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CX-5 II蓋水

spotchang wrote:
請問福大輪圈尺寸在...(恕刪)


輪胎、鋁圈的匹配,與車體體積大小比例美桿確實會有差異。

不過,並不代表體積龐大的車,就只能靠大尺寸的鋁圈來滿足匹配視覺效果,其實配胎的輪胎尺碼大小,才是匹配車體體積的關鍵。

例如車長超過5米的BMW 7 / M-Benz S-Class...這些車。
現在或許車廠最常使用的手法,就是換大尺碼配圈。
但在2000年以前,車廠其實並不在意配圈的尺碼大小,即使超過5米,也經常配15"~17"小尺碼配圈,但,胎可是會選用大尺碼哦!
所以,以前的5代S-Class車體大歸大,鋁圈並沒有現在車子大,但配合大型胎,仍然顯得尊貴霸氣十足。

就好比Ford旗下現在台灣熱賣的pick-up皮卡Ranger,車身都過5米3,但鋁圈才配18"並未因此配置20"~22"對應5米3車體的大型鋁圈。
反之,它的重點並不在鋁圈上,因為它的越野性能條件是主打,要求高,重要的是配胎尺碼要匹配。
它的配胎是265/60/R18",君子不重則不威呀!!XD


如果你希望小尺碼鋁圈能有放大效果,把鋁圈噴黑,讓鋁圈與輪胎一體化,就能放大視覺欺騙手法!
因為鋁圈顏色為亮銀色,很容易因為車體選白色(淺色有視覺放大效果)+圈太小(因為鋁圈小,雖然是淺色,但仍無法放大到匹配車身,就得想辦法讓輪胎外徑也能納入視覺一體化來欺騙眼球,把鋁圈噴黑,是最快能達到此目標的做法)。


CX-5柴款原廠配較小鋁圈,純粹只是成本上的考量取捨罷了,旗艦款就有給了!
這配置跟福特手法有點像,KUGA柴款的配備,也沒有汽油240來得頂,畢竟柴油款成本較汽油動力高,再來就是看車廠教主推產品方針。
柴油車經常是毛利抓比較高,配備給比較少,變成雞肋產品就放牛吃草,福特2008年砸一堆錢主推柴油動力,柴油車打下一片江山,但ECO動力一出,柴油動力產品的推展很明顯就洋放了。

新的CX-5 II的2.2D柴款產品,也有福特的柴款偏向走,相較之下2.0G款明顯肉比較肥,自然消費者精打細算下,多數變改變走向,2.0G款就比較熱銷,但鎖定柴油SUV車型的車主,可能就會暫停換購觀望新車或它牌新車。
相對,CX-5 II的月銷量並沒有CX-5 I來得量大,這從銷售數據上反應頗為顯著。
買CX-5 I 2.2D旗艦的車友可以說是賺到了。
福大真的不愧為車輛專業人員 佩服 請問輪胎99V代表什麼 與95V有何差異
jappn wrote:
福大真的不愧為車輛...(恕刪)


不敢這麼高攀,對輪胎的專業,我尚屬於飯桶級。XD
只是略懂皮毛。

這篇有詳細的輪胎胎壁上專有名詞的各類註解 :
http://tw.sogiworld.com/car/articles/6197543-%E3%80%90%E8%BC%AA%E8%83%8E%E7%9F%A5%E8%AD%98%E3%80%91%E8%AA%8D%E8%AD%98%E8%BC%AA%E8%83%8E%E5%90%84%E7%A8%AE%E5%9F%BA%E6%9C%AC%E7%9F%A5%E8%AD%98

另一說明-
客車輪胎目前共有四種規格體系:
P制、歐制、毫米制、字母數位制。美國使用最廣的是P制。
如果您的輪胎側面印製的規格為P215/65R95S(具體數字可能有變化),那麼您的輪胎為P制輪胎。P代表轎車輪胎,215代表輪胎的“截面寬度”-最寬處的長度 - 單位毫米,65代表輪胎的高寬比“”-即 截面高度與截面寬度百分比,R代表子午線結構。15為輪輞直徑,單位英寸,95S為使用說明(95為負載指數 - 來自最高負載能力表 - 單位為公斤,S代表速度等級)。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規格體系,還有其它三種。


您詢問的問題擷取圖面說明如下 :
輪胎胎壁各類說明


輪胎載重指數


輪胎速度指數



米其林的官網上,有蠻詳細的輪胎製造簡易圖解,和許多常見的問題Q&A。
http://www.michelin.com.tw/TW/zh/help-and-support/tire-manufacturing.html
車友有興趣可以逕自多研究。


