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汽車與相關的工程領域向來有種熱誠,對於新的技術,觀念都非常有興趣深入瞭解。
最近隨著CX5的發表,接觸到了這個新的名詞,因此略為研究了一下,並想與各位版友一起討論這個技術。
性能、節能、操控性能的全方位革命,這是MAZDA賦予SKYACTIV(對岸叫創馳藍天)開發概念的出發點。
它是一個概念結合引擎、變速箱、底盤結構、車身結構的大型優化計畫。自發表以來,SKYACTIV的引擎已經獲得日本新機械技術振興獎、日本RJC最佳車輛技術獎,WARD’s AUTO 2012最佳引擎獎。
自從有了汽車以來,許多的瓶頸就一直存在,這些限制不僅僅是技術面,也有成本面的問題。舉例來說,油耗與性能的問題就一直是各廠工程面的嚴肅課題,要頂尖馬力必然沒好的油耗表現,要最佳油耗輸出性能就顯得比較疲軟,這是因為引擎效率已到瓶頸之故。固然在汽車面世的這段期間,有些非常特殊或新穎的技術可以緩和油耗與性能的尖銳折衝點,使其擁有更佳的平均表現,但是這些系統要不造價過高,要不就是不夠穩定。

但是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在SKYACTIV技術上獲得了突破性的解決方式。藉由新的燃燒控制與供油系統技術,SKYACTIV的汽油引擎達成汽油引擎中最高的燃燒效率,全轉速區域馬力輸出增加,低中速扭力增加,但是油耗卻節省一成以上,且並非是高不可攀的貴族設計,依然依循合理成本的原則。SKYACTIV新的柴油引擎也是如此,不過這個新柴油引擎的開發概念,是在不減少柴油引擎的輸出前提下,進一步改善油耗經濟性、廢氣清淨度、且進一步降低柴油引擎成本,消除柴油引擎一直以來需要高規格製造的問題。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樣的進步與革新,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對於環保、節能、經濟油耗也更為實際有效。

再來是變速箱。
SKYACTIV對於自排與手排都進行設計上的改善。以目前最常用的自排變速箱來說,雖然操作方便,但是傳動效率的瓶頸卻總是使其無法媲美手排系統。在SKYACTIV這個計畫之下,自排變速箱的傳動結構修正,整個系統的機械耗損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藉以維持更高的傳動效率。手排的話,其針對的主要是傳統手排系統,改善設計與做動方式獲取更高效率。我想大家應該很好奇,要是自排系統傳動效率大幅進步,那手排可以改進多少?這個問題我會很快解答。
SKYACTIV另一個重點是底盤結構與車身。
車子要更節能、更省油、操控性與反應更好,車重是一大關鍵。如果車重不能有效的減輕,油耗就很難減得下來,鈍重的反應開起來也讓人覺得爽度不夠,增加的油耗所產生的排碳量也不環保。藉由新的設計概念、組立工法、力學結構、組成材料與工程觀點的結合,車身變得更輕、更堅固,剛性更大結構安全性也更高。
最後是底盤設計。通常一個好的底盤設計需要取平均值,因為畢竟是日常乘用車,底盤表現需要顧及舒適性、製造成本與符合不同車型的特性。因此乘用車的底盤不能依據單一要求去設計,就像即使是性能車,也不能對日常乘坐適性犧牲太多。不過,SKYACTIV以前麥花臣、後多連桿設計為基礎,開發出一種在低速、中速、高速各種不同車速下,都能兼顧安定性、舒適性的底盤設計,不犧牲舒適度但又兼具操控安定性與反應。不僅如此,底盤零組件也是影響車子行駛動態性能的一大重點,藉由引用自SKYACTIV的車身設計概念,各組件的剛度提昇,但重量減輕,因此獲得更佳的整體反應能力與駕控靈敏度。

日本馬自達總廠對於SKYACTIV投入了極為可觀的資源與人力配置,關聯技術涵蓋得很廣,也引用了多種以往不曾採用的新觀念,並且以開發目的為準,研究新的理論並驗證其成效,實在不是以上幾個字可以講得完。對於整個SKYACTIV的內容,以及依據各個領域我會做更深入的分析介紹,有興趣的版友們還請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