馬自達一樣,屬於二、三線的小廠,是否可以參考馬自達的發展理念,發展台灣品牌的特色,說不定也有機會走出一片台灣的Skyactiv!

最後對於Mazda Day品牌賽道體驗日的一些建議,我想原廠應該有在關注版上言論!
1、主辦單位對於參加人員的事前聯繫可以再加強,除了Mail和簡訊通知,希望能主動電話通知,告知一些注意事項,畢竟有些事情透過電話溝通會更親切及清楚。
2、活動參加人員的入選條件相對模糊,建議可以將入選條件明確化,或是透過抽籤的方式選出,畢竟僧多粥少,車主才不會每年都覺得相當遺憾。
3、建議除了賽道體驗日,可以多辦一些車主家庭日活動,像現在露營活動興盛,現代、日產都有舉辦一些大露營活動活絡一些休旅車主的品牌認同度,馬自達也有CX-5、CX-3、馬5等大小休旅車款,尤其是CX-3即將上市,也不失為一種宣傳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