問: 假如我的輪胎耐磨等級為400,該輪胎可用多久?
答: 理解耐磨等級的最佳方法是比較兩個不同的級別。例如:耐磨等級為400的輪胎的使用壽命可能是耐磨等級為200的輪胎的二倍。但是,您的輪胎能用多長時間,尚無法準確預測。因為這不僅取決於輪胎品質,還取決於路面品質、個人駕駛習慣、輪胎充氣壓力、輪胎定位、輪胎換位元頻率。輪胎耐磨等級只是一個參照點,表明在政府規定的輪胎耐磨試驗道路上,兩個輪胎的比較性能。輪胎耐磨等級決無意預測某種特定輪胎的使用壽命。

越高性能的胎會越貴,確實有各品牌獨到之處。
愛開快車的車友,胎錢可真不能省哦!


M5 darren wrote:
請問 福大 新一代cx5...(恕刪)


行程要拉多長,則是偏向跟機構設計有關,行程長,後軸避震器上座塔就得高,相對會吃掉後行李箱空間的容積。

補述一下上一篇我這段的實車舉例。
例如目前很夯的TOYOTA CH-R,這台跨界休旅,就因為壓低車身、車高,相對自B柱往車身後的空間容積會比較差。
因為車身底盤離地高度要保有相當高度越野休旅車該有的需求,所以跟Porsche保時捷Macan的車身結構手法較一致,相當於車艙被上下夾扁,不利於車室空間的表現。
Mazda的車型為了美妙身段,也有這樣的設計狀況存在,只是CX-3上下空間還不至於壓縮到不成比例,車室內後視鏡連後擋風玻璃都快沒有存在感這樣的窘境發生,另外CX-3是以Mazda 2底盤開發,車體級距並無法抓來與CH-R或Macan較大的車款相較。
CH-R在B柱以後的視覺死角是非常嚴重的,這款車,建議原廠該考慮標配車側來車警示,不然駕駛者在B柱以後其實是看不到他車隱身在左、右後側。
CH-R跟Macan一樣都有高底盤的設計手法,但車高壓低,車體本身都比CX-3大很多,車身大歸大,為了行程保有相對長度,後行李箱容積被上下夾扁,才能平整化後行李箱。
車友實際走訪看CH-R,會發現車身Size跟Mazda 3大小較為接近,但因上下壓扁,後行李箱反不及Mazda 3上下的可容積率,因為被徹底壓扁了。
行程越長,通常車身離地高度越高、車高也越高,空間容積才會等比例上去。
這是車越帥只能乾瞪眼的份,沒這個命呀!!XD
感謝詳細精闢的答案 若有其他汽車方面問題在上網請教

jappn wrote:
感謝詳細精闢的答案...(恕刪)


歡迎一同交流哦!^^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CX-5 II的月銷量並沒有CX-5 I來得量大,這從銷售數據上反應頗為顯著。
買CX-5 I 2.2D旗艦的車友可以說是賺到了..(恕刪)


因為交不出車,不是訂單不夠,五月初下定要等到12月,現在下定等到明年三月過後
hosw wrote:
因為交不出車,不是...(恕刪)


大哥要細看我原文的前與末,重點是汽、柴款的實際銷售比例不同,意指消費者往2.0G跑單,
銷售量多寡只是就每個月可查到的掛牌數順帶提到罷了,但那不重要了!
Altis 17"款,每個月也掛很多掛牌數,但實際路上實車就是沒改款前量大,這也可以說是各都先預領牌衝業績。
如果每個車廠都來這套,都說我手上還有幾千張訂單未消化,這無數據可統計,討論不出什麼具體意義!
只能以實際掛牌數來談!
車源不足,是每個進口車廠都會遇到的問題!
只能總公司多向母廠爭取交訂了!

不過台灣市場小歸小,但日本來台經營後,市佔一直往上衝,台灣這彈丸市場,對Mazda品牌全球市場來說,某媒體有採訪原廠資訊顯示卻還保有前十幾名的重要地位,不致於讓車廠洋放不理。
不然我們在車廠,在爭取車源,最常聽到長官說台灣這鳥量,大陸單一車型隨便賣一個月都蓋台台灣整年度的量,要車源也輪不到台灣先,這是很殘酷的現實!!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