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力壓德系 1A2B!Mazda CX-60 進軍豪華級距銷售出色

進軍豪華級距,別弄笑我好嗎
不用費心在底下回覆我,我不回頭看文的,打我啊笨蛋(  ̄ 3 ̄)y▂ξ
不太需要因為標題而弄得心情不好

為了流量, 標題都要聳動
越級挑戰,可以的,加油。
西恩潘朵拉 wrote:
進軍豪華級距,別弄笑...(恕刪)


Mazda現在就只能弄這種噱頭
讓買不起真正同級豪華品牌車的人
可以自嗨我買的也是豪華車但是是一般品牌而已
這種鬼打牆的自嗨言論可能能讓車主有些安慰吧!
他們都沒想過品牌也是產品力的重要價值之一
不然經營品牌要花那麼多錢誰要經營
不看品牌豐田的CROWN也能叫豪華車呀
幹嘛再花那麼多錢去搞一個LEXUS出來

就根本不在同級距看銷售量的品牌還用力壓
這記者就無腦也有人自嗨
就說台灣上市之後看放在哪個級距看銷售量就知道
然後遇到現實面就變成所有車媒的素質有問題了...

標題用級距兩字
但級距的意義根本搞不清楚
會有人說中華職棒10勝的投手勝場力壓大聯盟9勝的投手嗎?
鈴木一朗日職的安打數大聯盟都不想承認了
就是級距不同麻...
ttttpp

CROWN不算豪華車嗎? 我覺得跟LEXUS比一點都不輸欸

2023-08-11 15:04
chenchu0322

我說的是級距的問題,你可以去看各大媒體的銷售量統計,CROWN就是放在一般品牌的欄位

2023-08-12 0:08
主文最後一段看似樓主自己寫的,但怎麼沒寫完?然後咧
Mazda要轉型朝豪華品牌邁進應該不是新聞了,目前的定位也接近所謂‘’準‘’豪華品牌,並不是每家車廠都有餘力再去額外經營一個豪華品牌,Mazda顯然只能靠提升產品力去觸及豪華級距的下緣。

前陣子才有節目在討論200萬預算該買一般品牌的頂規車還是買豪華品牌的入門車,當然這個因人而異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發現在這個討論串裡,大家糾結的好像是CX60究竟是豪華車?頂規車?的名詞解釋,似乎Mazda出品的一律不准叫豪華車的感覺,我對Mazda也沒什麼情感,但我應該看的懂他們想做什麼,說個題外話,CX60 PHEV版本國內訂價我預估200萬起跳,以目前Mazda的訂價邏輯說不定可以上看210萬,確實會觸到豪華品牌的邊緣,剩下的就看Mazda的行銷和台灣市場的接受度了。

補充一下,目前日規PHEV都是4WD,如果降規成2WD再引進台灣,是有機會在200萬內,這是常見的手法。
Brrrrkitkat wrote:
上一個在台灣打著平價車的身份塑造豪華車形象的品牌現在


哪一牌? 現在怎麼了? 怎沒寫完?
國外已經越來越多車評拿CX-60/90跟BBAL比了,雖然還是落後,但現在比較可以拿來比了。以下列出來的影片還只是局部。

https://youtu.be/rWviCsf6afQ
https://youtu.be/viNZmGJOrCI
https://youtu.be/F4ylpmSkkdc
https://youtu.be/LB7THPAv3PI
https://youtu.be/tekkvNgA7Ko
https://youtu.be/clr2U7uWZR8
https://youtu.be/NV7QIMQL1Ak
https://youtu.be/dO1XeUhD7cw
https://youtu.be/hk1YhUiAkAs

國外也是會看品牌,但還是沒有華人來得重。CX-90在美國每個月銷量還是能維持在2000-3000台,還是有一部分的人願意買單。

日本市場,這裡有非K-Car的國產汽車銷量排行:
http://www.jada.or.jp/data/month/m-brand-ranking/

至於這路線是成功還是失敗,就看該公司的財務報表就知道: https://www.google.com/finance/quote/7261:TYO?sa=X&ved=2ahUKEwiakNS4jtGAAxUG1GEKHQ7UDsYQ3ecFegQIFxAe

至於為什麼要做直六?
1. 天性完美平衡,所以運轉細膩度絲滑。
2. 油耗不見得比四缸差,看馬力如何調,主要是直六沒有反向平衡軸浪費能量。根據EPA,CX-90 3.3T 340匹油耗不輸比較小台動力比較小的RX350。
3. 可以跟三、四缸共用部分零件,省成本。所以賓士也回去做直六了。JLR也是,現在Jeep也是。

不是所有國家都跟台灣一樣以排量稅金制度。如果油耗並不比較差,那cc數其實沒差。所以3.3柴在歐洲還是能賣得動。3.3T/D在澳洲還是能賣得動。
上一個在台灣打著平價豪華車的不就是納智捷,馬自達比的只是BMW,它可是越好幾級直接攻頂,左打勞斯萊斯右踹保時捷。
chenchu0322 wrote:
Mazda現在就只能...(恕刪)


品牌價值的差異確實存在,這只能靠產品力不斷堆疊去積累,現在全球車市很競爭,中國、韓國車廠崛起,在銷量被稀釋的情況下,走向高級化、豪華化是一個出路,但轉型通常伴隨風險,能不能成功還要看市場接受度,既然不是他的TA,建議就靜觀其發展吧。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